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县少数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少数民族思想情况汇报.docx
下载文档

ID:996700

大小:24.29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少数民族 工作情况 汇报 思想 情况
县少数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少数民族思想情况汇报 【】 :各位领导:首先对省人大民侨外委路主任及随行各位领导来我县检查指导民族工作情况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就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根本情况 我县是各位领导: 首先对省人大民侨外委路主任及随行各位领导来我县检查指导民族工作情况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就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根本情况 我县是一个多民族散居的以牧业为主的县份。全县共有15个少数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17,5202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满族、达斡尔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全县辖有2个民族乡,(暨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和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17个少数民族村,分别占全县的20%和19%。在17个少数民族村中,满族村6个,达族村8个,蒙族村2个,柯族村1个。 二、民族工作情况 我县民族工作一直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也一直得到省市人大和上级民委部门的亲切关心。几年来,我县在省市人大和上级民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开展这一主题,立足优势调结构,不断开展壮大奶牛产业,使少数民族地区牛经济越做越大,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开展。2022年,民族乡村农业总收入到达3112023万元,比2022年增长23%。其中,牧业收入23243万元,占76%。人均收入到达2594元,同比增加24%。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各项民族政策,努力做好条例的宣传落实,民族聚居地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几年来,我们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和有关民族工作法律、法规。边学习、边宣传、边实践、边指导。使全县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的统一到县委的领导和决策上来。县委、县政府屡次就我县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进行研究。县委书记郭树仁屡次就两个民族乡经济开展战略问题进行现场办公,使两个民族乡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畜牧业,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坚持贯彻了XX省民族乡条例。 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__县民族乡条例实施细那么。每年县民委都组织民族乡每年对条例的公布进行宣传,印发宣传手册3000册,传单2022张,开展专题研讨会5次。条例所规定的民族政策均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人数均超过了条例所规定的比例。各民族乡的乡长民族成分均为主体民族,都比其他乡镇多配备了一名主体民族副乡长,均配备了民族助理。在民族乡工作的同志,每人每月享受2023元的津贴补助。分配到民族乡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受工龄的限制,自到岗之日起即享受科技津贴。草原费返还、困难户农业税减免、开发资源手续费减免、资源开发时少数民族优先、民族学生入学加分、民族学生减免学杂费等政策都一一得到了落实。二是出台印发了各类地方民族开展规划文件。根据友谊乡五家子柯族村的贫困现状,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五家子柯族村脱贫致富五年开展规划;县委组织部根据我县少数民族干部比较缺乏的现状,下发了关于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见;县民宗局制定下发了__县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这些文件是我县民族法制建设的具体表达,将对促进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坚持实施主辅换位战略,大力开展奶牛产业,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开展不断升级 过去,我县民族乡村经济开展缓慢,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贫困人口较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地区工作,关注民族地区经济开展。为此,我们从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认真组织民族乡村干部研究探讨民族乡村经济开展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感到,民族地区经济开展缓慢,有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优势不突出。通过分析,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民族乡村经济开展的优势在牧业,潜力在牧业,希望也在牧业,进而理清了民族乡村经济开展思路:即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那么,加快实现主辅换位,加大牧业比例,紧紧依托资源优势,靠光明松鹤公司等乳品龙头企业带动,做大奶牛产业,以牛经济致富少数民族群众。一是加大种植业调整力度。通过调整,传统作物“老三样〞种植面积不断减少,饲料、特色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由于畜牧业的开展,饲料需求量的加大,民族乡村的群众的种植意识也发生了转变,他们除了种植少量口粮田外,其余的地都种上了青贮或饲用玉米。2022年青贮种植面积到达8.7万亩。这样既解决了“卖粮难〞问题,又实现了“过腹增值〞。瓜菜、菌类、芸豆、葵花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已到达总播种面积的30%。二是做大做强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我县少数民族乡村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号召进一步开展奶牛业的契机,大力开展奶牛业,不断壮大奶牛产业规模,迅速做强做大民族奶牛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奶源变成了财源,养牛致富少数民族群众。截止2022年,两个民族乡养奶牛4头以上的专业户已达7700户,占两个乡农户总数的70%;养奶牛20头以上的大户800户、50头以上的家庭牧场35户、2023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5户。