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急症的现场急救与处理.doc
下载文档

ID:110714

大小:72.50KB

页数:3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常见 急症 现场 急救 处理
前 言 院前急救是急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能体现“急”与“救”的阶段。现场急救是指在发生意外损伤突发性灾害事故,急性疾病的发生地采取迅速有力的抢救措施,以使伤病员的伤残死亡减少到最小程度。途中救治是指病人发病之初在受伤现场进行有效的初步救治之后护送到医院急诊室前的抢救,它对于挽救伤病员的生命,阻止疾病和伤情的恶化,减少伤残和病痛,及时得到有效的处置;为院内进一步救治奠定了基础。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这个国际组织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现代救护理念是立足于“第一时间”(4分钟以内,俗称“黄金4分钟”)的紧急抢救,紧急抢救就是要突出一个“早”字。具备了急救技能的“现场第一目击人”,通过对受害者实施初步急救措施,完全有可能减轻受害者的伤残和痛苦,甚至挽救生命。在救护现场,面对呼吸心跳骤停、双目紧闭、奄奄一息的同事或亲人,没有急救技能的人常常一筹莫展。待救护车来到现场时,许多鲜活的生命已经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机,从而造成终生遗憾。 针对我公司的具体情况,我们遴选了几种常见中毒、损伤、急性疾病的现场急救和处理方法,希望大家能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遇到意外和急症不会再一筹莫展或手忙脚乱。珍惜生命,救助生命,从我们做起,从今天做起! 目 录 1、高血压急症的急救 2、气体中毒的急救与处理 3、晕厥的原因及现场急救 4、癫痫发作现场急救措施 5、中暑的预防和处理 6、休克的急救与处理 7、心肺复苏 8、骨折病人的现场急救 9、烧伤的急救处理 10、跌打损伤时应注意的事项 11、急救常识 高血压急症的急救 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或急骤升高,脑、心、肾、视网膜等重要器官出现特殊症状,称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5%,常见有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竭、可乐宁急性停药综合症、急性心肌梗塞、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等。 应根据以下几种症状,相应进行急救: 1、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肢体活动失灵,伴咯粉红泡沫样痰时,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应吩咐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坐位,如备有氧气袋,及时吸入氧气,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120。 2、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尿频、甚至视线模糊,即已出现高血压脑病。家人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并及时服用降压药,还可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 3、病人在劳累或兴奋后,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前区疼痛、胸闷,并延伸至颈部、左肩背或上肢,面色苍白、出冷汗,此时应叫病人安静休息,服一片硝酸甘油或一支亚硝酸戊酯,并吸入氧气。 4、高血压病人发病时,会伴有脑血管意外,除头痛、呕吐外,甚至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障碍,或剧烈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道,然后通知急救中心。 高血压常见急症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根据不同类型高血压急症有不同的发病机制而决定的,体现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1)高血压脑病:目的是快速降压以恢复脑血流量,减轻脑缺血,首选硝普钠或硝酸甘油静脉点滴,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舌下含服,禁用β受体阻滞剂和甲基多巴。 (2)脑出血:注意不宜快速大幅度降压,一般降低原有血压的20%为佳,并且只有在血压超过28.0/14.7千帕(210/110毫米汞柱)时才考虑降压,主要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3)蛛网膜下腔出血:快速降压能防止再出血,同时不能影响患者意识和脑血流量,首选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在30分钟内将血压快速降至正常水平,首选硝酸甘油静脉点滴,钙离子拮抗剂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舌下含服。 (5)急性左心衰竭:快速降压减轻左心室负荷,首选硝普钠、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禁用Β受体阻滞剂和直接血管扩张剂。 气体中毒的急救与处理 火场及其他灾难事故中常见有毒气体有CO、氯气、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化石油气、光气及氧化亚氮(笑气)等。这些气体大都毒性很强,稍不注意,就有生命危险。现就这些有毒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现场处理原则作如下浅述: 一、一氧化碳中毒 凡含碳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其性状无色、无味、无刺激性。 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后分布于全身,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要比氧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离解却要比氧含血红蛋白慢3600倍,因此CO一旦吸入,即与氧争夺血红蛋白,造成缺氧血症。 人离开污染环境后,CO经呼吸道排出,每小时可排出体内CO的30-50%,通常全部排出约需数小时,甚至24小时以上。 临床上以CO中毒通常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心悸、恶心、呕吐及全身疲乏无力。中度中毒尚有颜面及口唇呈樱红色,脉快、多汗、步态蹒跚、表情淡漠、嗜睡,甚至可出现昏迷。 现场抢救应立即让病人脱离有毒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呼气法:即让病人平躺在空气流通处,使其口部张开,术者一手捏闭伤员鼻孔然后向伤员口内吹气直至使伤员胸部上抬,吹气频率为每分钟16-18次。(在这里顺便提一下,我们在临床上除对由CO2、CO、HCN中毒引起的化学性的窒息或呼吸停止采用这种人工呼吸方法外,其它由例NH3、SO2、CL2、HCL、COCL2、NO2等有毒气体刺激呼吸道引起水肿等而致的机械性窒息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压胸式呼吸法。而是以吸氧、减轻呼吸道水肿、强心、利尿、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等为处理原则)。如伤员心跳停止应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即术者掌贴伤员胸骨中下段,稳健用力向下按,使胸骨下陷约4cm,每分钟60—80次。昏迷者可针刺人中、少商、十宣、涌泉等穴位,有条件者可现场注射尼可刹米等中枢神经兴奋剂及能量合剂(细胞色素C、ATP、辅酶A、Vc)后迅速送往医疗单位抢救。 二、氯气及光气中毒 氯乙烯树脂、阻燃塑料、氟化塑料在自由燃烧条件下可产生氯气及微量光气。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它对人体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对人体眼、上呼吸道粘膜、肺组织的强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烧伤。消防人员到达氯气扩散现场时必须加强个人防护,对泄漏扩散的氯气用雾状水稀释中和,不要对漏气的氯气瓶直接射水,以免生成次氯酸和盐酸,继续危害人体。 氯气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的流泪、喷嚏、咳嗽、咳痰、咽部疼痛、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 现场急救应立即将伤员运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但应注意保暖。氯气中毒出现呼吸困难时不宜采用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因为这种呼吸方式会使伤员肺水肿加重,有害无益。治疗上以西地兰等强心利尿为根本,有条件可现场鼻滴1—2%麻黄素并吸入稀碱性溶液(如2-3%温湿小苏打液)后送医院处理。 光气即二氯化碳基(COCL2),是一种无色透明或白色液体,极易挥发。其中毒表现及现场处理原则基本与氯气相同,但因其毒性较氯气强15-16倍,在空气中含量达50PPm时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故在抢救过程中更应慎重。 三、氨气中毒 氨气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三氯氢胺、尼龙、脲醛树脂、绢类、羊毛制品在自由燃烧条件下可产生氨气。液氨广泛用于冷藏业,极易挥发。 氨气中毒主要表现为对眼、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如流涕、流泪、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氨气还有一大特点是它的对呼吸中枢的强抑制作用,可使伤员出现中枢性呼吸停止,危及生命。