儿童常见传染病识别及预防王团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的种类呼吸道: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结核等消化道: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病等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1-5岁)发病为主。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多在发病1-5天)无菌性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手足口病•主要病毒为EV71、柯萨奇16•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药物具有抗性;•75%酒精和5%来苏儿(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手足口病感染源及感染途径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内衣,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手足口病流行特点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学校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手足口病的预防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患病儿童临床症状痊愈后1-2周复学。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手足口病的预防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