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与思考.doc
下载文档

ID:110964

大小:37KB

页数: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我市 动物 疫病 工作 现状 思考
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与思考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长期任务,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承担的任务艰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为此,针对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开展了深入调查,进行了冷静思考,以期找到解决办法,改进工作局面,现简述如下: 一、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 1、防控形势 一是我市畜禽饲养量大。2010年年底,全市生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520万头、52万头、260万只、1亿只。二是规模养殖比例高。全市标准化畜禽养殖密集区达到600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达到6000个;带动规模养殖户6000个,全市规模养殖水平达到85%以上。三是畜禽流动频繁,防控形势严峻。我市交通便利,畜禽流通频繁,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仍然很严峻,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我市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仍然很薄弱,我们的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四是科学防控,无疫发生。近年来,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指导方针,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防控工作中推行集中免疫与月月补防相结合;高温季节消毒与按照程序消毒相结合;提高免疫密度与开展抗体水平监测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与完善冷链体系相结合。我市近几年实现了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了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防控网络建设情况 全市已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做到了市、县有疫控中心,乡有兽医站,村有防疫员,大中型规模场有技术员。 全市共有110个乡镇(涉农办事处),列入2006年—2009年动物防疫体系乡镇兽医站建设的有104个。我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目前已选聘基层动物防疫员1369名,其中乡级283名,村级1086名。我市制定了《安阳市基层防疫员管理办法》,明确了防疫员任务、责任,各地均完善了对动物防疫员的工作考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 针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市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加月月补防;大中型规模场实行按防疫程序由场技术人员进行常年免疫。 3、防控经费落实情况 市县两级财政都建立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预算机制,及时拨付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经费,保证日常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然而,随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列入强制免疫范畴,疫苗用量和疫病监测工作量的增加,所需的动物防疫经费相应增加,这就给市、县两级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县级财政在开展动物防疫日常工作及重大动物疫病普查、监测、疫情处置、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经费严重不足,给各县(市)、区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今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健康持久地开展造成极大忧患。 乡村两级多数未建立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预算机制,缺乏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开展正常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许多困难。 4、防控技术装备情况 实验室监测水平急需提高。我市市级实验室达到生物安全二级,能开展PCR病原学检测,县区级实验室除北关区、殷都区、高新区外拥有实验室总数为 7个,目前各种仪器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能够完成省、市下达的集中监测、日常监测和应急监测任务。但由于搬迁、监测经费少、技术人员配备少等原因,市、县两级尚不能进行疫情的准确预警预报,均未完成实验室达标晋级。 冷链体系尚不完备。为加强冷链体系建设,保证疫苗储存、运输温度合乎科学规定,市级新增加了3台大容量冰柜,位于农业大厦的市级疫苗储备库已按高标准进行了前期预算,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由于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时疫苗储运量大,市、县、乡普遍存在常温冷藏设备不够使用的情况,特别是乡(镇)一级冷链落后,管理不够严谨,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免疫质量,因此加强冷链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级基层站建设滞后 虽然我市在2006年—2009年安阳市动物防疫体系乡镇兽医站建设的有104个,但乡级基层站由于人员编制、经费、技术手段等问题,出现了人员年龄偏大,防控队伍不稳定,专业技术水平低,技术手段落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畜牧业与日益复杂的动物疫病的严峻形势。 2、监测面窄,监测密度、频率不适应科学防控的要求 我市目前设置有一、二、三级监测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但由于监测经费少,实验室技术人员少,存在监测面窄、监测密度低、监测频率低的现象,监测结果不能适时准确反映我市动物疫病流行状况,远不能适应当前防控形势。 3、防控体系不健全、程序不规范 基层防疫体系不健全,集中免疫期间确保散养户免疫密度100%,确保免疫质量存在一定的难度;大中型规模场实行自防,不能完全按集中免疫方案要求,往往是一场一程序,且从市场自购苗,造成一定的混乱。 三、几点思考建议 1、建立健全市、县、乡、村防控网络,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保证。各级都应按照《动物防疫法》、国务院《关于兽医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尽快落实机构编制,充实防控工作人员,建立县、乡防控中心、站,并按防控任务聘用一线防疫员,构建县有防控中心,乡有畜牧兽医站,村有防疫员的防控网络,同时应及时足额落实防控经费,解决好县、乡、村,特别是乡、村防疫人员的工资报酬,真正达到“有人办事,有钱干事”。 2、科学装备防控设施,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支撑。各级要以实验室建设为依托,抓好全市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科学规划市级实验室,着眼于疫情监测,建成集免疫效果评估、疫情预警、检验诊断技术推广为一体的技术平台;加强对县区级实验室的指导,县级实验室着眼于免疫效果监测能力建设,建成紧密联系广大养殖场户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者的服务阵地;尽快启用乡镇兽医站化验室仪器设备,培训检验人员开展检验样品的采集、包装、保存、运输等技术和常规化验。 3、搞好疫情监测和免疫效果检测,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大疫情监测的范围、密度和频率,及时掌握辖区各类畜禽疫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取应对措施,阻断疫情的发生流行,同时,要经常性地搞好免疫抗体监测,把握抗体消涨水平,及时对抗体低下的畜禽进行加强免疫,对补栏畜禽进行补免。要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在监测、检测基础上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实现科学防控。 - 5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