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营养及喂养.ppt
下载文档

ID:9259

大小:181KB

页数:83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1-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小儿 营养 喂养
第一节第一节 小儿营养的特点小儿营养的特点 人类从生命开始至终止,每天都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的生理、生化、免疫功能、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对热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多。因此,合理安排小儿膳食,满足其营养需要,是保证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婴儿颊部脂肪垫发育良好,有助于吸吮动作。新生儿的唾液腺分化不全,唾液分泌较少,淀粉酶含量也不足。生后34个月唾液腺发育完全,唾液量增加,淀粉酶含量也增多。(二)胃(二)胃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关闭作用不够强,吞咽过多空气后易出现溢乳。不同月龄的婴儿胃容量不同:足月新生儿为3060ml、13个月为90 150ml、1岁为250300ml。婴儿肠道相对较长,有利消化吸收,但固定差,易发生肠套叠。肠黏膜屏障功能差,微生物、不完全分解产物、过敏原可经肠黏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性或过敏性疾病。(四)胰腺(四)胰腺 在新生儿期已能分泌较多的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但淀粉酶在3个月以下的小儿活性较低,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五)肝脏(五)肝脏 年龄越小肝脏相对越大。但肝细胞发育尚未完善,肝功能亦不成熟,易在传染病、心功能衰竭、中毒等情况时发生肝充血肿大和变性。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六)肠道细菌(六)肠道细菌 出生后小儿肠道内即出现细菌,主要分布在结肠和直肠。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者以大肠杆菌最多。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消化功能紊乱时,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可进入小肠甚至胃内而致病。(七)健康小儿的粪便(七)健康小儿的粪便 1胎粪 胎粪是由肠道分泌物、脱落上皮细胞、胆汁及吞入的羊水组成。生后10h内开始排出胎粪,呈深墨绿色、黏稠、无臭味。23日内逐渐过度为普通婴儿粪便。2人乳喂养儿粪便 未加辅食时,粪便呈金黄色、均匀、黏稠有酸臭味,偶有细小凝乳块,每日24次。如果每日排便46次或更多,但小儿一般状态良好、体重增加如常,属生理性腹泻,不必处臵。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即可减少。周岁后便次每日12次。3牛、羊乳喂养儿的粪便 呈淡黄色、皂块较多、质较硬、有臭味,每日排便12次。4混合喂养儿粪便 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软、黄。添加谷类、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1次:热能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活动、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燃料和动力。小儿每日所需的热能如按单位体重计算约为成人的两倍以上。年龄越小,所需的热能越多。小儿对热能需求包括:基础代谢、生长发育所需、活动所需、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排泄物中丢失的热量等5个方面。7岁以下小儿所需热能(表2-1)。年(月)龄 热能 kcalkg 新生儿 1月 6月 1岁 4岁 120130 110120 100110 90100 8090 表2-1 5岁以下小儿热能需要量 小儿热能的需要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活泼好动的孩子比安静孩子所需热能多;消瘦孩子每日所需热能按体重计算比肥胖孩子多;小儿在患病或恢复期因抵抗疾病、修复组织,对热能的需要也较平时增加。因此,安排小儿膳食时,应考虑小儿对热能的特殊需求。热能不是营养素。人体所需热能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热能供给。按其在体内实际产生热能计算,蛋白质16.74kJg(4kcaLg),脂肪 37.66kJg(9kcalg),碳水化合物16.74kJg(4kcaL/g)。三大营养素供给的热能要有一定比例,以蛋白质占12%15%,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0%60%为宜。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里含热能最高的是油(如花生油、菜油、芝麻油、猪油等)和糖(如白糖、红糖、冰糖),其次是各种粮食(如大米、面粉、小米、玉米等)和薯类(如红薯、土豆等)。三、小儿对营养素的需要三、小儿对营养素的需要 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根据其性质和功能分七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食物纤维。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命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主要功能:1构成身体组织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组织和脏器的主要成分。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新细胞不断增生,组织器官不断发育,主要是蛋白质供应原料,以维持体内蛋白质平衡。2调整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组成酶、激素和抗体等的重要成分。3蛋白质可以更新和修复组织。4供给热能 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时能放出热能。其中有8种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缺乏其中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这8种必需氨基酸是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对婴儿来讲,还需要组氨酸。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食物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成分和比例越符合人体需要,其营养价值也就越高。一般来说,动物性蛋白质(如瘦肉、鸡蛋、奶类、鱼等)的营养价值高于植物性蛋白质(如面粉、大米、杂粮等)。但是,有些植物性食物如黄豆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蛋白质高达40%。其它豆类如绿豆、黑豆、赤小豆等蛋白质含量也比米和面高3倍左右,质量也很好。如将粮、豆混合用,动植物食物混合用,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此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小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因年龄和喂养方式而异。年龄越小所需蛋白质的量相对越多。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需要量为每公斤体重2.5g;牛奶喂养的婴儿为每公斤体重 3.5g;幼儿为每公斤体重3.0g;其中动物性蛋白质应占一半以上。如果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小儿可以发生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疾病。(二)脂肪(二)脂肪 脂肪的主要功能:1供给热能。2构成组织细胞 磷脂和胆固醇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尤其在脑细胞和神经细胞中含量最多。