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清创换药术.doc
下载文档

ID:107488

大小:81.50KB

页数:11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换药
滨州医学院教学(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对象 临床、口腔、麻醉、全科医学等 授课(实验)题目: 清创换药术 教学(实验)目的: 掌握清创术的目的和适应症及清创术的步骤。 掌握换药目的和方法及正规拆线方法。 教学(实验)重点、难点: 清创术的正确操作步骤,换药目的和方法及正规拆线方法。 教学法: 指导教师讲授并示教 。 教学(实验)手段、用具: 换药车、换药包、清创包、家兔、无菌手套、碘酒、酒精、双氧水、生理盐水、碘复、棉签盒、持物镊、胶布、绷带 教学(实验)内容提要、步骤及时间分配: 一、清创术(60分钟) (一)清创术目的和适应症(二)术前准备 (三)于实验动物实施清创术 (四)病人术后治疗处理 二、外科换药(60分钟) (一)换药目的和适应症(二)换药器械及敷料 (三)换药的基本技术 (四)换药常用药物 三、外科引流(30分钟) (一)、引流目的 (二)、外科引流的作用原理 (三)、外科引流的分类(四)、常用引流物及其选择 (五)、外科引流的注意事项 执 行 教 案 的 自 我 分 析 本章节的内容很多,时间很紧。指导教师应结合临床病例和实验动物进行示教和讲授,使学生掌握清创术的目的和适应症及清创术的步骤。 掌握换药目的和方法及正规拆线方法。  教或 研观 室摩 指教 导学 教意 师见 备 课 笔 记 一、教材:周荣祥,毛宾尧 主编《外科学总论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二、章节:第五节 清创换药术 三、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 一、清创术 (一)清创术目的和适应症(二)术前准备 (三)于实验动物实施清创术 (四)病人术后治疗处理 二、外科换药( (一)换药目的和适应症(二)换药器械及敷料 (三)换药的基本技术 (四)换药常用药物 三、外科引流 (一)、引流目的 (二)、外科引流的作用原理 (三)、外科引流的分类(四)、常用引流物及其选择 (五)、外科引流的注意事项 目的要求:   1、掌握清创术的目的和适应症及清创术的步骤。 2、掌握换药目的和方法及正规拆线方法。 四、课后思考内容   1、如何正确实施换药操作   2、换药时怎样遵守无菌原则 3、临床上在什么情况下施行清创术 4、清除术手术操作的要点 五、参考书   齐秀申,王国柱,钟启芳,丛雅琴 主编《临床见习指导》,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清 创 术(讲 稿)   目的和要求: 1.将污染伤口变为清洁伤口,以利于愈合。 2.学习实验动物的准备,动物的麻醉方法和手术区的准备。 3.学会清创术的操作方法。 器械:刀、剪、血管钳、持针钳、咬骨钳、手术镊、缝针、丝线、刷子、换药碗、肥皂水、双氧水飞生理盐水。 一、清 洗 1.麻醉成功后,选择适宜的体位,将动物绑扎于手术台上。 2.先用无菌小纱布覆盖伤口,剪去伤口周围的毛发。术者常规洗手,戴无菌手套。用消毒肥皂水和软毛刷洗刷伤口周围皮肤,除去污垢和油腻。再用无菌等渗盐水冲冼干净。换毛刷重复刷洗2~3遍,直至清洁为止。用无菌小纱布轻轻吸干创面。脱去手套。 3.参加手术者重新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用3%碘酊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待碘酊干后,以70%酒精将碘酊擦净两次。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铺上无菌手术巾,进行伤口处理。 4.清洗伤口:仔细检查伤口,了解伤口部位、大小、污染程度及有无合并伤。清除表面的血凝块和异物,然后由浅及深有序地处理。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每一个盲角或死腔,直至洗净。为方便处理伤口深部及探查伤口,可适当延长伤口和切开筋膜。 5.修剪创面组织:术者右手持剪,左手持有齿镊,切除失活组织、血供不良组织和明显挫伤的创缘组织。提起伤口皮肤边缘,在离创缘0.2cm处,剪除破碎不整的皮肤和伤口表面的污染组织。皮肤切除不应过多,以免缝合时张力过大而影响愈合。伤口整齐、伤后时间短,污染轻,皮缘可不切除。如有异物一并清除。 6.