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炎性致痛物质的认识1.含义当机体有炎症发生时损伤的组织向细胞外液中释放一些能引起疼痛的内源性化学物质如:PGE2、缓激肽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生理环境,间接提高伤害性感受器的兴奋性产生疼痛,我们将这时产生的这种物质称炎性致痛物质。2.致痛途径(1)伤害感受皮肤及躯体深部组织分布着初级传入神入元,并与脊髓背角的二级神经元相连。初级传入神经元在伤害感受中有三个功能:感受、转换有害或伤害性刺激;将周围末梢所感受信息传导至脊髓;并经突触传递至其背角特殊层。感受正常、低强度及强烈伤害性刺激的受体各有不同特点。探知非疼痛刺激(如轻触或位移)性受体有其特异性刺激源,将微弱信息高度放大,且如信息增强则迅速适应。与此相比,大多数高阈值受体对热、化学及机械性等多种刺激发生反应,谓之多种伤害感受器。在成人背根神经节中,大直径细胞形成有髓Aβ纤维及一定比例的细髓鞘Aδ纤维,小直径细胞形成无髓鞘轴突。痛觉主要延有髓鞘Aδ纤维传入,此纤维终止于脊髓背角的Ⅰ、Ⅴ、Ⅹ层,传递皮肤痛、温觉。Aβ纤维传导皮肤触、压觉,至脊髓Ⅲ、Ⅸ层。无髓鞘C纤维传导定位不明确的慢性痛,至脊髓Ⅱ层。伤害性刺激经Aδ纤维或C纤维传入,并释放神经肽、P物质等,构成脊髓敏化的基础。存在于机体中原先对高强度刺激无反应的静息伤害性感受器,受一些介质的影响可自发性激活并引起反应,即外周敏化。组织炎症反应、炎性介质等均可刺激并激活化学感受器,引起外周神经元反应,并使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敏化,经初级传入神经Aδ、C纤维传入激活NMDA受体,致使脊髓神经元敏化,引起伤区周围无损伤组织的机械刺激或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痛敏区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强度增加,兴奋阈下降而出现超常痛敏,即中枢敏化。(2)受体a.辣椒素受体(VR受体)属配体门控型无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存在于C纤维和一部分Aδ纤维神经元。对辣椒素及中强度热刺激(43℃以上)敏感,其活性在炎症组织产生的酸性环境中增强。VR受体的兴奋使细纤维中所含的P物质(SP)在末梢大量释放,引起疼痛。VR受体的内生性配体有大麻酯受体激动剂anandamide和脂肪氧化酶产生的12-S-过氧化氢甘碳四烯酸(12-S-HPTET)。可以用此来研制VR的特异性阻断剂。b.酸感应受体系近几年发现的离子通道新家族,属选择性质子活化离子通道,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及部分脊髓神经节细胞。其对低PH的酸性环境迅速产生失活性电流(除Na+电流外),并与甲酰胆碱的灵敏度相关。c.嘌呤受体ATP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