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小城镇人口状况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docx
下载文档

ID:891659

大小:22.04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小城镇 人口 状况 户籍制度 改革
小城镇人口状况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小城镇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主要的研究成果是通过开展小城镇,用“离土不离乡〞的方式解决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然而在80年代中后期,随着“民工潮〞的出现,“离土不离乡〞的局限显得突出。近年来政府对城镇化日益重视,希望通过在小城镇实施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中国的城镇化。 要了解小城镇对周围农村开展的作用,了解小城镇的人口容量,就必须研究小城镇的人口问题。也只有对小城镇的人口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可能对小城镇的户籍制度改革有清楚的认识。 一、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回忆 1992年公安部出台的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的通知,决定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范围是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等,对象是外商亲属、投资者、被征地的农民。在这一根底上,1992年XX省政府出台了“XX省地方城镇户口〞政策,其他大局部地方采取的是“蓝印户口〞这种更加机动的户籍政策。蓝印户口是一种介于正式户口与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因使用的印章为蓝色而得名。拥有蓝印户口的人根本上可以享受正式户口的利益,但是要经过假设干年后才能够转变为正式户口。最早采用蓝印户口的以中小城市居多,在一些地方的小城镇也实行蓝印户口。蓝印户口的条件和价值与城镇的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镇地位越高,得到蓝印户口的条件也越高。 1997年在全国近400个小城镇进行户籍改革试点。从1998年开始,各地逐步开放小城镇户籍。在这方面,中西部地区开放的步伐迈得比较大。例如1998年XX省在2023个小城镇进行试点,在XX省公安厅的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中规定,在小城镇中有合法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稳定的生活来源,有合法的固定居所后居住满两年,就可以办理小城镇的常住户口,并且不允许收取城镇增容费。 2022年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开展的假设干意见,规定对县级市市区及以下的城镇,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对小城镇户籍的开放速度也相应加速。2022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小城镇的户籍改革进一步放宽,至此绝大多数小城镇的户籍根本上对农民开放了。 在开放小城镇户籍这场改革中,对开放户籍促进城镇化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其实从1997年开始小城镇的户籍试点改革到现在,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并没有明显的增强,没有出现大量农民迁入小城镇的情况。例如1999年在安徽涡阳县竟然要把城镇户籍以每个600元的价格摊派出售[2]。XX省小城镇的户籍开放后,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在一些改革试点小城镇竟然没有一个人申报[3]。为什么小城镇的户籍改革没有引起大的反响,这从小城镇人口状况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小城镇人口状况 关于小城镇的人口统计比较混乱,不同的资料来源有出入。资料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统计口径问题,按照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一个镇人口的身份至少有两种类型,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在一些镇中那么可能还有“自理口粮人口〞、“蓝印户口〞、“地方城镇户口〞等等。按照户口所在地又可以划分本钱地人和外来人口,而外来人口中又可以划分为办理了暂住手续与没有办理的两类。按行政区划来划分镇人口,时常会产生误导。因为大多数小城镇的管辖范围都比较大,包含了大量的农村,容易夸大小城镇的人口规模。目前小城镇的范围界定也有待完善,因为在一些地方,随着小城镇的开展、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工业的开展,镇与周边农村在地理上已经连成一片,如果用原来的行政区域来计算小城镇的人口规模那么容易缩小其实际的人口数量。鉴于上述情况,在本文中对小城镇人口的描述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只能是一种概况性的介绍。 表1与表2是来自不同资料的全国性小城镇人口资料,表1是历史性的回忆,表2是时间剖面的状况。表2的资料并不完整,缺了接近2022个镇的数据,占当年全部城镇数量的2023%。如果比较两张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在平均人口规模上有比较大的差异,而在平均非农业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比较小,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统计范围的不同,前者是用镇行政区划统计,因此规模偏大,后者用建成区,因此规模偏小。由于农业人口大局部居住在镇的建成区外,用行政区与建成区不同口径统计导致的差距比较大。又因为非农业人口主要集中在镇的建成区内,所以用行政区与建成区不同口径统计导致的差距相比照拟小。上述的两个资料都有缺陷,但是相比之下用建成区统计的资料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表1局部年份小城镇根本情况 附图 [2]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2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年. [3]中国人口年鉴(198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根据表2中的数据,从60年代初期开始到改革开放前的20年间,全国小城镇在数量和人口规模上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小城镇的数量从1980年缺乏3000增长到1999年接近2万个,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023.5%;人口规模从5693万增加到37637万,平均每年增长率也为2023.5%。