彻底止血:以血管钳钳夹出血点,以细丝线逐个结扎或电凝止血。 7.肌肉、筋膜的处理:已撕碎、压烂、断裂的肌肉、筋膜都应彻底切除。坏死的肌肉须切至出血或钳夹时有收缩为止,清除创腔和创袋,一切异物均应力求取净。 8.肌腱的处理:已坏死、污染和挫压严重的应切除。 9.血管损伤:如果侧循环良好,不妨碍远端血运,用丝线双重结扎。若危及远端肢体血运,用血管夹控制止血。 10.神经的处理:任何神经均应保留。 11.骨骼的处理:完全游离的小骨折片应清除,大块游离骨片消毒清洗后置于原位。污染断端可用咬骨钳咬除,髓腔内的污染用刮匙刮净。 12.再次清洗:以3%双氧水冲洗伤口,特别注意伤口深部及死角。生理盐水冲净,再用活力碘原液(有效碘为1%)稀释10倍冲洗或活力碘原液稀释40倍浸泡5分钟,大中型伤口用1/1000新洁尔灭浸泡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净后,擦干皮肤。 二、修 复 更换手术单、器械和术者手套,重新消毒铺巾。 1.骨折复位:清创后直视下将骨折手法复位,根据复位后骨折稳定与否,伤口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2.缝合肌肉:肌腱肌肉断裂可用褥式缝合,并缝合其筋膜,肌腱缝合要求对合良好,吻合口平滑。双十字缝合法简单有效,是常用的缝合方法。 3.修复血管:影响肢体远端血供的动、静脉损伤,应立即重建血供,如缺损较多,直接缝合时张力大或无法直接缝合时,可用自体静脉倒转移植或人造血管修复。 4.修复神经:如有条件,应作工期修复,否则,两断端作标记,待二期修复。 5.关闭切口:皮肤缺损小或无缺损,可直接缝合,若张力过大,作减张缝合;皮肤大片缺损,污染程度轻,可在其它肢体取中厚皮片植皮或利用撕脱的皮肤,去除皮下脂肪,剪成中厚皮片植皮覆盖创面;若伤口污染重,不宜工期缝合,应以用凡士林、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湿敷换药,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植皮消灭创面。若皮肤缺损合并软组织缺如,骨骼、肌腱、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外露,应作局部组织皮瓣转位或游离移植覆盖创面。 6.术后应用抗生素,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TAT)。  外 科 换 药 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除去脓液和分泌物、清洁伤口及覆盖敷料。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伤口愈合因素,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 一、换药器械及敷料 包括换药所需要的器械和敷料。 (一)常用换药器械 持物钳、长镊、无齿和有齿镊、换药碗、弯盘、血管钳、手术剪、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二)换药常用敷料 棉球、纱布、纱条、棉垫,其它尚应备有胶布、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松节油、普通剪刀及污物桶等。 二、换药方法 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避免浪费和临时忙乱。换药者穿戴好衣、帽和口罩,洗手后准备换药物品。一般常规换药物品包括换药碗两个,一个盛放无菌纱布及油纱布条等干敷料,另一个盛放碘伏棉球、酒精棉球或湿纱布等湿敷料;弯盘一个,盛放从创面上取下的敷料、引流物和换药时用过的棉球、敷料等污秽物。换药镊两把(有齿、无齿各一把)o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一)一般换药法 1.去除敷料 (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撕胶布时应自伤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面(即与皮肤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产生疼痛或将表皮撕脱。还可用一只手指伸至敷料边缘与皮肤之间,轻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压皮肤或分离胶布与皮肤的粘合部分。