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之新医改之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组长:王呈臣资料收集:刘建琼郑珣PPT制作:周香君杨敏演讲者:黄宇坤讲稿准备者:吴瑕资料补充:杨丹周远放所谓:分级医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目前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现状目前,我国80%卫生资源集中于城市,约80%的卫生资源集中于大中型医院,而基层卫生资源则严重不足。从2010年卫生费用角度分析,城市人均卫生费用2176.6元,农村人均卫生费用562.0元,城市人均费用是农村人均费用4倍。据《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2010年占医院总数40.46%的一级医院,七诊疗人次仅占总诊疗人次的2.75%,住院人数仅占总住院人数的5.35%。加上二级医院,诊疗人次之和占总诊疗人次的53.29%,住院人数仅占总住院人数的64.31%,而不到10%的三级医院的诊疗人次之和住院人数却分别达到41.30%和35.69%(可见基层医疗的首诊制刚性不足,制约了分级诊疗的健康发展)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现况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现况1.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高水平医生集中在高等级医院,从而患者就医过度集中在高等级医院,是中国特有现象。这种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医疗体制:首先,国营医院利用行政力量垄断医疗服务供给,此格局迄今未变。中国的医生则不是自由执业者,而是拥有所谓事业编制身份的“国家干部”,或者通俗说法是“单位人”而非“社会人”。2.在医疗服务市场由公立机构主导的情况下,医疗资源包括作为核心资源的医生,也包括与之相对应的医生薪酬等,都必然按照行政等级分配。行政级别越高的医疗机构获得的优秀医生越多,处于越高等级医院的医生获得的资源和薪酬越高,而处于最底层的基层医疗机构获得的肯定是最差的医生,他们的薪酬也最低,可支配的资源也最少,这是行政主导体制的必然结果。国内通过区域卫生规划等计划式的行政手段来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等,并基于此分配资源。中国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直接表现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看病难””北京市2012年全市总诊疗1.92亿人次,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内的所有基层门诊机构完成了30.8%,其中社区中心(站)完成21.3%;二级医院完成了20.8%,三级医院承担的量最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