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教育人才工作会议致辞.docx
下载文档

ID:866114

大小:44.18KB

页数:3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育 人才 工作会议 致辞
教育人才工作会议讲话 教育人才工作会议讲话 (一):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20230周年大会上还强调指出: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开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清华大学认真贯彻党的人才工作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队伍有力推动了一流大学建设,已经建成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立足培养,促使中青年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我校把培养中青年教师作为重要任务,实施了根底研究青年人才支持方案和中青年领军人才支持方案,给予入选者多方面支持。 健全竞争鼓励机制,先后设立学术新人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骨干人才支持基金,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教学效果评估。深化教学科研管理改革,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术创新团队。加强指导,注意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锻炼成长。改革分配制度,对35岁以下第一聘期教师发放专项津贴。单独设正高级择优岗位,为特殊人才预留渠道,促使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近年来,我校成长出一大批中青年领军人才。2023年以来,薛其坤、张希、孟安明、王光谦、程京均40多岁就中选院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总设计师张作义,获国际互联网最高奖乔纳森波斯塔尔奖的吴建平,两获国家科技一等奖的康克军,获国家教学名师奖的袁驷、吴庆余、李艳梅、孙宏斌等,也都是我校中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 二、抓住机遇,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利于优化队伍结构,促进不同学术文化的交流,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我校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开展和学校条件不断改善的机遇,积极参与实施千人方案,加大引进力度,先后出台加强十一五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实施方法,吸引了一批国际学术大师和国外名校的教授、副教授全职来校任教。 我校通过以人才引进人才等观念创新和制度改革,力争资源提前配置、平台对接,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在启动经费、薪酬、研究生名额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支持,对特殊人才实施协议工资。开展高水平团队青年人才引进及聘用试点,设立特别研究员、特别副研究员等岗位,打造学术特区。 学校注意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促进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积极吸引优秀人才,推动高等研究院迅速开展。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教授主持创办了理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美国工程院院士萨文迪教授受聘工业工程系首任系主任,十年来带动清华进入了该领域国际前沿。 三、坚持党管人才,不断推动人才工作改革创新 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我校形成了切合实际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学校还成立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各院系也成立人才工作小组,加强全方位效劳,促进人才全面成长。在党组织的感召和培养下,长江学者王向斌、百人方案人才顾春伟等一批优秀人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按照一流、竞争、流动理念,我校不断深化人事人才工作改革,建立健全评价、选拔、考核、鼓励机制。按学科特点分类管理,优化人才评价标准和考核周期。在岗位聘任和人才引进时,注意发挥教授的学术评价作用。以教学科研系列教师队伍为重点,探索分系列管理。对各类人才都加以有效鼓励,充分调动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的积极性。 在促进引进人才学术开展的同时,学校大力支持他们推动院系、学科的人才工作与管理改革。施一公教授回国三年来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结构生物学中心,在科学、自然和细胞等顶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在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后锐意改革,以国际化、竞争性、高效率为原那么,以具有流动性的聘任制度为特征,积极建立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人事制度。 在百年办学的历史新起点上,清华大学将认真贯彻胡锦涛七一讲话和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按照全国教育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人才、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开创人才工作和事业开展的新局面。 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推进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高枫 广西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对广西意义重大。2023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实施了为期三年的职业教育攻坚。2023年3月,教育部与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广西职业教育开展尤其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抓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化 一是出台编制标准。2023年,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公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对学校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员结构、编制使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将工作人员分为专任教师、教辅人员等四类,对各类人员构成比例做出明确规定;实行实名制、非实名制以及分段累计的方法确定编制标准,满足了职业学校灵活办学、吸纳企业行业专家到校任教的需求。 二是标准职称评审。出台有关政策标准统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对属于同一层次类别教育的师资提出了相应的标准要求,职教教师职称评审有了统一、专门的评定标准,此项政策惠及在职教师2.05万人。 三是改革岗位设置。在中职学校设置辅导员岗位(专技岗),重点解决招就人员岗位需求。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原为工人身份的实训人员,取得技术职称可转为技术岗位,2023年以来,已解决了1141个实训教师岗位。 四是完善培训机制。公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方法、中等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培训暂行规定等一整套教师培训管理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中职教师培训机制。 第二、抓体系建设,夯实教师专业化开展根底 一是加强基地建设。通过工程招标引入竞争机制,培育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目前,我区依托条件较好的高校建立了4个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并依托高校、职业学校和企业组建了19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二是创新培养培训模式。