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问题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长期接触具有生物危险性的物质。为了自己及患者的健康,减少医源性感染,“安全第一”是必须遵守的原则。众所周知,血液是包括乙肝病毒(HBV)和艾滋病病毒(HIV)在内的很多病原体的传播载体。因此,血液学检验中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大国,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居高不下。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现与流行更是对天天与血液打交道的医务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今,人们对医务工作中危险性的认识尚不统一,对相应保护措施所知甚少,远远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所以,特将上述问题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一、血液学检验中HBV和HIV的危险性多种病毒性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其中HBV和HIV对医务人员的威胁最大。HIV与HBV的感染途径相似,医务人员与HIV或HBV阳性的血样接触,可能造成感染。但是,HBV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ml,丙肝病毒(HCV)在血液中的浓度在102~103/ml左右,而HIV通常只有100~104/ml。医务人员中职业性HBV感染的人数远远多于HIV感染。尽管HBV和HIV亦存在于唾液、眼泪等多种分泌物中,血源性HBV、HIV感染在医务人员职业性HBV、HIV感染中占绝大多数。自从第一例艾滋病在1981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其严重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后果,受到广泛重视,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引起恐慌。但是,研究表明,HIV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远远低于HBV。25℃下HBV可以在血制品或干血块中保持活性7天以上,HIV却很容易被破坏。研究表明,风干可使HIV的感染活性在短时间内呈指数下降,数小时内可下降90%~99%。有文献提示,在室温(23~27℃)下HIV每9小时失活90%。对于预防措施,现有对HIV、HBV有效的常规清洁、消毒及灭菌方法是完全有效,不必恐慌。HBV和HIV在实验室中的传播可以大致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类。直接接触的传播途径大致有三种:(1)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