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runnstrom疗法.ppt
下载文档

ID:107422

大小:7.40MB

页数:63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Brunnstrom 疗法
2023/2/22 1 神经生理学疗法神经生理学疗法 Brunnstrom 疗法疗法 2023/2/22 2 一、概述 1、背景 Brunnstrom技术是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在20世纪70年代综合临床观察和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创立的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方法。2023/2/22 3 2、定义 Brunnstrom 技术是依据脑损伤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各个不同阶段,利用各种运动模式诱发运动反应,再从异常运动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达到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技术。2023/2/22 4 二、常用反射及模式 原始反射 紧张性颈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 紧张性腰反射 同侧伸屈反射 交叉伸屈反射 屈曲回缩反射 伤害性屈曲反射 正、负支持反射 2023/2/22 5 原始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颈后伸时,两上肢伸展,两下肢屈曲;颈前屈时、两上肢屈曲、两下肢伸展。如反射较弱,可不出现肢体运动而仅有肌张力变化。2023/2/22 6 2023/2/22 7 原始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头转向一侧时,出现同侧上下肢伸展和对侧上下肢屈曲反射。如同拉弓射箭姿势一样,故又成为拉弓反射。如反射较弱,可不出现肢体运动而仅有肌张力变化。2023/2/22 8 原始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 是头部位置变动及其引起的重力方向改变,为迷路半规管所感知,其信号经延髓的前庭核,经前庭脊髓束下达脊髓,使四肢、躯干的肌张力紧张的反射。仰卧时出现四肢伸展或伸肌肌张力增强,俯卧时出现四肢屈曲或屈肌肌张力增强(如伸肌痉挛严重,可仅表现出伸肌肌张力略为降低)。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2023/2/22 9 原始反射静态紧张性迷路反射 由重力作用于内耳蜗感受器引起,能增加上肢屈肌张力,使肩外展90并伴外旋,肘部和手指屈曲,双手能上举置头部两侧。如将人体悬吊起来,则髋、膝不会完全伸直,但如让双脚紧贴地面,髋、膝就会完全伸直。2023/2/22 10 原始反射动态紧张性迷路反射 头部的角加速度运动能刺激半规管的加速度运动,引起该反射,出现四肢反应,临床上称为保护性伸展反应。向前摔倒时,双手举过头顶,伸肘,颈和腰部后伸,下肢屈曲。向后摔倒时,出现上肢、颈、腰背屈曲和下肢伸直。向侧方摔倒时,同侧上下肢伸展,对侧下肢屈曲 2023/2/22 11 原始反射紧张性腰反射 紧张性腰反射是随着骨盆的变化、躯干 位置的改变所引起的,躯干的旋转、侧屈、前屈、后伸对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有相应的影响。腰向右侧旋转时,右上肢屈曲,右下肢伸展。腰向左侧旋转时,右上肢伸展,右下肢屈曲。2023/2/22 12 反射或者姿势 表现 紧张性颈反射(TN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颈部扭转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屈肌优势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颈屈曲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颈伸展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 紧张性迷路反射(TLR)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势 俯卧位上下肢屈肌优势 紧张性腰反射(以上半身向右扭转为例)右上肢屈肌优势;右下肢伸肌优势 左上肢伸肌优势;左下肢屈肌优势 2023/2/22 13 原始反射同侧伸屈反射 是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 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2023/2/22 14 原始反射交叉伸屈反射 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和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和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2023/2/22 15 原始反射屈曲回缩反射 远端屈肌的协同收缩 表现为刺激伸趾肌可以引起伸趾肌、踝背伸肌、屈膝肌,以及髋的屈肌、外展肌和外旋肌出现协同收缩以逃避刺激。