液氨尚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冻伤。 进入氨气泄露区可立即用喷雾水枪掩护。这样亦可避免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进入灾区前应佩带防毒面具及防毒衣,扎紧袖口、裤角。出现中毒后应迅速撤离现场,脱去衣服,以免加重中毒症状,但亦应注意保暖,给予吸氧、注射可拉明等呼吸中枢兴奋剂及强心利尿剂。 四、二氧化硫中毒 橡胶及聚硫橡胶制品燃烧可产生SO2毒气。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空气中含量达400一500ppm时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它对人体的主要毒性表现在对眼、上呼吸道、支气管粘膜的强烈刺激症状,可引起肺水肿、气道被闭塞而产生机械性窒息。治疗上基本同氨气中毒处理原则一致。 五、液化石油气中毒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碳氢化合物。现广泛用于家庭作为燃料,为了安全,家庭用液化石油气普遍加入有臭鸡蛋味刺激性气体。其对人体的主要毒性表现为较强的麻痹作用及较轻微的呼吸道刺激症状。 中毒后可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并有四肢麻木及手套、袜筒状感觉障碍。 现场急救基本与其它有毒气体中毒处理措施一致,伤员应迅速脱离现场,吸氧、保暖、注射能量合剂及维生素B族药品。 总之,有毒气体中毒临床表现均较为严重,如处理不及时常可造成伤员死亡或留下后遗症等。这就要求处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的战斗员必须具备必要的现场抢救知识。到达毒气泄漏现场后,应首先观察了解灾情,抢占上风向位置,佩带好防毒面具,进入泄露区应着防毒衣,并在雾状水枪掩护下前进。出现中毒伤员应边抢救、边运送,切忌盲目转送而忽略现场救护。 晕厥的原因及现场急救 晕厥又称昏厥,是一种突发而短暂的意识丧失,系由一过性大脑缺血所致。此症以老年人较为常见,中年人也可发生。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在病情发作后,随着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的改善,脑部有了较多的血液供应后,仅数秒或数分钟其症状会自然消失。但大部分情况下,晕厥提示了心血管及脑等器官疾病。 引起晕厥的原因很多,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心原性晕厥:是由于以及疾病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或排血暂停,导致脑部缺血而发生的晕厥。中老年人往往都患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压或冠心病,倘若过度劳累或兴奋,或较剧烈的体力活动后,由于心肌缺氧可诱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部暂缺血而发生晕厥。特别是在心绞痛、心肌梗塞发作时,更容易引起晕厥。 脑原性晕厥: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肾炎、妊娠中毒症等疾病时,血压突然升高,脑血管强烈收缩,痉挛和脑水肿,导致脑缺氧而发生晕厥。此时,患者常伴有抽搐,甚至有暂时的肢体麻木或瘫痪,医学上称为“高血压脑病”。患有脑动脉硬化症的老年人,如果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者血栓形成,会常常因为头部位置的转动而发生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突然改变体位,如平卧时突然从床上坐起,或久蹲而突然站起,也容易发生晕厥。这是因为平卧时血管紧张度较低,血压偏低,尚能满足脑部的血液供应。而当体位突然改变时,血管紧张度来不及调整,加上重力影响,会使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头昏、眩晕、眼花、眼前发等晕厥症状。 血管神经性晕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青年女性。情绪紧张、气候闷热、局部疼痛、疲劳、恐惧、饥饿等均可诱发。因为这些诱因能反射性地引起患者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扩张,使回流到以及的血液减少,心脏血输出量也相应减少,因而引起脑部缺血、缺氧而发生晕厥。 颈椎病性晕厥:中老年人多数都有颈椎肥大、骨质增生而使血管受到压迫,椎基底动脉缺血而导致脑干、小脑缺血、缺氧,如果突然低头、后仰或头部左右转动时,也会发生晕厥。 颈动脉窦性晕厥:见于颈动脉过敏或颈动脉硬化者,男性多于女性。衣领过紧,突然转颈或按摩颈埃及窦时,均可导致晕厥发生。 代谢性晕厥:发作前,患者多有饥饿、心慌、多汗、头昏、无力等表现,糖尿病人应用过量降血糖药物后,或因严重肝病、胃大部切除、胰岛肿瘤等病人,都容易发生血糖过低,由此而干扰了脑细胞的代谢而产生晕厥。 咳嗽性晕厥:见于儿童百日咳或患有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脑气肿等疾病的中老年人。由于剧烈咳嗽引起胸腔和腹腔压力升高,影响了静脉回流和心脏血液排出,或者间接产生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