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药品简介1.1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份为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其药理作用如下:1.、抗病毒:对腺病毒Ⅲ(ADV3)、流感病毒甲I、流感病毒甲II、流感减毒甲III、呼吸道道合胞病毒(RSV)等(体外试验)有灭活作用;2、抗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对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均有明显的杀菌和抑菌作用;3、解热消炎:对多种内毒素、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其口服300mg/kg的解热作用与同等剂量的阿司匹林相当。对多种炎症模型如蛋白、组织胺、二甲笨等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巴豆汕出血性渗出等具有不同程度抗炎作用;4、镇咳:舒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浆液分泌,祛痰镇咳;5、增强机体免疫:提高血清白介素水平,增强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脾内T、B细胞密度、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1.2临床应用呼吸科: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细菌性肺炎、流感(甲流)、急慢性支气管炎。消化科:急性肠胃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腹泻;儿科:小儿病毒性肺炎、小儿支气管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风疹、小儿秋季腹泻、小儿疱疹性咽炎。泌尿外科: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眼科:结膜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耳鼻喉科: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单纯性中耳炎。妇科: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外科:术后感染。皮肤科:风疹、牛皮癣。1.3用法用量用法为静脉滴注:成人250-500mg·d-1,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或遵医嘱。儿童按体重为5-10mg·kg-1·d-1(0.2-0.4mL·kg-1·d-1),最高剂量不超过250mg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控制滴速每分钟30-40滴,qd;或遵医嘱。1.4不良反应以往监测数据显示,喜炎平注射液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约占42.51%,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呼吸系统损害约占16.43%,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约占16.43%,主要表现为全身皮疹等;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约占16.43%,主要表现为紫绀等。首先由于喜炎平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决定是否慎重用药,即使无过敏史在用药的过程中也应当严密监测用药过程中有无过敏反应的发生。其次由于儿童是不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