2023/2/22 16 原始反射伤害性屈曲反射 肢体远端受到刺激时,肢体出现屈肌收缩和伸肌抑制。2023/2/22 17 原始反射正、负支持反射 正支持反射又称为磁反应,是指在足跖屈部(足底前部)加以适当压力时,如果将施加压力的手缓慢收回,受刺激的下肢在伸肌反应的作用下会随着收回的手产生运动,如受到磁铁吸引一样。负支持反射是指牵拉伸趾肌时能有效地引起伸趾、伸踝、屈膝以及髋的屈曲、外展、外旋。2023/2/22 18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与联合运动区别 三、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三、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 2023/2/22 19 1、联合反应 是指当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患侧肢体所产生的异常的自住性反应,是丧失随意运动控制的肌群出现的一种张力性姿势反射。2023/2/22 20 联合反应 部位 表现 对 侧 性 上肢(对称性)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患肢伸展 下肢(对称性)健肢内收(内旋)患肢内收内旋 健肢外展(外旋)患肢外展外旋 下肢(非对称性)健肢屈曲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同 侧 性 上肢屈曲下肢伸展 下肢伸展上肢伸展 2023/2/22 21 2、共同运动、共同运动 也称联带运动或协同运动,是不同的肌群以错误的时空关系被组织在一起的结果并因此导致分离运动消失即不能随意、独立地进行单关节的运动,代之以肢体刻板的整体运动。2023/2/22 22 肢体 部位 屈肌共同运动 伸肌共同运动 上肢 肩胛骨 上提、后缩 前伸、下推 肩关节 外展、外旋 内旋、内收 肘关节 屈曲、旋前 伸展 前臂 旋后(旋前)旋前 腕关节 屈曲 稍伸展 指关节 屈曲、内收 屈曲、内收 拇指 屈曲、内收 屈曲、内收 下肢 髋关节 外展、外旋 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 屈曲、伸展 伸展 踝关节 背屈、外旋 跖屈、内翻 趾关节 伸展 跖屈、内收 2023/2/22 23 上肢屈肌共同运动 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 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 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后 腕和手指屈曲 如同手抓同侧腋窝前的动作 2023/2/22 24 上肢伸展共同运动 肩胛骨前伸 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伸 前臂旋前 腕和手常为伸腕、屈指 如同坐位时手伸向两膝之间的动作 2023/2/22 25 2023/2/22 26 下肢屈曲共同运动 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膝关节屈曲 踝背屈内翻 趾背屈 2023/2/22 27 下肢伸展共同运动 髋关节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跖屈、内翻 趾关节跖屈 2023/2/22 28 3、联合运动 是正常人两侧肢体的完全相同的运动,即一侧肢体的活动加强了对侧,肢体相同的活动,是伴随随意运动的、自动的姿势调整。2023/2/22 29 四、适应证四、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脑外伤、脑卒中、儿童脑瘫等及运动控制障碍疾患。2023/2/22 30 五、禁忌证 意识和认知障碍、严重情感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2023/2/22 31 六、评定方法 1、Brunnstrom中风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 弛缓弛缓 联合反应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共同运动 部分分离运动部分分离运动 分离运动分离运动 正常正常 2023/2/22 32 2、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分期 上 肢 手 下肢 1期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2期 开始出现痉挛、肢体 共同运动,不一定引 起关节运动 稍出现手指屈曲 最小限度的随意运 动,开始出现共同运 动或其成分 3期 痉挛显著,可随意引 起共同运动,并有一 定的关节运动 能全指屈曲,勾状 抓握,但不能伸 展,有时可反射性 引起伸展 随意引起共同运动 或其成分;坐位和立位时髋、膝、踝可协同性屈曲 2023/2/22 33 分期 上 肢 手 下肢 4期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脱离共同 运动模式的分离运动:手能 置于腰后部。