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道路景观调研报告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999632

大小:35.35KB

页数:3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道路 景观 调研 报告 新编
道路景观调研报告 XX市韶山路道路景观调研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姓名:何云志 班级:___建工一班_____学号:___20231977_____指导教师:___尹鹏____________ 2023年2023月2023日 前言 长沙,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全国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京广铁路,沪昆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都相交于长沙;京广铁路经长沙连通南北地区,沪昆铁路经长沙连通东西部,那么称长沙为为“生命站〞也不为过。既然长沙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那么其城市交通也理所应当的兴旺。XX市的交通命脉之一——韶山路,全线近20公里长,分为韶山北路、韶山中路和韶山南路三段,有XX市“南北交通大动脉〞之称。2023年XX市政府又决定将韶山路继续向南延伸2.8公里,该路段又被人们称为“新韶山路〞。 此次主要是针对韶山路的道路景观的调研,旨在了解其道路的布局,利用所学知识深入剖析其景观、车道组成、交通状况及排水设施等,更加深刻地了解所学知识,最终到达学以致用。 正文 一·道路概况 韶山路,设计为沥青柏油路,双向八车道,左右各有一大型客车专用道,路幅宽60m,主车道外各有一条非机动车道,中间是绿化隔离带,连接着汽车南站,火车站,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除此之外,从商贸业布局来看,从鸿铭中心开始,东塘、雨花亭、香樟路口、井湾子、红星大市场、汽车南站,数个商业节点以韶山路为轴由北往南依次排开,实现了将商业由城市中心向南城的过渡。其中,东塘商圈、红星商圈尤为被关注。在XX县区政府的设想中,韶山路上当下最老牌财富中心——东塘商圈,规划之大,业态之全,兼容性之强,是城南唯一能与“五一商圈〞比肩的核心商圈。红星商圈的核心部位是以韶山路和湘府路交会处为中心的,这里也是XX县区最接近省府板块的区域,也是XX县区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前沿地段。韶山路两侧设有数座高等学府,如中南大学铁道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女子大学等。由此可以看出,韶山路是多么的重要而繁忙。 二·道路设计理念 1、平安性理念 表达为以运行速度代替设计时速、注重路段的衔接和曲线组合、中央分隔1带、标志标线的合理设置、道路渠化和人行道中合理的盲道设置。 2、舒适性理念 人们衡量城市道路的好坏标准,已经已过去的“宽阔平坦〞变化到“畅、洁、适、美〞下。此道路以人为本,做到了符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防止感觉上的单调,而产生的视觉疲劳。 3、景观性理念 满足平安、快速、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因地制宜,完美的结合。三·景观设计 1、道路景观及布局 主干道的分隔带以及路内侧绿化带为主要景观,中心景观高起,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采用隔离带相别离,使城市道路辅以大量的绿化,形成良好的视觉环境。主干道相对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低一些,使人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较平安,不受机动车冲上来的威胁。主干道两侧设置了双向灯,采用双侧对称布置,灯杆置于绿化隔离带中,路灯杆间距离为2023米左右。双侧的树与路灯间隔相当、均衡,交替布局在和谐统一中产生变化,给人一种视觉美,不会让人产生零乱的视觉疲劳,如图(1),(2) 道路设计的公交站也颇为合理,公交站站台向里面凹进去一个行车道,这使得公交车在停车上下客的时候不会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如图2 图1由南向北主干道图2由北向南主干道 2、道路景观选用材质 马路外表材质为沥青,道路绿化带路缘石为砖砌护栏,上面铺有大理石;主干道两侧铺设大理石,显得比较高大上;非机动车道也是以沥青为主,隔段距离铺设带条纹的地砖。整体色彩以灰色为主,而非机动车道以深红色为主, 2地面嵌有黄色的地砖,显得色彩不是那么单调,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整条道路。 四·交通状况及车流量 1、交通状况 以韶山南路——香樟路路口为调查对象。韶山南路-香樟路交叉口由城市主干路韶山南路和香樟路相交形成的平面t型交叉口,位于XX市区东南部南二环外侧,但又紧邻南二环,周边分布有较多高校、居住小区及局部商业。交叉口北侧道路延接南二环桔园立交桥,其间布有中南大学铁道学院、XX市中心医院等。交叉口东侧香樟路上布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同时通往长沙南站。交叉口南侧道路上布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红星商圈、长沙汽车南站等。该路口附近布有六个公交站,加上不顾是去火车站还是高铁站,亦或是汽车南站和北站,都必须经过这个路口,由此可知,该路口交通量是非常大的。平时韶山路不是很堵,也算是交通正常,但是一到上下班顶峰时期就会显得特别的拥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如果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苦不堪言,进城的主干道,连接长沙的南北交通命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血管堵塞〞。那么该路口作为该“血管命脉〞拐弯口,交通量的聚集使得原本就堵塞的路口就更加雪上加霜。 2、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强管理,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经观察,有局部车辆不按照交通标志,交通灯等随意乱行,有的跨界行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首先要从交通管理者方面下手,强化管理,加大对协管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严格执行自己的职责,指挥行人,非机动车通过交叉口,减少冲突,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处分。 (2)调整公交站距 经过观察,该道路上的公交线路特别多,站点距离也是很相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拥堵;现在随着其它道路的建成开通,可以把一些公交线路改走新开通的道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韶山南路的交通压力,起到分流的作用。 (3)提高参与者的素质 行人在交通拥堵中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他们的交通意识比较薄弱,3虽有行人过街横道,绿灯行走的时间也充足,依然有人不按交通信号灯乱闯,造成潜在危险。对于驾驶员来说,有些不愿意等候长时间,就存在个别车辆乱闯现象,而且虽然有明显的车道分界线,但是一些车辆不按车道乱行,因此参与者素质的上下对交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图3红色沥青路面及黄色地砖图4通过地下通道缓解路口拥堵 图5韶山南路——香樟路路口,车流量很大图6地下通道排水口 五·排水设施及排水状况 韶山路作为长沙的南北交通要道,总的来说,其排水设施比较勉强的。主干道双侧相对低一点,用来引导雨水至排水口,由明排转入到暗排,设计的合理。但是有一些相对低洼的路段排水设施不够充足,一到七八月份的暴雨时期,雨水就不能很快的排出去,很容易积水严重,从而影响交通。加上排水口较小,很容易被树叶等一些杂物堵塞,从而造成排水不顺畅,也容易引起积水想象。人行地下通道地势低洼,其排水措施相对来说比较简陋,排水沟也比较潜;假设流水太多,变得湍急,很容易把杂物冲到排水沟而造成堵塞,这样水就非常容易没过排水沟,然后造成地下通道严重积水了,进而影响了道路的外表交通。 结论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局部。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表达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根底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城市市政根底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除此之外,还需要很好的规划道路的交通线路,限制一些车俩的行驶,多建设其它干道用来辅助主干道,很好的起到分流车流量作用,这样可以很好的缓解一些拥堵想象。至于排水设施,就要考虑当地的降雨量及一些人为因素,在建设道路之前就得很好的规划好,设计好其最大的排水量,以便在雨季很好的排水,防止积水。 第二篇:景观场地调研报告景观场地调研报告 地点: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XX省XX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23年2023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博物馆的正门所对的就是右上图这条依水的房屋建筑,所对之处正好是可以下至河边的阶梯,视野更开阔。左上图那么是苏州博物馆门前的道路,苏州博物馆的外立面建筑风格与周围的建筑相映成趣,不难发现,这条道路上的路灯的设计风格也同苏州博物馆以及周围的建筑风格相映衬。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为三块,第一块中央局部,由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构成;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旁边就是忠王府。新馆分为两层,一层地下,一层地上,这样的建筑方式使得馆内内部建筑面积增大,但从建筑的外立面看起来又和旁边的忠王府以及周围的建筑合为一体,不打破原有的建筑风格,并且又用现代的设计方式巧妙地将其和四周的建筑相结合。 走进大门和中央大厅,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内部建筑风格既延续了苏州古建筑的根本特点,又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善。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苏州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坡顶景观,在新馆的屋顶设计上演化成了另一种几何形态,,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很好的将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相结合,让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让参观者在馆内参观的同时仍像置身庭院之中没有压迫感,反而更加的心旷神怡。而古建筑中的木梁和木椽构架在新馆的设计中全都被开方式的钢结构,和类似于百叶窗的遮阳片所取代,这样的设计既保存了传统的风格特色,又将其赋予另一种设计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并且也很好的将自然光引入展厅当中,使馆内光线更为柔和。 接下来就是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主庭院,主庭院的东、南、西三个面都由新馆的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这一处的景正好从大厅通往下层展厅的廊中的窗户中展示出来,不仅和 正对大门的景相照应,同时也是从另一个视角欣赏主庭院,这样的同时,也将廊中单调的白墙增加了一抹色彩,像一幅挂在墙上的画。 走到长廊的尽头是这一处人工水景,这一处的人工水景的小瀑布荷花池,荷花池上端是玻璃屋顶,下端是人工水景,这一处室内水景将自然光线与人工造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悬臂扶梯的外围也采用了透明的玻璃材质,使参观者的视角更加的完整,浑然一体。 这一处仍然是运用开放式钢结构和遮阳片塑造的坡顶景观,这样的设计也给人一种递进感,引导参观者。同时,这样的遮阳片阳光下影子映在墙上,同样也衍生了另一个独特的视角,给白墙添色。 接下来就是不同的展厅,每个不同的展厅运用了不同的颜色搭配和不同的展示柜。每个展厅的主题标识都是简单的白底黑字的搭配,进入不同展厅就能发现每个展厅根据展厅的主题有不同的颜色搭配,同的展示柜,这些展厅的搭配与安排,给参观者一种新鲜感,和一种融入主题的气氛感。例如,服装展示的纯白色两面玻璃的展示柜,等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