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本教材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将我国脑血管病分为11类,把缺血性脑血管病这个题目归在哪个章节都欠妥,由于授课时间所限,现只能重点介绍几种病,特予以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和脑梗死。1、TIA包括颈动脉系统(前循环)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TIA。2、脑梗死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存在时,脑卒中发生几率显著增加,但不是绝对的,对某个体来说,危险因素存在并不一定发生脑卒中,缺乏已知危险因素也不能确定不发生卒中。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的和不可干预的两类:⒈可干预的:高血压(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TIA、脑卒中病史、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酗酒、吸烟、抗凝治疗、脑动脉炎等。⒉不可干预的:高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三、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分为: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缺血症状体征在3周内完全恢复。2.完全型缺血性脑卒中,起病6小时内症状即达到高峰。3.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神经症状在起病后6小时至2周仍逐渐加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即尚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和体征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未治疗的TIA约三分之一最终发生脑梗死。病因和病机1.微栓塞: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快脱落或其他微栓子进入脑动脉阻塞血管出现症状,当栓子自溶或侧枝循环开放,脑血流恢复,症状消失。2.脑血管狭窄、受压痉挛:颅内外动脉因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颈椎病或受各种刺激,血管痉挛出现症状。3.血流动力学:血压降低、血管自身调节能力差,脑血流量减少,出现局灶性神经症状,血压回升后可恢复。4.血液成分: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白血病时,血中有形成分阻塞微血管出现症状。临床表现多50岁后发病,常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颈椎骨质增生病史,突然起病,持续时间短暂,可数秒或数分钟,症状发展至高峰多在2分钟内,一般不超过20分钟,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基本相同,不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1.颈内动脉系统TIA:可发生短暂性偏瘫或单瘫,或偏身麻木,同向偏盲,单眼一过性失明。发生在优势半球,可失语。可单个症状或多个组合症状出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