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新疆广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部王建华玉米叶斑病的种类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细菌性条纹病玉米叶鞘紫斑病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玉米圆斑病玉米斑枯病玉米灰斑病玉米轮纹斑病玉米大斑病异名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枯叶病、玉米叶斑病简介玉米大斑病是世界各玉米产区分布较广、为害较重的玉米病害。在我国,大斑病主要分布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和南方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玉米大斑病图片玉米大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cm,宽1.0~1.5cm,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联合纵裂,叶片枯死。玉米大斑病病原物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玉米毛球腔菌,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不产生。形态。分生孢子梗褐色,顶端颜色较淡,直或膝曲,不分枝,基细胞较大,具2~8个隔膜,大小(35~160)um×(6~11)um。分生孢子褐色,梭形或长梭形,大小(45~126)um×(15~24)um,具2~7个隔膜,顶细胞钝圆或长椭圆形,基细胞尖锥形,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部。子囊壳黑色,椭圆形至球形,大小(359~721)um×(345~497)um。子囊圆柱形或棍棒形,大小(176~249)um×(24~31)um,具短柄。子囊周围有拟侧丝。子囊孢子初无色透明,老熟后呈褐色,纺锤形,大小(42~78)um×(13~17)um,多为3个隔膜,隔膜处缢缩。特性。本病菌与高粱大斑病病菌是同一个种1个不同的生理专化型。高粱专化型不侵染玉米,但玉米专化型能侵染高粱。玉米大斑病的侵染循环越冬。病原菌以休眠菌丝体在病株残体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其分生孢子还可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种子也能带少量病原菌,这也是侵染来源之一。侵入。玉米生长季节,越冬病菌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感病品种上,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约14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枯死病斑。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因素气候因素。气候条件是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