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在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上的致辞.docx
下载文档

ID:987230

大小:29.77KB

页数:1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县 建设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动员大会 致辞
在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动大会上的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计生阶段总结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动大会,主要任务是发动全县上下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炽热实践中,总结回忆计生集中整治活开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人口与方案生育工作。刚刚,县委副书记林共妙、包萍分别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方案生育工作谈了很好的看法。下面,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方案生育工作再谈几点意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机遇要抓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十一五〞期间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纲。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新形势、新阶段农业战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全县经济社会领域一项重点工作,更是尤溪开展进入关键时期所面临的一次难得机遇,可以说是正逢其时。对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开展,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富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建设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大机遇。近几年来,中央先后采取了农村税费改革、两免一补等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方针政策和有效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开展。但客观地说,当前农业还是一个弱势产业,农村还是一个弱势区域,农民还是一个弱势群体。“三农〞开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农村仍然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开展,国家拥有了相当强的国力和财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力求尽快纠正城乡差异开展的战略,改变城乡分治的制度安排,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农业丰那么根底强,农民富那么国家盛,农村稳那么社会安。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新农村是党中央破解“三农〞难题所做出的“组合重拳〞,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着妙棋,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历史性开展机遇。 2、建设新农村是改变农村面貌的重大机遇。尤溪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绝大多数,虽然这几年不断加大农村工作力度,在农村路网建设、农田根底设施建设、山地水利、农村沼气工程等根底设施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龙头企业建设等产业开展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的来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比较低,农业生产条件和根底设施相对落后,农村公共效劳不健全,局部村居住环境脏、乱、差,多数村级组织债务沉重,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高,致富本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开展。应该说,农村面貌到了必须改变,也有能力改变的时候了,可以肯定地说,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国家和省市扶持农民增收力度最大的时期,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最正确时期,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公共效劳,开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民生活,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3、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建设新兴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目标的重大机遇。建设新兴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是全县“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这两大战略目标需要加快开展二、三产业,扩大经济总量和就业容量,增加财政收入,也同样需要工农互动,大力开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没有高标准的农业基地,工业就失去了原料支撑,没有农村的内需拉动,第三产业就难以繁荣,农民过不上宽裕、文明的生活,工业县、文化城也就无从谈起。建设新农村既能拉动农村的投资建设,拓展农民的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农村的购置力和消费需求,为实现两大目标不断增添新的动力。 面对机遇,我们必须善于把握,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加快开展新阶段。全县上下一定要增强超前意识和奋争意识,既要有思想上的准备,也要有思路上的准备,更要有工作上的准备。建设新农村,对于全国各地都是机遇,但中央和省市的政策和支持不会是平分秋色,同样的政策,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优势,努力程度不同,结果也会大不一样。关键是增强主动性,把握主动权,去抓、去争、去抢,以扎扎实实的行动抢得先机。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明确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对于新农村建设这样一项新举措,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其中的涵义,就有可能出现思想偏差,其后果轻那么事倍功半,重那么南辕北辙。由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一个相当系统、相当庞大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抓住重点、把握关键,按照五个“五〞的思路去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句话: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第二个“五〞,2023“一号文件〞提出的协调推进五个方面建设: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基层的党的组织建设。第三个“五〞,五个必须坚持:坚持以开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宪法规定的农村根本经营体制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第四个“五〞,“五要五不要〞:要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第五个“五〞,五大目标:农村生产力开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根底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开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 除了牢记以上“五个五〞以外,大家还要注意结合尤溪实际,防止和纠正四种错误思想认识:第一,建设新农村不是建新村。建设新农村的内涵很丰富,它以开展农村生产力为前提,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和谐开展为主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最终目标,决不仅仅是简单地建新房、建新村庄。