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咸阳市中心医院传染病分院刘小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诊断鉴别诊断流行病学手足口病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EV-71和CoxA16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NS),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以后相继在其他省市相继出现。流行病学一般认为该病通常发生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但成人亦有发病,因其免疫功能较强,病情一般较轻。该病各年龄段均可感染,成人和大龄儿童主要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重症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无疫苗、药物等特异性防控手段。流行病学儿童普遍易感,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较多,传染源难以发现和控制,传播途径多,难以有效阻断。(加强传染源的监控对阻断该病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四季均有发病,流行季节自每年3月底开始,到四五月份达到高峰。(根据流行病学规律,一种传染病每隔3至5年会出现一个小高峰,2009年时,我国手足口病的发病人数达到高位,2010年开始下降,2011年到低位,所以专家预计,今年很可能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流行病学自3月以来,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发病和重症病例均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截至4月28日,今年全省手足口病发病总数为12392例,较去年同期上升58.78%。目前,我省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00例左右(以散居儿童为主),其中高陵县一名10个月大的男婴,4月24日因手足口病死亡。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诊断标准(一)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二)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临床分类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重症病例: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