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意见范文.doc
下载文档

ID:928404

大小:19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水稻 生产 机械化 工作 意见 范文
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意见 水稻是我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2万亩左右。为稳固我县根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成果,扎实推进水稻机插秧,确保实现2023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目标,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增强思想认识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根底和直接体现。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和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构成了根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核心内容,而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是根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首要目标。目前,我县小麦、水稻、玉米生产已根本实现机械化,但我县各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不均衡,一些镇〔区、场〕对农业机械的作用和优势认识缺乏,对推广普及水稻机插秧技术重视程度不够,整体推进速度不快,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进程。从长远的开展来看,在苏北地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因此,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仍是我县稳固和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长久之计,是当前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各镇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县根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需要,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水稻生产劳动力短缺、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务必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确保完成我县2023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任务。 二、明确开展目标 2023年,全县要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有效的方针,突出抓好水稻育秧、机插秧两个关键环节,切实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大力开展水稻低温烘干装备,提升水稻品质,保证丰产丰收。 具体目标:全县新增水稻育秧成套设备27台,保有量达40台以上;新增水稻插秧机330标准台,保有量达2877标准台;水稻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85%和99%;新增粮食低温烘干装备14台〔套〕。 三、理清开展思路 围绕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各项目标任务,强势推进水稻机插秧,2023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整体推进,平衡区域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高的镇、区〔场〕,2023年突出抓好装备优化、综合水平提升等工作,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和作业质量,加快开展水稻低温烘干技术的应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低的镇、区〔场〕,要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适宜本地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路径和工作举措;对标找差,制订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和推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突出做好插秧机新增数量和机插秧面积的落实。 〔二〕压缩直播水稻,扩大机械插秧。直播水稻虽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但由于播种期推迟、生长期短,无法保证在安全齐穗期齐穗,一旦遭遇秋季低温天气,对后期灌浆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稻米品质也明显降低;同时,水稻成熟期大幅推迟,不利于小麦适期播种,影响稻麦两季高产。各镇务必高度警惕,充分认识直播稻的危害性,严厉打击直播稻的虚假宣传,把水稻种植引到机械化插秧上来,切实加强水稻机插秧技术指导,进一步扩大机插秧面积,促进水稻种植的良性开展、科学开展。 〔三〕推广适用机械,优化装备结构。各镇要积极做好装备优化工作,引导农户选择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投入育秧、机插秧、机械化植保及粮食烘干作业。在育秧方面,重点推广流水线育秧、无纺布覆盖等成熟技术;在插秧方面,重点推广高性能、乘座式插秧机,逐步淘汰低效能、高能耗插秧机;在田间管理方面,大力开展高效能植保机械;在稻谷处理方面,大力推广粮食烘干设备。 〔四〕抓住关键环节,做好技术保障。县有关部门、各镇、区〔场〕要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指导农户育好秧、插好苗。在育秧环节,重点指导农户做好床土培肥、基质料选购、种子筛选、育秧盘准备、秧田制作、育秧设备使用及保养等工作;在插秧环节,重点指导农户做好插秧机维修及调试、整地和插秧作业质量、插后管理和插秧机保养入库等工作。突出做好麦秸秆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集成技术的应用比率。有条件的镇、区〔场〕,可以根据区域整体布局和水稻机插秧大户〔效劳组织〕的现实需要,积极推进机械化水稻育秧中心建设,建立高产示范基地。 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县农机局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对各镇的指导、督查及考核,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做好插秧机操作手的技术培训、机具维修及购机补贴工作;县农委负责水稻选种、育秧、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控等农艺指导和培训工作,加强对全县种子销售点的管理,大力压缩直播稻面积;水利部门负责水稻种植用水的调度;财政部门要积极安排专项资金,为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提供资金保障,并加强对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管工作;国土部门要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建造机库提供办理农业生产用地的便利;各镇政府做好机插秧的宣传发动、组织村级技术人员的培训、组建农机合作社并标准化运作、组织农机合作社及购机户购置插秧机、落实机插及育秧面积、协调水源、召开镇级育秧、机插秧现场会。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水稻生产机械化开展的相关工作,合力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健康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落实水稻生产机械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要向水稻生产机械化倾斜,优先保证购置水稻生产机械的需求,县、镇财政对承当土地流转、农田托管、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经营的农机合作组织及农机大户新购置的乘座式高速插秧机给予一定的作业补助;县农委对规模较大的水稻机插秧用户进行育秧物资补助;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引导、农民〔农民合作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确保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突出因地制宜。各镇要根据当地水稻生产的总体规划,科学制订本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年度开展方案,排出年度目标任务,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认真落实面积、机具、配套技术和效劳主体。强化措施落实,切实加大对薄弱镇、村的扶持指导力度,政策上倾斜、技术上跟进,缩小差距、均衡开展,保证水稻生产机械化整体推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会议、电视、 短信、张贴公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的购机补贴政策、补贴对象、范围和额度,市、县、镇对机插秧技术推广普及的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组织机插秧技术宣讲小分队,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利用早中晚饭时间进行宣传讲解和技术咨询。 〔五〕强化技能培训。要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整合农机教育培训资源,面向广阔农机手开展多层级、多形式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坚持“指导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指导到户、培训到人、效劳到田,着力提升作业质量、扩大技术覆盖面。 〔六〕创新运营机制。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经营模式和效劳方式,着力推进农机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重点推广村支部+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注重做好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和水稻机插秧效劳组织的培育,从资金、技术、信息、效劳等方面加大对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和水稻机插秧效劳组织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采取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育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割等一条龙效劳、承包效劳和跨区作业效劳等多种方式,提高机具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益。建立起社会化效劳、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开展运行机制和体制,加快农田流转、托管步伐,努力提高水稻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 〔七〕严格督查考核。各镇、区〔场〕要成立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农技、财政、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水稻生产机械化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倒排工作时序,狠抓措施落实,确保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顺利推进。今年,县政府继续将水稻种植机械化列入对各镇〔场〕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考核。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坚持每季度检查、半年考核,抽查到具体田块,确保取得实效。各镇、区〔场〕对村一级的考核也要依照进行。同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要求,并将责任落实到村组干部。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县政府将对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给予表彰和奖励;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扣除相应分值,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