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迫型人格障碍.ppt
下载文档

ID:130748

大小:601.50KB

页数:52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2-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强迫 人格 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 及及 强迫症强迫症 心咨班第三组 经常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毫无必要的担心;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有时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例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难以作出决定;经常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回忆或想法,不能摆脱;经常认为自己的细小的差错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时常无原因地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时常无原因地计数或多次吟唱某一段歌曲;在某些场合,很害怕做出尴尬的事;当看到刀,匕首和其他尖锐物品时会感到心烦意乱;为要完全记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扰;有时会毫无原因的破坏某些物品,或伤害他人;当听到自杀,犯罪或生病这类事情时,会心烦意乱很长时间,很难不去想它。有洁癖、幻想症、电邮综合症、自慰过度等表现。当脑子里出现听到或看到某一观念或某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你有以上行为表现吗?其中某一条或几条在你的生活中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吗?他们的持续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了吗?你身边的人有以上症状吗?强迫症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国内流行学调查的强迫症时点患病率为3。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人格障碍,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人格障碍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或易于发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尚非病态。严格意义上,它是变态心理学范围中一种介乎精神疾病及正常人格之间的行为特征。最主要特征就是要求严格和完美。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1)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2)思虑过多,对自己做的事总没把握 (3)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己爱好不多,清规戒律倒不少。总之,强迫型人格总是给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强迫症的概念强迫症的概念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 写OCD):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强迫症的症状强迫症的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情绪、意向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强迫症状。强迫思维: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强迫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强迫症的症状强迫症的症状 强迫情绪: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如担心自己丧失自制会做出违法、不道德行为或精神失常等。强迫意向: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使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却使患者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强迫动作: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或仪式行为。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根据CCMD-2-R的标准诊断: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强迫症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下述形式之一种或混合:(1)以强迫思想为主的临床相,包括强迫观念、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害怕丧失自空能力等;(2)以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反复洗涤、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或其他反复的仪式化动作等。3.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ICD-10中将强迫症称之为强迫性障碍,其诊断要点是:要作出肯定的诊断,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强迫症状应具备以下特点:(1)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是令人不愉快的(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这种意义上的愉快)(4)想法、表象或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强迫症机制的理论学说 一、心理动力学假说 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起源于性心理发育的肛门期。亲子之间,一方面要求对方顺从,另一方面而不受约束,这种不平等的对立引起了儿童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不安,从而使得性心理发育停留于这一阶段,成为日后心理行为退化的基础。一旦个体遭遇外部压力,便会重现肛门期的冲突与人格特征。强迫症机制的理论学说 二、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是病理的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强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了强迫性症状。强迫症机制的理论学说 三、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强迫症机制的理论学说 四、观察学习假设四、观察学习假设 观察是导致焦虑的条件性刺激。由于原初的焦虑-诱发刺激联结(无条件反射),经过观察和思维的激发,而获得了实际的焦虑。这样,个体就习得了一个新的驱力。一旦习得强迫,个体便发现借助于强迫观念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减少焦虑。每当发生焦虑的时候,采用强迫的方式,个体的焦虑便得到了缓解,这种结果强化了个人的强迫。这种有用的方法,成功地驱除了个体的获得性内驱力(焦虑),因而逐渐地稳定下来,成为习得性行为的一部分。强迫症机制的理论学说 五、系统家庭假设五、系统家庭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成员之间的互动结成了一定的系统,在这里,个体的行为是由于他人的行动影响所致,反过来,他也会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头和尾,主要依据“彼此吸引”的原则来进行互动。强迫病症表达了该系统的破坏。强迫症机制的理论学说 六、生化研究六、生化研究 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增强与本症发病有关。另外一些研究提示本症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连锁关系,如本症患者有25%-40%对氟美松抑制实验(DST)不抑制,部分患者多导睡眠图显示快速动眼睡眠(REM)潜伏期缩短等。强迫症的致病因素 1、遗传因素 该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作为一种遗传特征的红细胞(ABO)血型,与强迫症关联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有较高的A型发生率和较低的O型发生率。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强迫症的致病因素 2、个性特征在发病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类病人往往有做事古板、井井有条、过于严肃等特点。强迫症的致病因素 3、心理社会因素 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如工作环境的变化、重大责任、过分要求严格、处境困难、担心意外或家庭不和、性生活困难、怀孕、分娩造成的紧张等。强迫症的致病因素 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只有在心理与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才持续存在,加上患者谨小慎微、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忧心忡忡,而促发强迫症状。强迫症的致病因素 4、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 父母家庭教养方式过分严厉、苛刻,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决不准自行其是。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的影响。强迫症的致病因素 5、器质性因素 临床上昏睡性脑炎、颞叶挫伤、癫痫的病人可见强迫症状。外科治疗显示切除尾神经束边缘脑白质对改善强迫症状有效,提示与上述部位的功能有关。咨询要点 (1)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强迫症与一定的人格特征或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2)理性疗法。(3)行为疗法。(4)患者亲人或朋友要给予病人以关心爱护,既不苛求病人,也不姑息。强迫型人格障碍治疗方法 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应采用自我心理疗法。1听其自然法 任何事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2当头棒喝法 让生活中的独特事件带来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当头捧喝”的作用,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自己也可以制造一些“棒喝”强迫症治疗方法强迫症治疗方法 一、精神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对强迫动作可进行行为治疗,以反应阻抑法的疗效较佳。1.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地运用阐释、移情分析、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强迫症治疗方法强迫症治疗方法 2、行为疗法 (1)榜样学习技术经常被运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主要有参与示范和被动示范,其中参与示范运用最多。实施参与示范需要建立刺激等级。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治疗者逐渐示范暴露在相应的情景中,然后再由患者自己去逐渐面对这个情境,知道能够完全独立面对为止。被动示范也是让患者观察治疗者从低到高地接触各种情境,所不同的只是不让患者介入情境。此外,这两种治疗都采用反应阻止法。强迫症治疗方法强迫症治疗方法 (2)采用驱力降低模型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各种降低焦虑的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系统脱敏。(3)暴露疗法:把患者逐渐暴露于各种无论是想象的还是现实的焦虑情境中。(4)在进行暴露疗法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反应阻止法。这种方法在于减少仪式性动作和强迫观念出现的频度。强迫症治疗方法强迫症治疗方法 3.家庭人际关系治疗 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这种思想注重研究行为问题的整体意义,它强调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为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咨询。强迫症治疗方法强迫症治疗方法 (1)训练家庭成员使之成为患者心理分析的咨询员,或者称为欣慰治疗的助手,协助实施反应阻止训练计划;(2)配合精神分析治疗或行为治疗对于患者进行自我强化咨询辅导;(3)影响并改善家庭关系;(4)进行家庭交往技能训练;强迫症治疗方法强迫症治疗方法 二、药物治疗:最新的舒眠解郁组合阶梯式疗法 抗焦虑药可减轻焦虑,有助于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的进行。强迫症治疗方法强迫症治疗方法 三、其它 电抽搐治疗适用于强迫观念强烈;对症状顽固、久治无效,极端痛苦的患者,可试用精神外科治疗。强迫症的自我治疗 四个步骤 步骤一、再确认 步骤二、再归因 步骤三、转移注意力 步骤四、再评价 强迫症的预防 1、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父母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2、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3、学会顺其自然和接纳他人;4、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强迫症的预防 5、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6、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7、自我调节不能解决问题时,要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心理治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