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建筑节能工作情况与措施思索.docx
下载文档

ID:953728

大小:20.93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建筑节能 工作情况 措施 思索
建筑节能工作情况与措施思索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开展正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建筑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达28%,此比例还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建筑能耗将超过工业能耗,成为社会第一终端能耗大户。就重庆而言,当前我市正步入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开展的阶段,202322年全市城镇化率已到达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迎来了民用建筑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家和我市实施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我市推进宜居重庆建设的现实需要[1-3]。因此,及时针对我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地制定开展对策,对做好“十二五〞期间的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XX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市根据国家和XX市节能减排的工作部署,按照“舆论引导、科技支撑、标准先行、技术配套、示范带动、产业跟进、管理标准、质量保证〞的工作思路,围绕建立推动建筑节能的政策、技术、产业三大工作体系,以强化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为重点,着力实施建筑节能工程[4],取得了显著成效。 1.1建立了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 于202322年率先在全国发布实施了XX市建筑节能条例,在条例中创新设立了强制性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要求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工程工程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完成后、工程竣工前,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建筑能效测评。经测评到达建筑节能强制标准要求的,根据测评结果发给相应的建筑能效标识和证书;未经建筑能效测评,或者建筑能效测评不合格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实现了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建筑节能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1.2完善了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202322年成立了XX市建筑节能中心,在202322年又新设立了建筑节能业务处室,在市级层面推动设立了专门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同时,全市各区县均明确了建筑节能工作承办部门,局部区县还设立了独立的建筑节能工作机构,完善了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1.3建立了技术支撑体系 编制发布了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加气混凝土等50余项建筑节能地方标准和图集,形成了设计标准、施工验收规程、标准设计齐全配套的技术法规体系。自202322年1月1日起,主城核心区202361km2范围内的新建居住建筑率先执行了节能65%标准;自202322年6月1日起,执行节能65%标准的范围拓展到了主XX县区2737km2,其他地区居住建筑执行节能标准。 1.4开展壮大了建筑节能产业体系 认定推广了360余项建筑节能新技术,召开了180余场新技术(产品)研讨会和推广会,培育形成了年产节能型页岩空心砌块200万m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300万m3、新型高效无机保温砂浆500余万m3、节能彩钢门窗20万m2生产能力的建筑节能产业,并率先在全国规模化推广应用了平安、防火、耐久性能好、综合造价低的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有效降低了实施建筑节能的增量本钱。 1.5强化了新建建筑节能监管 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建筑节能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制度、建筑节能设计质量自审责任制及强制性的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实施了建筑节能技术备案认定制度及建筑节能材料应用动态监管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开展2次建筑节能专项检查,通过以上措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到达20230%,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到达97%。 2XX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建设各方建筑节能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建设(开发)单位建筑节能法制意识淡薄,为节约本钱,擅自变更节能设计图纸,降低节能设计标准;个别设计单位建筑节能设计水平不高,建筑节能设计深度不够甚至缺乏可操作性;个别施工图审查机构技术力量较薄弱,把关不严;个别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保温层施工厚度缺乏;个别监理单位未有效履行监理职责,使得建筑节能材料入场复验、旁站监理流于形势;个别材料供应企业以伪劣产品进行低价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个别检测单位存在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2.2区县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根据202322年的建筑节能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筑能效测评的市管工程共计224栋301.40万m2,全市通过能效测评的工程共计2472栋2156.20万m2,市管工程约占14%。通过初步设计审查的市管工程共计188个2591.03万m2,全市通过初步设计审查的工程共计1555个6917.52万m2,市管工程约占37.5%。市管建筑节能工程工程从设计、施工、验收到能效测评实现了闭合管理,而主城局部区县及“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渝东北等局部区县建筑节能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对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设计软件及相关管理规定掌握程度不一,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手段未有效建立,建筑节能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未全面有效落实,建筑节能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3建筑节能产业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开展壮大 近年来,国家和XX市先后公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规定和标准,建筑节能强力推进,新修订的dbj50—20231—202322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自202322年6月1日实施,标准以强制性条文对围护结构各局部的热工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新增设了楼地面保温、建筑通风器应用的要求[5]。