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完整版).doc
下载文档

ID:90366

大小:31.5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1 陕西省 公务员 考试 申论 答案 完整版
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据悉,本次人口普查的调查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一些项目。如:本户住房建筑面积和本户住房间数。国家统计局表示,要充分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取住房空置情况的相关信息,将继续统计和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住房待售率,在部分城市抽选一批住宅小区,进行空置房调查。 2.许多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中部某市的常住人口达到350.18万人,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流动人口的增长,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加重了该市公共资源的承载负担,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市的人口密度居全省前列,已达到501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的2.28倍,其中某市辖区为4467人/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的1.5倍。 “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时下M市年轻父母们的热议话题,走后门托关系,为的是给宝宝在幼儿园里要一个名额。“入园难,入园贵”到底是怎样的境况?一方面,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公办幼儿园一般都是由教育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开办,享受政府财政拨款,教师属事业单位编制,并且基本上都获得“省市级幼儿园”的最高评级,在市民中享有收费低、教学质量好的声誉;另一方面,大型小区的民办幼儿园也出现了入园难的状况,每逢招生报名,都会出现家长通宵排队的“盛况”。还有一些特殊幼儿园报名也很紧张,如一些高校、企业办的幼儿园。 T社区地处某市远郊区,很多居民住在这里,工作却在中心城区,由此引发交通拥堵等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为改变该社区“睡城”的特点,政府大力扶持本地的就业创业、建设咨询产业园区,已有80多家企业进驻。短短的十年间,这里从一个乡村小镇,发展成为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城市规模的居住区。地区办事处原来只管2万多人,现突增到40多万,而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人事制度、财政管理制度等仍沿用原有的乡镇管理模式,政府能力有限,只好依靠发展各类社区自治组织参与管理。 G市某区人大代表提交的《关于加快流动人员密集地区公厕建设的建议》指出,近年来,随着道路网络不断完善,“城中村”改造逐渐推进,大型住宅小区相继落成,该区日渐成为宜商宜居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但是公厕建设数量却没有同步增长,分布也不够合理,不能满足流动人员的需要,“尿街”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城市环境。 “常住人口接近700万,人口密度居全省前列,已接近资源、环境承载的极限,社会管理难度极大,与此同时,人口素质偏低,全市就业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占69.4%,从事体力劳动的占80.8%,专业技术人才仅占8.1%。”人口结构失衡正成为影响和制约D市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D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07)》中,人口结构优化这一目标,被融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中。该市市委书记说,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阻力和动力都来自于人,如果不能实现人口结构的优化,产业发展也必然会面临“无源之水”的窘境。 3.某省公安机关结合第六次人口调查进行户口整顿,对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儿童妇女和失踪被拐儿童妇女进行摸底和排查。有专家认为,我国这次人口普查首次明确计划外生育者可以落户,普查信息不作为处罚依据,其积极意义在于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超生者有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事实。超生者的子女却是无辜的。个别地方长期以来试图通过“禁止上户口”的方式来遏制超生是一种不理性的做法。孩子既然已经出生,他(她)们就应该和正常出生的孩子一样享有同样的社会福利、医疗、教育权利。 该省公安厅的一名警官认为,除了超生人口造成人数实际增长,现实中“一人多户、有户无人”等人口虚假增长的情况也很突出,一些人在农村有户口,在城市也有户口,甚至多个城市都有不同名字的户口;还有一些城市居民存在多个地方都有户口的情况;更有甚者已经获得他国国籍和港澳台地区身份仍然保留原来的户口。另外,一些人为了各种附着在城乡户口上的利益,也有意隐瞒死亡人口的情况。该警官认为,人口处在不断变动的状态,而户口登记往往落后于人口的变动,所以仅靠户口管理还无法准确、及时地了解人口状况。 据调查,西部某县计划内二胎新生儿男女比例达到253.5∶100,有7个村自2001年起连续3年间出生的计划内二胎竟没有一个女孩,全国出现性别比例失衡的具体原因虽有不同,但深层原因都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相关。国外有学者指出,印度等世界上众多的国家男性过剩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亚洲人对男孩的偏爱,加上出生前性别鉴定等现代技术的进步,使亚洲人因选择男孩而堕胎的现象愈演愈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性人数远超过女性,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危险。 4.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学发展很快。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一是人口急剧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对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后果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做更多更深的研究。二是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关心和研究发展问题,需要研究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诸方面前进和变化的总和。 据统计,在2010年普查周期中,全世界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人口普查,覆盖全球99%以上的人口,人口普查作为当今世界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世界各国为摸清人口家底,都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收集详细信息。