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常用方歌100首.docx
下载文档

ID:114515

大小:37.36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儿科 常用 100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说明: 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如有错漏请指正、谅解!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 陈皮 茯苓 炙甘草 生姜 乌梅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 【组成】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组成】人参 莲子(炒) 炙甘草 乌梅 木瓜 山药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 【组成】人参 漂白术 白云苓 北五味 杭麦冬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紫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褐色) 知母(酒浸,炒) 熟地黄(酒蒸) 龟版(酥炙) 猪脊髓 蜂蜜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 龟板脊髓蜜丸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生白芍 阿胶 生龟版 干地黄 麻仁 五味子 生牡蛎 麦冬(连心) 炙甘草鸡子黄(生) 鳖甲(生)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石膏 生姜 大枣 9、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 五味子 半夏 【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 椒目 葶苈子(炒) 大黄 【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 【组成】大腹皮 桑白皮 茯苓皮 生姜皮 陈橘皮 13、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桂枝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 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4、五虎汤《证治汇补》 【组成】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桑皮 细辛 生姜 【方歌】五虎汤清热定喘,细茶入麻杏石甘。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 【方歌】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堪灵.  16、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藿香平胃散) 【组成】苍术 橘皮 半夏曲 厚朴(姜制) 藿香 炙甘草 生姜 红枣 【方歌】平胃散: 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17、牛黄清心丸《豆疹世医心法》 【组成】牛黄 当归 川芎 甘草 山药 黄芩  苦杏仁(炒) 大豆黄卷 大枣 白术(炒) 茯苓 桔梗 防风 柴胡 阿胶 干姜白芍 人参 六神曲(炒) 肉桂 麦冬 白蔹 蒲黄(炒) 麝香 冰片 水牛角浓缩粉 羚羊角 朱砂 雄黄 18、匀气散《医宗金鉴》 【组成】生姜 沉香 丁香 檀香 木香 藿香 甘草(炙)  砂仁白果仁 19、乌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天台乌药 香附子(破,用白者)  高良姜 赤芍药  20、六君子汤《世医得效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  2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 黄耆(蜜炙)白术 22、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 麦冬 大枣 23、右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大怀熟地 山药(炒) 山茱萸(微炒) 枸杞(微炒 )鹿角胶(炒珠) 菟丝子(制)杜仲(姜汤炒) 当归 肉桂 制附子 【方歌】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24、左归饮《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 山药 枸杞 炙甘草 茯苓 山茱萸 【方歌】左归饮用地药萸,杞苓炙草一并齐;煎汤养阴滋肾水,既主腰酸又止遗。 25、归脾汤《正体类要》 【组成】白术 当归 白茯苓 黄芪(炒) 龙眼肉 远志 酸枣仁(炒) 木香 甘草(炙)人参 生姜 大枣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26、四神丸《内科摘要》 【组成】补骨脂 吴茱萸 肉豆蔻 五味子 生姜 红枣 【方歌】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共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27、生脉散《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  28、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知母 石膏 甘草(炙) 粳米 29、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组成】熟地 生地 归身 白芍 甘草 桔梗 玄参 贝母 麦冬 百合 【方歌】百和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甘桔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30、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当归 桂枝(去皮 芍药 细辛 甘草(炙) 通草 大枣 【方歌】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31、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 生地 桃仁 红花 枳壳 赤芍药 柴胡 甘草 桔梗 川芎 牛膝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犀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32、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切,去顶) 茯苓(去皮) 白术 陈皮(锉) 甘草 【方歌】(香砂六君子汤) 除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33、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黄 甘草(生) 木通 竹叶 34、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 黄芪去芦 甘草 炒白术  35、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 【组成】麦冬 五味子 熟地黄 山茱萸(制) 牡丹皮 山药 茯苓 泽泻 【方歌】地黄丸中加麦味,咳喘盗汗皆能挽 36、杞菊地黄丸《医级》 【组成】枸杞子 菊花 熟地黄 山茱萸(制) 牡丹皮 山药 茯苓 泽泻 37、连翘败毒散《医方集解》 【组成】黑荆芥 防风 银花 连翘生甘草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桔梗 茯苓 薄荷 生姜 羌活 独活 38、远志丸《济生方》 【组成】远志 菖蒲 茯苓 龙齿 人参 朱砂 39、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 麻黄根 牡蛎 浮小麦 40、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 玉竹 生甘草 冬桑叶 麦冬 生扁豆 花粉 【方歌】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甘花共和方,秋燥耗伤肺胃液,苔光干咳此堪尝。 