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牡丹区职业中专1玉米病害2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后期症状玉米大斑病初期症状3玉米大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后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青灰色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4玉米大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由初侵染源侵染所致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流行与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和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5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中单2号、吉单101、丹玉13等。加强栽培管理:适当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秋后清除病残体,生长期及时摘除下部病叶;增施磷钾肥;与水稻、蔬菜、豆类等轮作1年以上。药剂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发病初期喷雾,每次间隔7—10天,连喷2—3次。6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典型病斑7玉米小斑病症状玉米抽雄和灌浆期发生较多,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苞叶和果穗。苗期:叶片上产生小病斑,周围有褐色区域,病斑多时融合在一起,叶片迅速死亡。叶鞘和苞叶:病斑较大,纺锤形,黄褐色,边缘紫色不明显。果穗:病部产生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严重的果穗腐烂,种子发黑霉变。8玉米小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在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情迅速扩展。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低洼地、密植荫蔽地块、连作田发病较重。9玉米小斑病防治方法:参见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抗病品种:可选择中单2号、丹玉13、丹玉16号、吉单101、冀单17、掖单2号等。10玉米丝黑穗病雌穗典型症状雄穗典型症状雌穗非典型症状雄穗非典型症状11玉米丝黑穗病症状主要为害玉米雌穗和雄穗。偶尔侵染叶片。雄穗:整个花序被破坏变成黑粉,或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雌穗: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丝状物,或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12玉米丝黑穗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以土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