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程质量通病及原因.doc
下载文档

ID:110383

大小:48.50KB

页数: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工程质量 通病 原因
12.6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影响工程内在质量和外观,为了实现质量目标,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克服质量通病。现将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措施列表表述如下: 一、路基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治理方法 路基填筑达不到规定的密实度,帮填路堤形成纵向裂缝。 表层土未进行清理,未按规定挖台阶,填料不合格,土石混填中石块过大。 按规范要求清除表层浮土,按规定挖好台阶,使用合格的填料,当为土石混填时,石料按规定进行破碎改小。 当出现上述现象时,路基重新翻填,碾压直至合格。 路基出现弹簧土,边坡出现胀肚现象 填料含水量过大,边坡施工前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放坡,施工中未进行监测。 随时随地监测含水量,按设计要求放好边坡 清除表面不合格部分,如边坡不符合设计要求,按规范要求重新挖台阶帮填,直到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中,护坡及挡护工程表面不平顺,路肩弯曲,高低起伏,挡护工程开裂。 路基开挖及填筑表面有坑洼,挡护工程未按设计要求挂线施工,基础表面未进行清理,基础没有置于坚固的岩石上,墙背未按规定设置泄水孔和反滤层。 加强责任心教育,每次隐蔽工程都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路基按规定施工,挡护工程施工中按设计要求挂线施工,并按规定设置泄水孔和反滤层。 二、砼的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一) 麻 面 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治理方法 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1、模板面清理干净,清除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 3、钢模板涂模剂涂刷均匀,防止漏刷。 4、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则填严,防止漏浆。 5、砼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在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之后,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进行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2、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没浇水或湿润不够,灌注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砼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砼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 4、模板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砼表面沿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5、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二)蜂 窝 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治理方法 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砼配合比不准确,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1、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采用电子自动计量,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拌合最短时间符合规定。 3、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4、砼的振捣采取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5、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cm。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灌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则立即停止灌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砼有小蜂窝,在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之后,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 2、砼拌合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因漏振造成蜂窝。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三)孔 洞 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治理方法 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灌注,使砼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则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防止出现孔洞。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a. 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砼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砼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b. 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但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4、控制好下料。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等采用土模施工时,注意防止土块掉入砼中;如发现砼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对砼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再处理。 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形成大蜂窝。 4、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而造成孔洞。 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以致出现特大蜂窝和孔洞。 (四)露 筋 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治理方法 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砼表面。 1、砼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则用细石砼灌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砼要振捣密实。 5、灌注砼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6、拆模时间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碴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 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3、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五)缺棱掉角 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治理方法 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1、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1、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 2、待砼具有1.2Mpa以上的强度时才拆除模板,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3、冬季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并用钢丝刷刷净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也可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 2、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或受撞击。 3、冬季施工时,砼局部受冻,造成拆模掉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