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定义历史分类治疗方法开放骨折定义骨折端经过软组织与皮肤或黏膜破口相通的骨折称为开放骨折。如果骨折附近存在开放伤口,除非已经明确排除了开放骨折,否则应该按开放骨折原则处理。潜在开放骨折开放性骨折治疗历史Tscherne描述了开放性骨折治疗的四个时代:挽救生命、保全肢体、防止感染、保存功能。&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的分类最常被采用的是由Gustilo、Tscheme和AO小组提倡的分类法。Gustilo和Anderson在1976年介绍了治疗1025例开放性骨折时,应用一种分级系统为感染性骨折的结局提供了预后信息。1984年对这一系统进行了修改,其结果得到了修正。修改后的分类系统将损伤分为5种类型:Ⅰ类开放性骨折,仅有小于1cm的清洁伤口;Ⅱ类开放性骨折,伤口的撕裂超过1cm,但没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皮瓣或撕脱;ⅢA类开放性骨折,有广泛软组织撕裂伤或形成皮瓣,但骨骼仍有适当的软组织覆盖,或者不论伤口大小均为高能量引起的外伤。这一类骨折包括节段性或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即使是那些只有1cm的撕裂;ⅢB类开放性骨折,有广泛的软组织缺失并伴有骨膜剥离和骨外露,这类骨折常常被严重污染;ⅢC类开放性骨折,包括伴有动脉损伤需要修补的开放骨折,不论软组织创口有多大。这种分类法对预后有重要意义。由于闭合性骨折中的软组织损伤也会影响骨折的处理和结果,因而Tscherne和Gotzen对这种损伤也进行了分类0级:没有或只有少量的软组织损伤;1级:表面擦伤伴皮肤、肌肉局部挫伤;2级:深部污染性擦伤伴皮肤肌肉局部挫伤;3级:皮肤广泛的挫伤或挤压伤,或肌肉损毁根据Gustilo、Burgess、Tsherne、AO/ASIF小组和其它学者的治疗经验,我们对开放性骨折的救治建议采取下列步骤:⒈对所有开放性骨折都应当作急症来处理。⒉进行全面的初期检查,以确定有无其它威胁生命的损伤,对骨折及软组织评价,决定治疗方案。⒊在急救室或手术室(最晚时)即开始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并仅继续治疗2~3天。⒋立即采用大量冲洗进行伤口清创,并在24~72小时内对Ⅱ、Ⅲ型骨折重复进行清创。⒌适当的方式固定骨折。⒍选择适当的方法处理创面,闭合或敞开伤口。&⒎患肢进行康复治疗。截肢与保肢随着复杂精确的开放性骨折处理方案的出现,治疗手段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挽救了许多已丧失了功能的肢体。Hansen和其它学者提醒人们注意“只重技术而忽视合理性”的问题,并指出如此保肢的结果不仅是留下了一个无用的肢体,而且也使每个病人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和社交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