美国2010年的人口普查覆盖3.087亿人口,耗资逾140亿美元。印度2010年4月1日开始的人口普查活动,是印度历史上投入人力、物力最多和统计内容最详尽的一次人口普查;英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一位负责官员说政府打算废除人口普查制度,理由是每10年统计一次人口的做法耗资不少,效果却不理想,政府希望利用信贷记录、邮政资料等常规信息,花更少的钱获得更为精确的人口统计数据。 5.2010年7月,某网站设置了“你会配合普查员进行人口登记吗”的问卷调查,选择“会”的只有43%,选择“不会”的占14.9%,选择“看情况而定”的占42.1%。其实,民众有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某先生曾在一家中介机构留下个人信息,于是各种各样的莫明其妙的买房、卖房信息便源源不断发到他的手机上,甚至银行帐户、股票账户等私密性极强的信息也在网络上被公开出售……有专家指出,人口普查受阻的背后是一种不容低估的信任危机。 某市人口普查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在同城多处购房,甚至多城购房的情况已很普遍。‘人户分离’现象非常多,这就需要自住户准备好自己家人的证件,普查员上门时直接登记就行了,省时省力;如果是租住户,最好提供一下房东的相关信息或联系方式。”另外,本次普查要求尽量入户登记,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小区都出现了入户难的问题。 一天上午,记者跟随某社区普查员小袁来到普查小区。在某单元的一住户门前,上前敲门,敲了许久,一直无人应答。“可能是没人在家吧!”小袁一边说着,一边想迈步离开,这时门“吱”的一声打开了,一个睡眼朦胧的男子伸出头来问:“什么事?”小袁把挂在胸前的普查员证一亮,礼貌地说:“先生,您好,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现在入户进行人口普查,麻烦您出示一下您家的户口簿。”或许是不满美梦被人惊扰,对方不耐烦地说道:“我的户口簿,被我妈带出国了,你们要找,就到美国找我妈去吧!”说完就把门关上了。 该市人口普查办公室为做好普查工作推出了许多举措。2010年8月,市人口普查办公室要求各区人口普查办携街道、居委会普查人员,在试点小区门口摆设展台,集中悬挂横幅,并给每户居民发放了《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就入户登记问题做介绍。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除做好当天的宣传外,还将担负试点小区入户普查的10名普查员的照片张贴在小区门口。该市人口普查办公室,以《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为依据设计制作了该市人口普查《保密承诺书》,对个人信息,如住址、婚姻状况、住房状况、联系电话等做出依法保密的承诺。普查员入户时与普查对象现场签订《保密承诺书》,并留下监督举报电话,确保普查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6.《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某研究员撰文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争论。”他认为,老龄人口增多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恐。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度提高了。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其生命体征、健康指标、体能发育,明显强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口,仍然可以从事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至于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实属波澜不惊。该研究员还说,面对老龄化社会,引起人们忧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数量众多的老龄人口抚养问题,特别是“421”结构的家庭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但这里有个认识上的误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据某报报道,沿海某市一对退休老夫妻告诉记者说,儿女住得都不远,也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什么,一年都不回家几次。这个说忙着开会,那个说正在外地出差,总之是为了生活在奔波。无奈之下,想出了怪招:“既然他们怕回家耽误挣钱,那么干脆我们就给他们开工资,‘有偿回家’。一个月支付1000元,‘工作’就是每周回家陪我们吃顿饭,如果能经常带孩子回来,月底还有‘奖金’。” 两天后该报又报道,该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内地某市打工的张某的电话,说连续一个星期往父母家打电话均没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请求民警到父母家中看看。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张某父母家中,发现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 该报记者还获悉,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接待一些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老年人,内容多为消费投诉、家庭纠纷、财产公证、再婚、立遗嘱等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经过调解,大部分老人的问题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7.某报2010年9月的两则报道。 80后小夫妻的窘境。今年30岁的C女士没有料到,在她眼里正当年的父母这么早就遇到养老难题。8年前,从老家的一所大学毕业后,C女士来到天津,英语专业的求学背景让她很快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年后,她与同为异乡人的L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7年,两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处80平米的公寓。不久又升级做了父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结构,即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像很多“421”结构的平凡家庭一样,他们忙碌而幸福着。但今年年初,C女士60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她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每月两千多的医药费,实在承受不起,更令她心疼的是,妈妈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父母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她。她和丈夫商量,想把父母接来天津,送到小区附近的养老院,但小两口每月的工资收入8000元,在同龄人中虽不算低,但除去房子月供后只剩4000元,再刨除各种必须支出,几乎是个“月光族”,哪还有钱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令人尊敬的好护工。Z女士原来是某社区的清洁工,后来社区成立了福利中心,她便做了特殊护理工。去年她参加了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