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要点什么是手足口1、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春夏季是高发季节。2、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多,经接触和近距离飞沫都可以传播。3、患者多为3岁及以下儿童。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只有极少数病情严重会死亡,但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痊愈。4、家长要仔细查看发热儿童手心、足底和臀部的皮疹情况,持续发热且皮疹隐约可见最为危险,发现后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5、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肠道病毒EV68~71(RNA)COX病毒A组16、4、5、7、9、10(RNA)COX病毒B组2、5、13(RNA)ECHO13(DNA)人类肠道病毒(HEV)属小RNA病毒科包括柯萨奇病毒(C0X)ECHO病毒肠道病毒EV71等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EV71和CoXA16手足口病首发症状•主要病原体:EV71和CoxA16•多数症状典型,也可为非典型(尤其是婴幼儿)•一些病人可先出现口腔疱疹或溃疡,1-2天后四肢才出现皮疹疱疹性咽峡炎•EV71也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部分EV71感染病例仅有口腔病变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全年散发.呈季节性流行,流行轨迹在春夏交换季大高峰。传染源•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潜伏期:5—7天;•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疱疹破溃处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粪便中排出病毒;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每隔2~3年可流行一次;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和人群密切接触等传播途径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器械消毒不严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潜在的流行原因•卫生条件较差•人口密度较大•病毒潜在变异鉴别诊断(一)其他儿童出疹性疾病(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三)脊髓灰质炎(四)肺炎(五)暴发性心肌炎小儿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临床救治的关键1.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