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杂病论2.doc
下载文档

ID:114824

大小:40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伤寒 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3 《倭寇杂病论卷第二》平脉法第二 平脉法第二 ①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师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②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脉数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然动摇者。名曰动也。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的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脉阴阳俱促。当病血。为实。阴阳俱结。当亡血。为虚。假令促上寸口者。当吐血。或衄。下尺中者。当下血。若乍促乍结为难治。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却结与脏。故邪气浮之。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 ③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师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④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⑤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⑥脉瞥瞥如美上肥者。阳气微也。 ⑦脉荣荣如蜘蛛丝者。阴气衰也。 ⑧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⑨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脉。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⑩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 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脉阴阳俱弦。无寒热。为病饮。在浮部。饮在皮肤。在中部。饮在经络。在沉部。饮在肌肉。若寸口弦。饮在上焦。关上弦。饮在中焦。尺中弦。饮在下焦。 脉弦而紧者。名曰革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虚冷。故令脉紧也。 寸口脉浮而紧。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不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饲。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隐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曰泄风。久久为痂癞。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捋。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者。则恶寒数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胃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则面色黄。荣气不足则面色青。荣卫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稿而寒憟。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胃空。缓者卫气实。实则彀消而水化也。彀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胃必疏。三焦失经。名曰血崩。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寸口脉弱而涩。尺中浮大。无证者。为病属内伤。 寸口脉弱而涩。尺中濡者。男子病失精。女子病赤白带下。 寸口脉洪数。按之弦急者。当发隐疹。假令脉浮数。按之反平者。为外毒。脉数大。按之弦急者。为内毒。宜升之。令其外出也。误攻则内陷。风陷则死。 寸口脉洪数。按之急滑者。当发肿脓。发热者。暴出。无热者。久久必至也。 寸口脉浮滑。按之弦急者。当发内肿。咳嗽胸中痛为肺肿。当吐脓血。腹中掣痛为肠肿。当便脓血。 寸口脉大而涩。时一弦。无寒热。此为浸淫疮所致也。若加细数者。为难治。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所限。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昆相搏。则为短气。 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饲。言胃气虚竭也。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滑则为哕。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鞕。气噫不除。何以言之。本以脉数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必鞕。气噫不除令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縠。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了了。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者。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而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面是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沉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尿脓也。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胃气虚。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也。 趺阳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孤阳独下阴部者。小便当赤而难。胞中当虚。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应胃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干烦而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医复以毒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去有期。必下如淤泥而死。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阳阴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 趺阳脉微沉。食饮自平。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趺阳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变为数疾。发热汗出者。不治。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縠。紧者。病难治。 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縠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着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潜在。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亡血也。 趺阳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趺阳脉不出。脾球上下。身冷肤鞕。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关。 妊娠脉弦数而细。少腹痛。手心热。此为热结胞。不先其时治之。必有产难。 产后脉洪数。按之弦急。此为浊已下而脉如故者。此为魂脱。为难治。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泣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 问曰。人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色白脱色也。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也。 师曰。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鬰冒不仁。以胃无縠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师曰。发热则脉躁。恶寒则脉静。脉随证转成者。为病疟。 师曰。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为其形损故也。 师曰。脉乍大乍小。乍静乍乱。见人惊恐者。为祟发于胆。气竭故也。 师曰。人脉皆无病。暴发重病。不省人事者。为历鬼。治之以祝由。能言者可治。不言者死。 师曰。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此为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掣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油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又未知何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奇经八脉不素十二经。别有自行道路。其为病总于阴阳。其治法属十二经。假令督脉为病。脊背强。隐隐痛。脉当微浮而急。按之涩。治属太阳。 任脉为病。其内结痛疝瘕。脉当沉而结。治属太阴。 冲脉为病。气上逆而里急。脉当浮虚而数。治属太阴。 带脉为病。苦腹痛。腰间冷痛。脉当沉而细。治属少阴。 阳桥为病。中于侧。气行于外。脉当弦急。按之缓。治属少阳。 阴桥为病。中于侧。气行与内。脉当浮缓。按之微急而弦。治属厥阴。 阳维与诸阳会。其为病在脉外。发寒热。脉当浮而虚。治属气分。 阴维与诸阴交。其为病在脉中。心中痛。手心热。脉当弦而涩。治属血分。 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与阴。为气血之别。使不拘一经也。 奇经八脉之为病。由各经邪。久久移传。或劳伤所致。非暴发也。 问曰。八脉内伤何以别之。师曰。督脉伤。柔柔不能伸。不能久立。立则隐隐而胀。任脉伤。小便多。其色白浊。冲脉伤。时咳不休。有声无物。劳则气喘。带脉伤。回身一周冷。阳桥伤。则身左不仁。阴桥伤。则身右不仁。阳维伤。则畏寒甚。。皮当湿。阴维伤。则畏热甚。皮当枯。 问曰。八脉内伤何似。师曰。督脉伤。尺脉 大而涩。任脉伤。关脉大而涩。冲脉伤。寸脉短而涩。带脉伤。脉沉迟而结。阴桥伤。脉时细时弦。阳维伤。脉时缓时弦。阴桥伤。脉时紧时涩。问曰。其治奈何。师曰。督脉伤。当补髓。任脉伤。当补精。冲脉伤。当补气。带脉伤。当补肾。阳桥伤。则益胆。阴桥伤。则补肝。阳维伤。则调卫。阴桥伤。则养荣。 问曰。其处方奈何。师曰。相体虚实。察病轻重。采取方法。权用之。则无失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