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教学环节成果(2013届)题目微丸成型工艺研究进展学院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制药技术班级化学制药技术101学号2010311008501341姓名应志远指导教师潘滔2013年5月25日2目录摘要………………………………………………………………………………3引言………………………………………………………………………………41微丸的形成机理、特点及分类………………………………………………42微丸的制备方法………………………………………………………………53微丸的制备工艺………………………………………………………………64结语……………………………………………………………………………12参考文献…………………………………………………………………………133微丸成型工艺研究进展摘要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释药系统,具有流动性好、易填充胶囊、装量差异小、释药稳定等优点,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微丸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将其分析、归纳,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并展望微丸制剂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微丸;分类:制备工艺4引言:微丸是直径小于1.5mm的球形或类球形颗粒制剂。它具有流动性好、易填装胶囊、装量差异小、释药稳定等特点。广义上的微丸包括小型滴丸、微囊、微球、纳米囊、纳米球等有骨架结构或膜包衣结构的球形颗粒。微丸在药剂学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作为药物的载体,它既可以进一步压制成片剂,又可填充胶囊,不仅提高了药物稳定性,而且可有效地调节药物释放速率作为药物释放系统微丸还具,有治疗学上的优势,它对肠道刺激较小,减少了药物的突释效应,提高了用药安全性[1]。对于微丸的制备工艺,已经有很多论述,本论文在参照前人论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近年来不同研究者的对微丸制备方法的探讨,和利用不同制备方法获得微丸性质的研究。1微丸的形成机理、特点及分类微丸的形成机理分为成核、聚结、层结和磨蚀转移四个过程[2]。成核过程是将液体加入药粉中形成丸核,丸核的数量随着不断加入的固体粉末和粘合剂的增加而增多,该过程靠液桥作用完成;聚结过程是丸核随机碰撞形成较大粒子的过程,该过程主要通过液滴状态丸核的结合作用完成,只有表面稍带过量水分的核才能发生有效碰撞;层结过程是在成核体系中加入原粉使核成长的过程;磨蚀转移过程是丸芯在相互撞击过程中,物质从一个丸芯表面剥落而粘附到另一个丸芯表面的过程,随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