职教攻坚以来,我们探索实施具有我区特色的培养模式,创新四年制师资班、3+2、3+1和4+1等模式,并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免费中职师范生,每年共培养双师型教师600多名。同时,组织实施了中职师资素质提升方案,按照分层、分类、分岗的原那么,对中职专任教师进行了一轮全员培训。 三是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组织开展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立项研究,并对中职师资培养培训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组织开发了两套教材,包括5本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开展丛书和3本中职师资教育类教材,目前教材已应用于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当中。 第三、抓经费投入,大力开展教师培训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国家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2023-2023年共派出756名中职骨干教师到国家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其中派往国外培训25人。同时,利用中央资金面向社会聘请173名能工巧匠到中职学校兼职任教。 二是加大自治区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省级工程的主渠道作用。我区实施骨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国外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职教名师培养工程、桂台联合培训职教师资工程、远程培训工程等,每年投入202300万元用于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职教攻坚期间,共培训中职各学科骨干教师达1.15万人次,其中仅2023年就培训4405人。 三是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国际合作。2023-2023年,我区与新加坡合作开展中职师资培训工程,在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的资助下,共计派出333名中职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培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派人出国学习最多的工程。 尽管我们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家的要求相比,与兄弟省区市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改革。改革教师资格考试方法,逐步建成专门的中职教师资格认定体系,使教师资格考试、认定更加符合职教特点。 二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加快推进核定教师编制工作;继续推行订单式培养专业教师,深入开展免费中职师资培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提高培养培训质量。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推进基地与职业学校深入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开展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搭建起多方合作、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立交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中职师资培养培训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根底教育又好又快开展 XX省教育厅厅长鞠维强 福建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开展战略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2023年,省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改善教师待遇等方面集中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措施。2023年,召开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全省中小学教师工作会议,全面规划新时期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蓝图。 一、加强师德建设,标准教师从教行为 持续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引导广阔中小学教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标准,积极践行高尚师德。出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方法,明确规定师德考核一票否决的20种情形,使抽象师德有了具体评价标准和考评方法。广阔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蔚然成风,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黄金莲、全国道德模范阮文发等一大批模范教师。 二、创新补充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将农村、县镇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标准提高到城市水平,实行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并核增6500个编制用于补充农村紧缺师资,确保农村学校有编可补。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方案,省财政每年投入1500万元,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实施经济困难县补充农村学校教师资助方案(即特岗方案),省财政5年内拟投入1.35亿元,按每人每年1.5万元标准,连续三年资助其工资性支出。实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全省统一公开招聘,近三年新补充中小学教师1.7万名,其中农村紧缺学科教师9000多名,有力地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三、推进教师交流,均衡配置优质资源 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制度,创新教师管理模式,实行教师工资待遇制度、编制标准、岗位结构比例、招考聘用、考核方法、退休管理和效劳等六统一,缩小学校间教师配置条件的差距,组织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全面实施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支)教效劳期制度,要求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及参加特级教师评审应有农村学校任(支)教1年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以上的经历。全面推进城镇学校与农村中小学对口支援,双方开展联合教研、观摩交流、互派师资挂职锻炼。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组织实施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方案,5年全省投入3亿元,对全省15万农村教师(校长)免费轮训一遍。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建立一批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名校长的带动辐射作用,推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强化教师岗位培训,配合做好国培方案-示范性教师培训工程,深入开展教育技术能力、班主任、高中新课程和农村紧缺学科教师转岗培训。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会同省总工会举办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单位和教师分别授予省五一先锋岗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营造切磋技艺、比学赶超气氛。 五、建立鼓励机制,激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