虽然近年来小城镇有较大的开展,但是分析一下却可以看出小城镇开展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作为小城镇主体的非农业人口,从1980年到1999年的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8%,扣除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因素,小城镇的非农业人口迁移增长率实际上是很低的。第二个是在1980年平均每个小城镇有1.5万的非农业人口,到1999年平均每个小城镇的非农业人口不到4000人。小城镇非农业人口规模的缩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局部人口规模大的小城镇开展为小城市,二是新增加的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小,三是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大量在小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业人口〞没有被成认是非农业人口。 表21999年各地带小城镇人口情况人/个 地带平均人口平均非农业人口平均劳动力人数平均企业人员数 东部5842241531551516 中部51192378 2489857 西部331214601676505 全国50202321692612120237 说明。①共17260个镇资料,根据这些镇的资料计算,下同。 ②此表的人口指的是镇区的人口。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22,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年。 前几年大量的县城转变为城市,导致剩下的小城镇人口规模普遍不大,全国大约70%的小城镇的人口规模不到5000人,非 农业人口规模不到2022人。小城镇人口规模超过2万,或非农业人口规模超过1万的小城镇,占全部城镇的比重在3%左右。从空间的角度看,小城镇的人口规模以东部地带为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例如东部地带小城镇平均人口规模比西部高76.4%,东部地带小城镇平均非农业人口规模比西部高65.4%。根据17260个镇的资料,在人口规模最小的2022个镇中,约50%在西部地区。 表31999年各地带小城镇人口规模分布% 附图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22,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年。 表41999年各地带小城镇非农业人口规模分布% 附图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22,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年。 由于大局部小城镇人口规模小,只要增加几千人就可以让不少城镇人口倍增,由此带来生活环境恶化,就业时机减少等问题,因此短期内大多数小城镇人口增长的空间不大。 三、小城镇人口中实际非农业人口估算 在前面谈到小城镇开展过程中,大量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人口〞得不到成认为合法的非农业身份,这局部人在目前的城镇人口中占相当大的一局部。同时在局部小城镇中存在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在有资料的城镇中,有1226个镇的企业中的就业人数超过有当地户籍的劳动力人数,说明大量外来人口存在。这种情况以东部居多,数量最多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和重庆。如果大量实际从事非农业工作者的身份得到确认,对城镇户籍管理有益,这些城镇将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表5企业人数超过镇劳动力总数的城镇分布 地区数量(个)比重(%) 东部65053.0 其中:江苏14311.7 广东14812.1 中部27022.0 西部30625.0 其中:重庆13511.0 全国122620230.0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22,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年。 到底小城镇中有多少人口应该属于非农业人口,这是无法准确答复的问题,因为在小城镇中,有些家庭内部的成员可以分别从事农业与非农业工作,也有相当一局部人是同时兼职农业与非农业。不过还是可以对目前小城镇中实际非农业人口规模作一大概估计,下面是估计的公式: 期望城镇非农业人口=1.8×(企业人员数+劳动力人数×0.1) 这一公式的根本思路是。第一,按目前中国城镇的实际情况,每个非农业劳动力供养1.8人(包括劳动力本人在内);第二,在一个镇内部的劳动力中至少有2023%的人是从事行政管理、文教卫生、商业和效劳业,应该说2023%这一比重可能偏低。用这一公式计算出的城镇非农业人口规模,本文称为期望城镇非农业人口。表6是根据公式计算的结果,从中可知全国小城镇中,实际属于非农业的人口要比统计数多50%左右,其中东部地区大约多70%,中西部那么在30%左右。要强调的是这些期望可在小城镇增加的非农业人口中,70%以上在东部地区。 从期望可增加的小城镇非农业人口数量上看,除了局部地区之外,小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并非是无限的,它受到小城镇就业条件的限制。除了少数以交通、旅游、集市贸易为主要产业的小城镇之外,大局部小城镇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企业开展的制约,只要没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企业存在,让小城镇人口大开展是空中楼阁。根据表2中的数据,全国平均每个小城镇只有大约202300人的企业员工。东部地区多些,平均有1500人左右,西部平均只有500人上下。而从表7的数据中可知,全国接近40%的小城镇中,企业员工数量缺乏250人,在西部地区这一比重是接近60%。从企业情况看,目前大局部小城镇容纳大量人口就业的前景并不乐观。 表61999年各地带小城镇非农业人口增长潜力万人,% 地带实际非农业人口期望可增加期望可增加非 非农业人口①农业人口比重② 东部193513202367.6 中部118933428.9 西部62023728.5 全国3744182048.6 注:①期望可增加非农业人口=a类城镇的期望非农业人口-a类城镇的实际非农业人口 a类城镇指的是:期望非农业人口>实际非农业人口的小城镇 b类城镇指的是:期望非农业人口<实际非农业人口的小城镇 ②期望可增加非农业人口比重=期望可增加非农业人口/实际非农业人口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22,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年。 表71999年各地带小城镇企业员工人数规模分布% 附图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22,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年。 从期望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小城镇企业规模的分析中可以得知,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以让一些实际上已经在小城镇工作的人得到户籍,但是靠这类人口来增加小城镇人口的作法在东部地区可以比较有效,在中西部地区的效果不大 四、关于小城镇人口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讨论 在对小城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