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篇)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900446

大小:419.07KB

页数:28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1 2020 政府工作报告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汇编 目 录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2 17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3 43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4 70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5 100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6 129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7 153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8 185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9 207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10 236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11 248 — 9 —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1 网络 政府 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 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 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 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 务,坚定不移“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突出重点区域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工作落实,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双胜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取得新成效。全年预 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60 亿元,增长 5;规模工业总产值 716 亿元,增长 5;规模工业增加值 200 亿元,增长 4.7;固定资 产投资 150 亿元,下降 29.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31 亿元, 下降 6.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9 亿元,下降 4.76;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7 亿元,增长 1.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12.2 亿元,增长 4.2;实际利用外资 0.8 亿元,增长 3.7; 进出口总值 33 亿元,增长 3.5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40854 元和 22359 元,分别增长 2和 6.8。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产业经济逆势而上。 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抓早抓实抓细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经济发展稳定好转。工业率先企稳回升,出台促进“六稳”、加快复工复产等惠企帮扶政策,助力企业化危为机、加快发展, 累计完成工业投资 48 亿元;建筑业持续壮大,新增一级资质企 业 2 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78.7 亿元,增长 3.1。三农基础更加稳固,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加快“345”示范工程、1 个省级特色乡镇、15 个省级试点村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项 目 2.1 万亩,新改扩建 6 个规模生猪养殖场。第三产业活力增 强,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和会展夜间经济,实施项目 106 个, 总投资 146.2 亿元;电商快递量突破 5700 万件,增长 31.7;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 46.6 亿元,销售 50.2 万平方米; 旅游接待 244.8 万人次、总收入 29.2 亿元。 (二)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深化“放管服”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广“企 业+N 秒办”,压缩审批服务事项 470 个,全部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占比提高至 87.4,落实减税降费 8.32 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突破“难、硬、重、新”制约 问题,强化土地、政策、资金等要素保障,获批专项债项目 6 个 8.6 亿元,90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70 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组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事 处,开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提升三创新”行动,编制完 成 3 个工业园区规划,盘活用地 727 亩,首批 16 家增产增效试 点企业产值增长 27,完成技改投资 41.9 亿元,国家级高新技 术企业达到 10 家。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入库“五个一批”项 目 109 个,总投资 657.7 亿元,签约招商项目 66 个,总投资 252.2 亿元。 (三)三大攻坚战成效凸显。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出台应对疫情决胜脱贫攻坚十九条措施,落实干部挂钩帮扶和财政兜底保障,加大产业和就业扶贫力度,全市 19 个贫困村、244 户贫困户、509 个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采砂洗砂、畜禽水产养殖、散乱污企业、海漂垃圾、建筑垃圾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管;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南溪河口生态清淤,建设万里安全生态水系 42.3 公里, 增殖放流鱼虾苗 5 亿尾,推进废弃矿山市场化生态修复,完成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7835 亩,造林绿化 7627 亩,创建“绿盈乡村”54 个,4 个行政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金融风险,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非法集资等行为,不良贷 款率保持在 1以下,政府债务余额严控在核定限额内。 (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坚持“生命至上”,全力落实疫情防控“四早四集中”等 措施,投入 4600 多万元筹措医疗防控物资,引导 12 家企业转产抗疫产品,发动社会力量、爱心人士广泛参与,构筑起抵御 疫情的严密防线。集中财力兜牢民生底线,“三保”支出 24.8 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 64.9,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 28 个, 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 1.6 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6577 人, 完成棚户区改造 452 套。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造小学、 幼儿园 26 所,新增学位 2070 个,落实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政策,被评为教育教学质量高中先进县和初中达标县。医疗改革持续深化,加大中医药等学科培养力度,积极引入高层次医疗人才。养老短板加快补齐,建成 2 个乡镇敬老院、7 个养老机构、24 所农村幸福院,为 7 类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两高一线”“两违”和“百路千村”综合整治,处置“两违”74 万平方米,创建 11 个裸房整治示范村, 完成农房整治 3527 栋,建成镇村公厕 68 座。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加强涉疫场所、建筑施工、房屋结构、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闭环管理,扎实做好防汛抗旱、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开展各类船舶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盗采海砂、跨区作业等违法行为,处置各类违法船舶 330 艘,集中拆解“三无”船 舶 109 艘。强化野生动物交易市场监管,深化食品一品一码溯源系统建设,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 完成中心粮库储备粮轮换任务。 (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筑牢信仰之 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任,深刻吸取个别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案件教训,健全完善市政 府会议及重大行政决策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程 建设、矿产资源、土地收储、财政资金、中介服务等事项。加 快推进省委巡视和省经济责任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处置批而未 供和闲置土地 2977 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自觉 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26 件、政 协提案 50 件,办结率均达 100。 各位代表,2020 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团结拼搏、 砥砺奋进的一年,今年工作目标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 划的顺利收官。 五年来,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7,提前四年实现比 2010 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两番;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翻一番;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工业和技改 投资占比明显提升,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 109 家,连续五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县(市)、连续四年入选全省县域经济实力 十强县(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重点区域加速崛起。 “一江滨两新区”城市功能配套日臻完善,“四馆一中心” 主体完工,烈士陵园等建成投用,宜居宜业的城市风貌展现新颜。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 4 座片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产城融合的新经济增长极强 劲崛起。累计交通投资超 160 亿元,一批重大项目竣工通车, 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对外畅通、对内循环的交通格局基本形 成。 五年来,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市容市貌进一步靓化,新增市政道路 17 公里,停车位 1680 个,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23.4 平方公里,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农村环境进一步优化,整治提 升镇村主干道,全面完成 165 个村庄垃圾治理,新增农村公路 119 公里,创建美丽乡村 36 个。生态保护进一步强化,建成乡 镇污水处理设施 10 座,流域断面、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海洋、土壤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现一级达标。 五年来,群众福祉有效改善。 累计民生支出 152.5 亿元,占财政支出的 80以上,完成为 民办实事项目 116 个,逐年提高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居家养老实现村级全覆盖, 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成功 创建“省级平安县城”。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 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 市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五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这是中 央、省、州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干部群众和社会 各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 向全市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 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 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家、建设者和热心人士表示崇高 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未来机遇和挑战都 有新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疫情影响 深远,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仍然 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和内生动力较弱,产业链层级不高;项目 滚动接续推进总体偏慢,大项目、好项目较为缺乏;城乡区域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 障存在短板,个别领域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对此,我们必 须胸怀“两个大局”,抢抓发展机遇,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更 有效、更务实的措施来应对解决。 二、谋篇布局“十四五”,稳步迈向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是我国的重 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 时代建设的关键转型期,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地区生 产总值达到 830 亿元,年均增长 7.5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 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33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比重达 4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6100 元,三次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主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经济发展高质量。 突出“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围绕“抓龙 头、铸链条、建集群”,实施优化产业结构行动计划,持续“抓大、促转、做优、强配套”,加速形成千亿级健康食品、500 亿级装备制造和 200 亿级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大科创平台建设和人才 引进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多 元化升级。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 化、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互 联网+制造业”,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双循环”格局,构建现代贸易物流体系,支持企业线上转 型,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文化旅游 体育和会展夜间经济融合发展;引导房地产有序开发,实施一 批保障性住房、人才房建设,科学布局乡镇商品住宅小区,推 动房地产健康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六化”发展,严格耕地保 护,大力发展特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