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在骨科中的应用自1980年临床首次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肾结石以来,体外冲击波(ESW)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今,ESWL术不仅使泌尿系结石手术率下降到不超过5%,而且已应用于其它部位结石的治疗,如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胰管及唾液腺结石等。而最令人鼓舞的是ESW在骨科中的应用,ESW对骨不愈、网球肘、肩周炎、跟骨痛等疾病的有效治疗使其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甚至超过了碎石术[1,2]。一、冲击波的物理性质:冲击波的本质是声波的一种,所以具有声波的一般性质,当其在具有相同声阻抗的组织中传播时,能量不衰减。冲击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可以理解为压力的张弛在三维方向上的扩散,且波峰的到来伴随着压力的骤然升高。压力的张弛又引起了介质局部密度的变化,所以冲击波的传播也可以理解为介质在传播方向上的不断压缩与松弛。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冲击波也会产生反射、折射及散射等现象,从而使能量衰减,能量衰减的多少同所通过的介质有关。冲击波具有如下物理特性:波峰压力最高可大于100Mpa(500bar),一般情况下为50~80Mpa,升压速度极快(<10ns),波谷压力为负(<-10Mpa),波长极短(<10μs),频率范围较宽,一般在16Hz~20MHz。[1,2]有三种方法可以产生冲击波:液电、电磁和压电。这三种技术都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液电冲击波是最早用于医学的冲击波,它的产生原理类似于汽车火花塞的放电,高压电容通过两个相对的电极在水中放电,所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水在瞬间蒸发生成气泡,气泡的急速膨胀和随后的破裂所产生的脉冲就形成了冲击波。将放电电极置于椭圆的第一焦点(F1),通过椭圆反射体,可以将冲击波能量聚焦于椭圆的第二焦点(F2)上,临床中将结石或所要治疗的部位置于F2即可。电磁冲击波的产生需要一个电磁线圈和一个金属膜,脉冲电流使电磁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作用于金属膜使其产生往复震动,所产生的冲击波则通过一个声透镜聚焦。压电冲击波的产生依赖于压电效应,压电陶瓷在电场的作用下自身会膨胀,节律性的电场作用使压电陶瓷不断膨胀和缩小,大量(一般>1000片)压电陶瓷片被预置于球体的内表面,所产生的冲击波即自动聚焦于焦点。[1,2]冲击波对组织及结石的作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即冲击波的压力直接产生的作用,间接作用则是由于冲击波的“空化效应”产生的。不同组织的声阻抗不同,冲击波在声阻抗相近的组织中传播时,其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