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量及液体疗法药物治疗原则(一)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药物的过敏反应、副作用和毒性作用常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因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够成熟健全,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成年人更为敏感。小儿疾病多变,选择药物须慎重、确切,更要求剂量恰当,要掌握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药物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精确的剂量计算和用药方法。药物治疗原则(二)——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如巴比妥类、吗啡、四环素在幼儿脑浓度明显高于年长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吗啡对新生儿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年长儿,麻黄素升压作用在未成熟儿低。•肝脏解毒功能不足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增加了药物的血浓度和毒性作用。•肾脏排泄功能不足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的肾功能尚不成熟,药物及其分解产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先天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患儿对药物的先天性异常反应;家族中有药物过敏史者要慎用某些药物。•选择用药的主要依据是小儿年龄、病种和病情,同时要考虑小儿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和药物的远期影响。•抗生素既要掌握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用药指征,更要重视其毒副作用的一面。儿童慎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疗程常用于过敏性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等;长疗程则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哮喘、某些皮肤病则提倡局部用药。在使用中必须重视其副作用。水痘患儿禁用激素,以防加重病情。药物治疗原则(三)——药物选择•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反复使用。•镇静止惊药在患儿高热、烦躁不安、剧咳不止等情况下可给予镇静药。发生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等。婴儿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发生Reye综合征。药物治疗原则(四)——药物选择•镇咳止喘药婴幼儿一般不用镇咳药,多用祛痰药口服或雾化吸入,使分泌物稀释、易于咳出。哮喘病儿提倡局部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必要时也可用茶碱类,但新生儿、小婴儿慎用。•止泻药与泻药对腹泻患儿不主张用止泻药,除用口服补液疗法防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外,可用保护肠粘膜药物,或辅以含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的制剂以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便秘一般不用泻药,调整饮食和松软大便的通便法。•乳母用药阿托品、苯巴比妥、水杨酸盐等药物可经母乳影响哺乳婴儿,应慎用。•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