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汉书》读后感——李广.docx
下载文档

ID:1065121

大小:17.39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汉书 2023 读后感
汉书读后感——李广 原创:燕山雁 余日读汉书,常今日诵之,明日即忘,不得书中之要领,收效甚微,为加深印象,对纪传人物线条勾勒,又做练笔之余事,希冀坚持下去,以补余之愚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朝诗人王昌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歌颂的是汉代名将李广抗击匈奴,一生戎马的卓越事迹。 李广,甘肃XX县区人,出生在一个擅长射箭的世家,自幼习得射箭之法,他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他的一生与抗击匈奴紧密相连,与匈奴大小战争七十屡次,在司马迁和班固的笔下,这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称赞李广有才气,天下无双,借匈奴之口称赞他为"汉飞将军",但终究没有晋封诸侯,最后落得刎颈自杀的下场。 究其原因,恐怕主要原因还要从李广自身说起,从史料中看出,李广确实为一名猛士。李广被匈奴军队生擒,身负重伤,能在生死关头,一跃而起,跳上胡儿战马,从数百匈奴追兵中逃出来,不得不称之为勇;李广在右北平(笔者家乡一带)与匈奴军队交战过程中,以四千军队对抗匈奴四万,博望侯张骞那一万人又没有及时赶到,在强敌面前,他手下的士兵吓得面如土色,体似筛糠,但李广能持弓箭意气自如,以一当百,士兵不得不服其勇。 这样一名在汉代声名显赫的将军,却未被封侯,最后刎颈自杀,李广自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李广自己虽然英勇无敌,但缺乏治军方法。在冲锋陷阵上,他能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但带兵打仗上,他显然缺乏治军方法。汉书中记载,李广担任未央卫尉,程不识担任长乐卫尉,两人官职大小一样,曾经又一起为边疆太守,可谓相互了解。程不识治军严格,军队休息有管理,晚上有人巡夜,远处有人站岗;李广治军松散,人人自便,晚上无人巡更,文书做不到上通下达,虽然也有远哨,作为行军将领,这种悉听尊便的作风不是打仗的阵法。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靠蛮力,因此李广在带兵打仗中,英勇杀敌的情况居多,排兵布阵的情况很少,甚至在带兵途中迷路,这也是他身经数战却胜者无几的原因。 其次,李广勇有余而谋缺乏。在上郡战役中,三个匈奴的人射伤中贵人,李广不顾一切去追赶射雕人,一定要把他们杀之而后快,也许是自认为是神射手无人能敌。事实证明,他是一名神射手,也确实无人能敌。这三个神射手都败在了自己的箭下,但作为一名统帅,不顾自己将军的身份,放下身后的部队,结果被敌兵数千人包围,险些遇难。虽然他故作镇定,迷惑敌人,显示了他的勇敢,但这种铤而走险的方式不应该是一名将领所为。可见,李广和敌人比的是力气,而不是脑袋,也就是说他还没有上升到战略战术的层面,这也是他在众多战役中吃败仗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李广虽然名声很好,但他为人狭隘。有两件事,一是他做陇西太守时,羌族经常造反,他诱惑敌人八百投降,羌人投降后他又全部将其杀害;另一件事儿是他赋闲在家的时候,与人打猎回到霸陵,霸陵卫不让李广经过,李广怀恨在心,等到李广受命到右北平当太守时,他特意向皇帝点将要霸陵卫,结果霸陵卫刚到军中,李广就把他杀了。这种狭隘的性格对一个首领是十分不利的,作为领袖,心胸要向匈奴地界的草原一样宽广,这样在行军打仗中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恰恰李广缺乏这种才能。 第四,李广急功近利,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请缨。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带兵出征匈奴,李广主动要求前往。此时,李广已经六十多岁,汉武帝觉得他年事已高,不想让他再到军中风餐露宿。作为一名老将,他应该知道沙场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也不是凭意气用事,一腔热血就能够喷倒敌人的。李广完全不顾这些,想在有生之年,凭借这场战争,凯旋回来能加官进爵,流芳千古。所以,在卫青将他由前锋的位置调到后卫时,他认为这是卫青耍的心眼,眼看着不让他有军功,而把前锋这块能建立军功的肥肉给了公孙敖,李广着实的不快乐,气嘟嘟的走了。结果在行军中迷路,无功而返,自认为无言见武帝,才拔剑自杀。 当然,作为一代名将,李广身上的闪光点还是很多的,司马迁饱含深情,赞颂了这位抗击匈奴的名将,笔者仅就其失侯原因做了些分析,不当之处,请拍砖指正。 第4页 共4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