其中少数民族群众养4头以上的专业户3701户,养20头以上的家庭牧场215户,17个民族村全部开展为奶牛生产专业村。2022年,两个民族乡共交售商品奶2023.万9吨。两个民族乡中交售商品奶百吨户达32户、千吨奶村达24个,其中民族村交售商品奶百吨户达23户,千吨奶村达17个,5000吨奶村8个。到2022年,两个民族乡奶牛存栏已达5272023头,其中民族村奶牛存栏38946头,同比增长20%和21%。17个少数民族村共建机械化榨乳站40个。 (三)紧紧依靠上级民委的帮助,努力开展扶贫攻坚战役,民族聚居地区脱贫解困工程不断飞跃 我县少数民族乡村经济虽然开展很快,但个别民族村依然存在着经济根底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条件差、效劳设施不完善、经济开展不均衡等现状。扶贫任务相当艰巨。县委、县政府针对这些状况,屡次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开展和进一步脱贫解困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和帮扶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是积极争取民族开展工程资金。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稳固和开展与省、市民委的关系,经常请示汇报全县民族工作情况,得到了省、市民委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去年我县争取到少数民族开展资金65万元,同比增加55%。这些民族开展资金工程的实施将为我县民族聚居地区的牧业经济开展、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整体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推行__县少数民族扶贫攻坚方案,进一步建立了各级扶贫领导组织,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扶贫措施,全面的对全县少数民族贫困村、贫困户进行了扶贫。将此项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督办工作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截止2022年,少数贫困户已由2022年的270户下降到160户,下降了40%,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由748人下降到456人,下降了39%。三是重点实施五家子柯族村脱贫解困工作。五家子村是全省唯一的柯族聚居村,解决好五家子村的贫困问题,即解决了我省一个少数民族的脱贫问题。为此,我们对五家子村重点扶持,并争得省市民宗部门的支持,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研究制定了五家子村开展规划,确定了26项脱贫工程,并把开展奶牛业作为该村的主攻方向。目前奶牛存栏573头,2022年交售鲜奶1500吨。经县委研究,确定县民委专门包扶五家子村一户养牛大户建设50头养牛场,目前筹建工作已初见成效。县政府专门安排县直32个包扶单位分别包扶五家子村32户贫困户,几年来,他们不断加大包扶力度,取得了较好的包扶效果。各包扶单位以不同形式和方法捐资捐款累计折合人民币已达三十余万元。县地税局为包扶户韩振勤家买了一头价值7000元的奶牛,使韩家一下子脱贫。现已有28户脱贫,4户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明显改善。四是实施了县、乡领导干部与少数民族贫困村少数民族贫困户结对子工程。县直40多个单位、300余名领导干部以结对子的形式,包扶贫困的民族乡、村、户。明确目标,列入考核,收到了实效。五是全省扶贫开展规划已经启动。列入方案的8个民族村已经分期进入实施阶段。六是积极协调,争取到全县各界的大力支持,为少数民族村脱贫致富提供了大量物质、资金和技术上的保证。 [nextpage] (四)加大投入力度,狠抓根底设施建设,民族聚居地区小康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过去由于受财力制约,我县对农村根底设施投入缺乏,有些村甚至几十年都是雨天出门两脚泥,晴天刮风尘飞扬,农村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迅速开展,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有了一定的财力支撑,县委、县政府开始加快农村尤其是少数地区根底设施建设步伐,所需资金除积极向上级申请外,主要由县、乡、村三级解决,县、乡财政视村经济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保证了资金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加大对农业生产根底设施的投入,农田水利、防洪水利、湿地供水、水土流失保护等工作不断加强,抗、节水灌溉、喷灌面积不断增加。几年来,共为民族地区改善灌溉面积42560多亩,使少数民族地区有效灌溉面积到达74820亩。塔哈乡投资30万元,为吉斯堡村修筑了全长1.5万延长米的防洪堤防工程。友谊乡投资220万元完成了三家子开发区开发任务,开发区年产水稻1200吨、大豆202300吨,村集体年增收2023万元,全村年人均增收800元。友谊乡利用中引的水利资源优势,先后投资80万元,对三家子满族村、小泉子蒙族村的1万亩耕地实施了旱改水工程,建泵站3座、桥涵15座、排水闸15处,打机电井4眼。为富海五星村投资2023万元,修复水毁堤坝。 农业根底设施建设的加强,提高了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了农业开展后劲。二是加大对畜牧生产根底的投入,综合效劳、榨奶、防疫、饲草加工、储藏等根底设施进一步增强。近年来,两个民族乡先后投资286万元,完善了乡级畜牧综合效劳站和22个村屯畜牧综合效劳室,使民族地区畜牧综合效劳站(室)全部到达了省级标准。光明乳业公司投资202300万元,在民族村兴建机械榨乳站40座;2022-2022年,省民委无偿投资157万元,用于民族村草原改良和畜牧根底设施建设,共为民族村建青贮窖(壕)2538座、购揉碎机254台,改良草原22万亩,提高了饲草质量,增加了载畜量,加速了民族地区奶牛业开展。三是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少数民族地区根底设施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几年来,多方筹资4000多万元,为民族地完成沙石路400多公里,17个少数民族村的村间主干道到达硬化。在“村村通〞的根底上,继续推进了自然村之间及行政村村内道路建设。17个少数民族村根本实现了晴雨通达;通过实施以建供水站为主,以引、蓄、提等多种工程为辅的措施,使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共打深水井52眼,解决了5万余人和20余万头(只、匹)牲畜的饮水困难。5个少数民族村用上了自来水。 (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民族文教卫事业不断开展开展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多方筹措资金,参加投入力度,加强根底设施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是加强了全县民族学校网点建设。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好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升学入学率明显提高,民族地区“普九〞工作成果显著。我县有2所民族中学,总建筑面积1202330平方米;在校生191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62人,占39.8%;教职工总数146人,其中少数民族42人,占29%;有18所民族小学,总建筑面积5260平方米;在校生195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83人,占35%;教职工总数173人,其中少数民族79人,占45.7%。自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