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甚至口咽部,分为功能性GER和病理性GER两种。如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称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功能性GER:常见于6月龄以下婴儿,表现溢乳为主,多发生在餐后,睡眠时较少发生,生长发育不受影响,随年龄增长症状减轻,通常不需治疗。病理性GER:反流频发,且持续时间长,多发生于卧位、睡眠及空腹时。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反流引起的具有一系列食管内、外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临床症候群,脑瘫、21-三体综合征等有较高的GER发生率。GERD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和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refluxdisease,NERD)及Barrett食管(BE)。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抗反流防御机制低下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㈠食管抗反流防御功能低下抗反流防御机制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廓清能力降低和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1)抗反流屏障:指食管和胃交界的正常解剖结构。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ES),胃斜行肌纤维,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胃黏膜连接部的皱襞,食管和胃之间的夹角(His角)和胃泡,腹部食管的存在等。上述结构和功能上的低下、缺陷可造成胃食管反流。病因和发病机制:LES在抗反流作用上最为重要,位于贲门口约3-4cm的下端食管,形成生理性的高压带,正常人静息时LES压为10~30mmHg,防止胃食管反流。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过性LES松弛(transitLESrelaxationTLESR):指非吞咽情况下自发性LES松弛,松弛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LES松弛的时间,而且LES压的下降速率更快,LES的最低压更低。TLESR既是正常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又是LES静息压正常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90%GER是由于此因造成。His角学说LES周围组织抗反流作用减弱食管与胃底间夹角称His角。在正常成人,该角为锐角;该处组织较游离,犹如活瓣,故被称之His瓣胃内压增高时,His瓣贴向食管壁,阻止胃内容物返向食管,而届时食团依然能进入胃囊(2)食管廓清能力降低:依靠食管的推进性蠕动、食物重力作用及唾液冲洗、碳酸氢盐中和酸;食管运动(包括:自发性蠕动和继发性蠕动性收缩)病因和发病机制:自发性蠕动:吞咽动作诱发。继发性蠕动:反流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扩张并刺激食管引起继发性蠕动。食管蠕动和唾液产生异常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