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应用无菌镊取下,揭起时应沿伤口长轴方向进行。若内层敷料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地顺创口长轴揭去。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 (3)取下的污秽敷料均放在弯盘内,不得随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交叉感染。 2.创周皮肤处理 去除敷料后,l%活力碘或用70%酒精棉球在创口周围由内向外消毒,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内。若创周皮肤粘有较多胶布痕迹及污垢,则用松节油或汽油棉棒擦去,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3.创面处理 (1)用0.1%新洁尔灭或等渗盐水棉球自内向外轻柔地拭去创面分泌物,擦洗创周皮肤的棉球不得再洗创口内面。在拭去创面分泌物时切忌反复用力擦拭,以免损伤创面肉芽或上皮组织;擦拭创面所用棉球不应太湿,否则不但不易清除分泌物,反而使脓液外流污染皮肤和被褥,可用换药镊将棉球中过多的药液挤掉。 (2)脓腔深大者,棉球擦洗时应防止脱落在创口内。 (3)创面拭净后,应彻底移除伤口内线头、死骨、腐肉等异物。 (4)最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创周皮肤。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凡士林纱布、药物或盐水纱布覆盖,或放入引流管、纱布引流条等。 4.包扎固定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包扎。 5.换药后注意 换药毕,整理好病人床单,并将污秽敷料到入污物桶内,换药用过的盘和器械放入洗涤池中洗净,消毒后备用。 (二)缝合伤口的换药 1.无引流的缝合伤口 多为无菌伤口,常于术后3天左右检查伤口,注意观察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皮下或深部化脓;有无积液、积血,必要时试行穿刺抽液。 (1)无菌缝合伤口:用l%碘伏或70%酒精棉球消毒缝合之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略大于纱布覆盖范围,然后覆盖4—6层无菌纱布。 (2)切口缝线反应:术后2~3天内,创口一般均有轻度水肿,针眼.周围及缝线下稍有红肿,但范围不大,这是一种生理反应。其处理为伤口常规消毒后用70%酒精纱布湿敷即可。 3)针眼脓肿:为缝线反应的进一步发展,针眼处有脓液,针眼周围暗红肿胀。对较小的脓肿,可先用.无菌镊子弄破并用无菌干棉球挤压出脓液,然后涂以碘酊和酒精即可;脓肿较大或感染较深者,应提前拆除此针缝线。 (4)伤口感染或化脓:局部肿胀,皮肤明显水肿并有压痛,伤口周围暗红,范围超过两侧针眼,甚至有波动感出现。可先用针头试穿抽脓,或用探针由缝线处插入检查。确诊为伤口化脓后,应即尽早部分或全部拆除缝线;有脓液时将伤口敞开,清除脓液和伤口内异物(如线头等);清洗后放置合适的引流物,若伤口扩开后分泌物不多或仅有血性分泌物,则于清洗或清除异物后,用蝶形胶布拉拢创口即可,以后酌情换药;伴有全身症状者,可适当使用抗生素,配合局部理疗或热敷。 (5)疑有创口积血、积液时,可用针头由周围正常皮肤处穿刺,针尖潜入积血、积液处抽吸;或用探针、镊子由创口缝合处插入,稍加分离而引流,并置入引流条,换药至创口愈合。 2.放置引流的缝合伤口 手术后缝合伤口放置的引流物多为橡皮片或橡皮管,前者多在术后24~48小时取出,可在拔除橡皮片时换药;后者可按常规换药,在覆盖纱布的一侧剪一个“Y”形或弧形缺口,包绕引流管的根部。若在此之前有过多渗出液,应随时更换湿透的外层敷料。 三、换药常用药物 1.盐水 有增进肉芽组织营养及吸附创面分泌物的作用,对肉芽组织无不良刺激。等渗盐水棉球及纱布用于清洁创面、创面湿敷、填充脓腔;等渗盐水用于冲洗脓腔;3~l%盐水具有较强局部脱水作用,用于肉芽水肿明显的创面o。 2.3%双氧水 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出氧,具有杀菌作用。用于冲洗外伤伤口、腐败或恶臭的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3.0.02%高锰酸钾 分解释放氧缓慢,但作用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