上肢前屈90(肘伸展)。屈肘90,前 臂能旋前、旋后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 指能半随意地、小范围 地伸展 开始脱离协同运动的 运动:坐位,足跟触 地,踝能背屈。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屈膝大于90 5期 痉挛明显减弱,基本脱离共同 运动,能完成复杂分离运动:上肢外展90(肘伸展);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顶(肘伸展);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 用手掌抓握,能握圆 柱状及球形物,但不熟 练;能随意全指伸开,但 范围大小不等 从共同运动到分离运动:立位,髋伸展位能屈 膝;立位,膝伸直,足稍向 前踏出,踝能背屈 6期 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正常 或接近正常 能进行各种抓握;全范围地伸指;可进 行单个指活动但比健侧 稍差 协调运动大致正常:立 位髋能外展;坐位,髋 可交替地内、外旋,并伴 有踝内、外翻。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2023/2/22 34 七、感觉障碍的粗略评定七、感觉障碍的粗略评定 肩、肘、前臂、腕的被动运动感觉;手指的被动运动感觉;指尖感觉;下肢的被动运动感觉;足底感觉。2023/2/22 35 八、方法与技术 1、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点 (1)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2)强调在整个恢复过程中逐渐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2023/2/22 36 2、治疗的基本方针、治疗的基本方针 (1)经常重视运动感觉;)经常重视运动感觉;(2)早期患者在床上肢体摆放位置;)早期患者在床上肢体摆放位置;(3)利用共同运动模式;)利用共同运动模式;(4)促进分离运动;)促进分离运动;(5)最后达到随意的完成各种运动。)最后达到随意的完成各种运动。2023/2/22 37 3、心理方面治疗与支持、心理方面治疗与支持 (1)详细问患者病情;(2)认真地对患者进行评定;(3)患者愈后的憧憬因不同的条件而定;(4)对患者不同阶段的鼓励;(5)心理治疗贯穿康复整个过程等等。2023/2/22 38 4、目的 通过运动疗法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2023/2/22 39 5、治疗原则 1.遵循恢复六阶段理论:按每一阶段进行针对性训练。2.利用反射和联合反应:启动运动,并对运动进行修正。2023/2/22 40 体位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床上训练(翻身训练、从床坐起训练)坐位训练(躯干旋转、头和颈的运动、肩的可动域、屈髋肌群收缩训练)引导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上、下肢屈(伸)共同运动)引导分离运动(肩、肘、手指、下肢)步行训练(负重、辅助步行、指导步行、上下台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6、操作方法与步骤、操作方法与步骤 2023/2/22 41 体位摆放 患侧卧位 仰卧位 健侧卧位 2023/2/22 42 床上训练(翻身训练)床上移动 双手交叉水平摆动双手交叉水平摆动 向翻身侧摆动完成躯干的旋转向翻身侧摆动完成躯干的旋转 治疗师辅助骨盆旋转治疗师辅助骨盆旋转 健患侧翻身 2023/2/22 43 从床坐起训练(辅助坐起、独立坐起)2023/2/22 44 坐位训练 坐位躯干平衡训练 1)倾斜现象 2)诱发平衡反应 3)前方倾斜和躯干向前方 屈曲 2023/2/22 45 坐位训练 躯干旋转 头和颈的运动 肩的可动域 屈髋肌群收缩训练 2023/2/22 46 诱发足背屈训练 首先以训练胫前肌为主,同时激发趾长伸肌,然后激发腓骨肌。1)早起以诱发共同运动为目的 2)利用Bechterev屈曲反射 3)冰刺激激发足背屈肌 4)手指叩击 坐位训练坐位训练 2023/2/22 47 引导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 诱发上肢屈肌共同运动 屈肘 健上肢抗阻屈肘 患上肢屈肘。头面向健侧 患上肢屈肘 牵拉患近端 患上肢屈肘 轻叩斜方肌、肱二头肌以引起患上肢屈肌 的共同运动。2023/2/22 48 诱发上肢伸展共同运动 伸肘 治疗师抵抗健上肢伸展,通过联合反应,引导患上肢伸展。头转向患侧,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来加强患上肢伸展。轻叩胸大肌、肱三头肌,以引起上肢伸肌共同运动。2023/2/22 49 双侧抗阻划船样动作 双侧抗阻的划船样动作训练:患者与治疗师面对面而坐,相互交叉前臂再握手,做划船时推拉双桨的动作,让患者向前推时前臂旋前,向回拉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