尽管楼地面保温、建筑通风器的应用对提高建筑节能效果,提高居住舒适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受行业接受程度、增量本钱、施工工艺、质量通病的影响,建筑通风器、楼地面保温材料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建筑保温方面,因北京央视新址附属文化中心、上海胶州教师公寓、沈阳皇朝万鑫大厦等火灾事故的发生,为遏制当前建筑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火灾高发的势头,公安部于2023年3月14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23]65号),将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范围,明确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该文件下发后,建筑工程普遍只能采用无机保温材料和自保温墙材,而现有的无机保温材料如岩棉价格昂贵且自重大,无机保温砂浆为非本地材料需从外省市采购原材料,且其保温性能较差(常用的密度等级导热系数在0.20235~0.12w/(mX8226;k)之间,而以前常用有机保温材料膨胀聚苯板导热系数为0.041w/(mX8226;k),挤塑聚苯板导热系数为0.030w/(mX8226;k)),局部工程要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无机保温砂浆的实施厚度必须增厚,缺乏施工可操作性。自保温墙材产业尽管得到有效开展,面对广阔的建筑市场,存在供应缺口,加之其价格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其推广应用。当前,建筑节能工程存在无经济适用节能材料应用的为难局面,建筑产业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开展壮大。 2.4建筑节能经济鼓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 当前实施建筑节能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经测算每平方米建筑增量本钱约为150~200元。但自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后,原先对节能工程和产品实行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鼓励政策措施大大减弱甚至取消,当前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开发单位主动实施建筑节能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活动遮阳、新风系统、高效节能门窗、可再生能源等节能措施的推广应用。当前,建筑节能方面包括通风技术、遮阳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地热利用等科技成果都已研发出来,但向开发商推广时却存在一定的工作阻力。一些新的建筑节能科技成果,只能库存在研究者的里,或作为学术论文使用,在市场上的应用少得可怜,并没有被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价值。目前缺乏的并不是节能的新技术,缺的是市场的支持和政府的鼓励。尽管我市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财政支持,争取了一局部建筑节能专项经费,但是尚未落实有效的建筑节能经济鼓励措施,新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还主要依靠政府强制推动,难于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形成推动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 3XX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开展对策 3.1强化建筑节能培训,提升建筑节能实施能力 针对管理部门及建设各方主体,分别研究制定建筑节能专项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市区两级建筑节能专项培训,提高建设各方主体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加大对区县开展建筑节能初步设计审查、建筑能效测评的技术帮扶、指导,提高区县建筑节能监管水平及实施能力,逐步统一全市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尺度,促进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协调开展。 3.2完善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建筑节能产业开展 针对建筑防火平安需要,研究制定墙体自保温、无机材料保温、楼地面保温、热反射隔热涂料应用的技术标准及标准图集,为材料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引领建筑节能产业开展壮大。积极引导自保温墙材企业在区县开展合理布局,支持区县因地制宜的开展建筑节能地方产业,为实施建筑节能提供产业支撑。 3.3加强建筑节能检测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检测质量 严格执行gb50411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相关规定,确保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内容、检测数量达标;加强建筑节能检测报告的抽查力度,建立建筑节能虚假检测报告投诉制度,及时向行业通报违规行为,限制和禁止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检测机构承接建筑节能检测业务,切实加强建筑节能检测机构检测行为和质量的管理;对建设各方及检测机构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XX市建筑节能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方法予以严肃处理。 3.4开展建筑节能监督检查,强化建筑节能实施的过程管理 认真落实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建设各方违反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依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XX市建筑节能条例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分;催促监理单位、工程质量机构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建筑节能材料进场复验、旁站监理、保温材料实施厚度以及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等得到有效落实。 3.5建立建筑能效预测评制度,加强“事前控制〞 认真总结近四年来建筑能效测评的工作经验,建立建筑能效预测评制度,在主体结构验收前开展建筑节能施工图专项审查,实施节能率专项复核,切实减少建筑节能工程随意变更降低建筑节能标准的情况出现;建立建筑节能工程实施的动态监管制度,加大对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工程应用情况的抽查、检查力度,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催促建设各方整改落实,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工程实施质量,为建筑能效测评奠定坚实工作根底。 3.6实施墙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建筑节能鼓励机制 根据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方法(财综[202322]77号)等文件规定,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制定发布XX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方法实施细那么,建立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与使用管理制度。扩大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使用范围,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应用范围扩大到用于支持建筑节能的科研开发、标准制定、节能示范建筑的增量本钱补贴和促进建筑节能产业化等方面,同时将是否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规定作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的重要条件。对未通过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一律不予返退,加大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对建筑节能工作的调控力度。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