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和利用 维生素A、D、E、K溶于脂肪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4保温和保护作用 一般脂肪储存在皮下,腹部大网膜以及脏器周围。防止热量散失,保持体温,还有缓冲外力冲击作用,保护内脏。5烹调时使用脂肪可以改善食物的香味,使人爱吃。脂肪可以增加饱腹感,延长饱腹的时间。婴儿每公斤体重需要脂肪46g,16岁小儿每公斤体重需要3g。脂肪来源于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和植物油(如菜籽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等)。(三)碳水化合物(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包括淀粉、蔗糖、麦芽糖、乳糖、葡萄糖、果糖等。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1供给热能 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体内热能的主要来源。它在人体内被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能。2构成机体组织及参与生命活动 糖与脂类化合可形成糖脂,它是组成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糖还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它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如米、面、薯类及各种杂粮等。4岁以下的婴幼儿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约12g,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量略高于母乳喂养儿。47岁小儿需要量为每月每公斤约15g。由于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体积大,含热能少,而小儿胃内容量小,所需热能相对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小儿,就容易发生热能不足。长期热能供给不足会引起小儿消瘦、体重不增或体重下降、生长迟缓等。相反,如果小儿对碳水化合物摄入超过身体需要量时,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将转化为脂肪引起肥胖。另外,过多进食糖果、甜食等会影响食欲,并容易发生龋齿。(四)维生素(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护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多数维生素不能由人体合成,只能由食物供给。按其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和维生素C等。1维生素维生素A 维生素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是脂溶性维生素,其生理功能为:其生理功能为:(1)维持皮肤、黏膜、上皮组织的正常结构。(2)维持正常视力。(3)促进骨骼、牙齿正常生长。(4)增强机体免疫、抗感染功能。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如动物肝脏、蛋类、乳类。而植物性食品中只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摄入人体后,经小肠壁及肝脏酶的作用转化为维生素A。橙黄色或深绿色蔬菜和水果含较多胡萝卜素,如胡萝卜、桔子、红薯、菠菜等。婴儿每日约需维生素A 1000国际单位;学龄前儿童每日约需15002500国际单位。因我国广大地区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尤其是北方农村,冬春季较长,缺乏新鲜蔬菜,小儿易缺乏维生素A。2维生素维生素D 维生素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是脂溶性维生素,其生理功能:其生理功能:(1)促进肠对钙、磷的吸收,维持血浆钙磷的浓度。(2)调解钙磷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3)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人体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其次,来源于天然食物如鱼肝油、肝、蛋黄、奶油等。小儿每日维生素D的需要量为400-600国际单位。3维生素维生素B族族 维生素维生素B族是水溶性维族是水溶性维生素,以维生素生素,以维生素B1、B2及叶酸最重要。及叶酸最重要。(1)维生素B1(硫胺素)参加糖类代谢;对消化、循环、神经、肌肉系统正常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促进食欲和生长发育。维生素B1缺乏时可发生脚气病。如果乳母缺乏维生素B1,奶汁中维生素B1含量也少,可引起婴儿脚气病。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和粮食中,以谷类外皮及胚芽中含量最高。粮食加工过细、糠麸磨出过多,可损失大量维生素B1。因此,饮食中应多吃粗米、标准面粉,不要丢弃米汤,淘米时不要用力搓。煮粥时不要用碱。因为碱破坏维生素B1的生理活性。孕母和乳母宜吃糙米、豆类、新鲜蔬菜和鸡蛋等。婴幼儿应添加含维生素B1丰富的辅食。婴儿每日需要量约 0.5mg;幼儿为0.7mg;学龄前儿童为1.0gm。(2)维生素B2(核黄素)是人体许多重要酶的组成成分;促进身体氧化过程。缺乏时表现唇裂、口角炎、舌炎、皮炎等。动物肝、肾、乳类、蛋类、绿色蔬菜、豆类、小米、全麦中含丰富的维生素B2。婴幼儿每日需要量为0.50.8mg,学龄前儿童约为1.01.5mg。(3)叶酸 微溶与水,经小肠吸收后分解还原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转化体内一碳基团的重要辅酶,参与嘌呤和嘧啶代谢,是合成核酸的原料,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叶酸缺乏可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胎儿期缺乏易引起神经管畸形。叶酸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中,肝、肾、酵母中也含有丰富的叶酸。羊乳中叶酸含量很少,所以以羊乳为主食的婴儿易患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每日需要量:婴儿 50g、幼儿100g、学龄前儿童200g。4维生素维生素C 维生素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其生理功能:其生理功能:(1)参与体内新陈代谢。(2)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3)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4)促进伤口愈合。新鲜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尤以桔子、山楂、蕃茄、青椒中含量多。但经过储存、加热后容易破坏。因此,只要是不挑食、不偏食,经常吃蔬菜、水果、合理烹调,大多数小儿不会发生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如果喂养不当或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就容易患坏血病。因此,人工喂养时宜添加菜水、水果汁以补充维生素C。一般婴幼儿每日需要维生素C 35.0mg;学龄前儿童需要40.0mg。(五)矿物质(五)矿物质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有重要的生理功能。1矿物质的生理功能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2)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生理功能。(3)是多种酶和大分子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4)调节人体体液渗透压、电解质和酸碱度,使之保持平衡。2常见的矿物质常见的矿物质 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有钙、磷、铁、铜、钾、碘、锌、氯、镁等50余种,根据其在体内的含量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占人体总重量1万以上的元素为宏量元素如钙、磷、钾、镁、钠等;含量占人体总重量1万以下的元素为微量元素如铁、锌、碘、铜、硒等。(1)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