41、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 甘草(炙) 人参 当归身 橘皮 升麻 柴胡 白 42、补肾地黄丸《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 丹皮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牛膝 鹿茸 白茯苓 43、附子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 黄连 黄芩 炮附子 44、附子理中汤《三因极---病症方论》 【组成】人参 白术 干姜 附子 甘 45、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 知母 丹皮 鳖甲 生地 46、固真汤《政治准绳》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黄芪 附子 肉桂 山药 甘草 败毒散 47、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组成】知母 黄柏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牡丹皮 茯苓 泽泻 48、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附子 桂枝 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49、金沸草散《南阳活人书》 【组成】金沸草 前胡 荆芥 细辛 茯苓 生姜 大枣 甘草 50、炙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 人参 生姜 生地黄 桂枝 阿胶 麦冬 麻仁 大枣 【方歌】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枣参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 51、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藿香叶(21克) 山桅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 【方歌】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52、定痫丸《医学心悟》。 【组成】 天麻 川贝 法夏  云苓  茯神  胆南星  石菖蒲  全蝎(去尾)  僵蚕  琥珀粉  灯芯草  陈皮 远志(去心)  丹参  麦冬  朱砂粉(水飞)  竹沥(1杯) 姜汁(1杯) 【方歌】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菖蒲夏,胆星蝎蚕草竹沥,姜汁琥珀与朱砂。 53、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 【方歌】 (一)参苓白术四君底,山药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莲子肉,脾虚湿盛此方理。 (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三)参苓白术薏砂仁,甘桔淮山扁豆陈;再加莲子枣汤送,脾虚湿盛此方珍。  54、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 、甘草 【方歌】 (一)荆防败毒二活梗,柴前枳壳配川芎,茯苓薄荷甘草使,风寒夹湿有奇功。 (二)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55、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成】茵陈蒿   栀子   大黄    【方歌】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功在清热与利湿。  56、茵陈理中汤《张氏医通》 【组成】茵陈 白术 人参 干姜  57、保元汤《博爱心鉴》。 【组成】人参  黄芪  甘草  肉桂   【方歌】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 58、保和丸 《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  神曲  半夏 茯苓陈皮 连翘 莱菔子 【方歌】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59、宣毒发表汤《痘疹仁端录》 【组成】升麻 葛根各  前胡  桔梗  枳壳(麸炒)  荆芥 防风   薄荷甘草  木通 连翘 牛蒡子 杏仁 竹叶 【方歌】疹伏宣毒发表汤,升葛前桔梗荆防,薄通翘蒡淡竹草,引加芫荽水煎尝。 60、都气丸《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黄  山萸肉  干山药 泽泻  牡丹皮茯苓(去皮) 五味子 【方歌】六味再加五味 61、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芍药、生姜(切) 白术 附子 (炮,去皮,破八片)。 【方歌】 (一)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二)真武汤壮肾中阳,术附苓芍加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62、逐寒荡惊汤《福幼编》。 【组成】胡椒 (打) 炮姜  肉桂  63、健脾丸《医方集解》 【组成】党参 白术(炒) 陈皮 枳实(炒 )山楂(炒) 麦芽(炒) 【方歌】 健脾丸去人参、山楂、麦芽,加木香、槟榔、厚朴、半夏、甘草。 健脾丸: 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64、射干麻黄汤药方《金匮要略》 【组成】射干   麻黄生姜  细辛  紫菀  款冬花  大枣  半夏  五味子 【方歌】 (一)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二)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65、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大黄 朴硝 甘草  山栀子仁 薄荷叶(去梗) 黄芩 连翘 【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躁实服之消. 66、凉营清气汤《喉够症治概要》 【组成】犀角尖(磨冲)  鲜石斛 黑山栀  牡丹皮  鲜生地  薄荷叶 川雅连 京赤芍  京元参 生石膏  生甘草  连翘壳  鲜竹叶 茅芦根  金汁 (冲服)。 【方歌】凉营清气犀地斛,栀连膏翘荷茅芦,丹芍竹玄金汁草,竹沥安宫亦可入. 67、消乳丸《证治准绳》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