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登革热广州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2010级护理一班什么是登革热呢?它的临床症状有哪些?登革热(denguefever)俗称“天狗热”或“断骨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登革热的致命源:登革病毒登革病毒对寒冷的抵抗力强,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均可灭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登革热患者登革热患者和带有登革热病毒而无症状者和带有登革热病毒而无症状者((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头。)是主要传染源头。登革热通过蚊子(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一旦受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容易出现症状,儿童好发。病媒蚊叮咬登革热患者(从开始发烧的前一天知道退烧都具有传染力)8至15后,则终生具有传染病毒的能力。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登革热疫情本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世界上约有25亿人受到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威胁,每年发生登革热病毒感染患者超过一亿人,并且有50万人发展成为登革出血热或等个休克综合征,造成约25000人死亡。在我国本病主要在广东、福建两省流行,多为小规模的流行或散发。由于登革热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特别是近些年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和国际旅游的迅猛发展,使登革病毒的流行范围及其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分布范围也在相应的扩大。登革热的临床症状潜伏期3~15d,通常为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一)典型登革热1.发热起病急,先寒颤,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持续5-7日体温渐降。2.毒血症状如头痛、腰痛、关节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虚脱状态。3.皮疹于病程3~6天出现皮疹,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可同时伴有两种以上皮疹,分布全身,有痒感,持续3~4天后消退。(一)典型登革热4.出血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流鼻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皮下出血等。皮下出血表现为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骚痒感,病退疹随之褪。5.其它伴随症状登革热患者多有浅表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