第二,建设新农村不能“等靠要〞。局部村级组织对中央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举措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村级组织无钱无力,建设新农村是上级政府的事,与村级组织无关。“等靠要〞思想严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作为,一味地等上级订方案、下任务,靠帮扶,要拨款,工作被动应付,缺乏应有动力和进取精神。虽然有媒体提出建设新农村是要“以工哺农〞,但从我县的具体情况看,刚实现“二超一〞,建设新兴工业县刚取得初步成果,财政还是“吃饭财政〞,目前只能说是“以工带农〞,还谈不上“以工哺农〞,如果村级自身不发奋进取,一味地依靠县、乡拨款,那是不可行的。第三,建设新农村不能“想当然〞。既要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是个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是集中精力抓一下就行,不要轻言“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要注意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不能因此盲目搞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也不能认为建设新农村如同实现共产主义一样遥远,不能把它只当成一个理想而不去具体运作。第四,建设新农村和“建设新兴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具有统一性。必须认识到,建设新兴工业县不是无视农业,而是要以工带农,统筹开展,把农业办成工业的第一车间,把农村建成企业的第一市场,把农民变成工人的第一来源。必须认识到,“和谐〞是打造朱子文化城的题中应有之义,打造朱子文化城不是只抓XX县区精神文明,而是必须同时注重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努力实现城乡协调、文明、健康开展。 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具体到尤溪的实际,应该是建设“四个村〞。首先应当是建设“小康村〞。建设新农村就要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开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农民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并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让公共效劳更多地深入农村,缩小各项公共事业的城乡差距,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向城镇居民水平靠拢,大多数人到达比较富裕的程度;其次应当是建设“文明村〞。必须既重视经济建设,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生产开展,又要推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把建设新农村同打造朱子文化城有机结合起来,用朱子遗风潜移默化民风,提高全民素质;要不断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努力提高农民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文明礼貌的新型农民;第三应当是建设“生态村〞。青山绿水是尤溪的一笔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是一种形象优势,一种生态优势,一种后发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意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杜绝土地浪费和水污染,切实保护好耕地山坡、湖泊河流、林木植被、等环境和资源,整治农村环境,保持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与生产环境。第四应当是建设“和谐村〞。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先富带动后富,弱势群体得到充分关爱;人与社会之间实现和谐相处,平安村居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乡村安宁,社会安定,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得到提倡;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相处、相得益彰。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子要选准 总的原那么应当是在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具体地说,应该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出路在“富〞。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义的新农村建设;只有富民产业开展起来了,农民增收致富才有保障,才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持久推进。一要依靠主体。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真正把农民群众宣传好、引导好、发动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创业,激活民营,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作为。二要创新载体。做强龙头载体,培育一批有市场、有规模,产品附加值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做优效劳载体,进一步发挥好“农业155〞、“村会协作〞等行之有效效劳载体的作用,更好地效劳农民群众。做特中介载体,继续推广八字桥佛手瓜专业合作社和梅仙丁地脐橙合作社的成功经验,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做新信用载体,坚持“信用镇〞、“信用村〞的成功做法,以信用赢得开展。三要壮大集体。在参与工程中壮大村财,学习借鉴西滨镇村级引资上工程参与分红的做法,以工程促增财。在到位林改中壮大村财,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到位工作,使林改的各项配套改革落到实处,以配套完善的改革促村财的稳步收入。在完善制度中壮大村财,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账乡镇代理制度,标准村财支出,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四要富裕个体。以科技富农,通过科技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以转移富农,鼓励农民洗脚上田、进厂打工,增加收入。以经营富农,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在搞活经营中增加收入。 2、重点在“靓〞。完善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改善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根底和农村生态等“四种条件〞。在推进实施中,要做到“三先三后〞:一是先规划后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把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根底性工作来抓。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根本完成全县村庄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努力做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统一;要使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村镇生产、生活区,努力实现生活效劳设施与功能根本配套,给排水系统完善。二是先交通沿线后农村腹地。高速公路、省道沿线等村交通方便,区位优势相对明显,经济开展较快,根底设施相对较好,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更容易推开,率先在这些村进行突破,影响示范效果将更突出。三是先集镇后村落。当前,农村集镇“脏乱差〞现象还很严重,不仅给广阔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也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率先抓好集镇的建设,对农村面貌整体改变具有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全县除XX县区外的14个乡镇集镇所在地,不管有没有列入今年的示范点,都要抓紧抓好根底设施完善和环境整治工作。 3、希望在“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但目前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大局部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把广阔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