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docx
下载文档

ID:829959

大小:25.39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开展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建设 认识
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根据我国城乡关系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统筹城乡开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异,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先后到湖北、河北、江西等地农村调研,专题就农村建设问题与农民群众进行座谈,听取地方干部的意见,形成了一些初步想法。结合调研情况,现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谈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开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20世纪50年代,我国也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其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文件中,也屡次提到要建设新农村。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围绕实现小康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农村小康建设的热潮,名称各异、内容多样、侧重点不同的各种农村小康示范村、文明生态示范村、农村家园建设方案等在各地纷纷涌现,向广阔农民昭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进入关键时期,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开展,党中央重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重大,有着特殊的背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开展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要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不仅成功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彻底辞别了粮食短缺时代,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广阔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同城市日新月异的开展相比,我国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农村根底设施薄弱,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开展滞后,农村公共效劳体系不健全,农村建设凌乱无序,脏乱差现象严重,整体村容村貌落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农村旧习俗还普遍存在,等等。没有农村的小康,全国小康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开展,缩小城乡差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由于受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影响,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层面上,我国存在着重工业和城市、轻农业和农村的倾向。在公共财政的分配体制上,重点关注城市和市民,无视农村和农民,造成城乡社会资源占有差距扩大,农村公益事业长期靠农民自力更生进行建设,公共财政逐步将农村和农民边缘化,导致农业和农村开展远远滞后于工业和城市,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居民,城乡开展差距扩大。在调研中,我们问农民朋友“向往不向往城市生活〞,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答复“向往〞;当问及为什么向往时,他们的理由往往集中在以下方面,如城里人住楼房,干净舒适;城里人有天然气,做饭不用烧柴;城里人既有自来水,又有排水管道,洗衣、做饭、上厕所都方便;城里人可以每天都能洗澡;城里人有柏油路,晴天雨天都好走;城里小孩上学条件好,城里人看病方便。等等。这些答复虽然充满感性,但农民对城市生活淳朴的向往恰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的城乡差异——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差异是最直接和最集中的表达。因此,从统筹城乡开展的角度考虑,就必须要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效劳职责,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开展新农村建设,是适应农业开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产品供给绝对短缺阶段的结束,我国农业开展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农业开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已经从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由于农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下降,农业的收益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农业的要素投入结构正在发生资本替代劳动的明显变化,农业投入边际报酬递减,农业生产本钱呈加速上升趋势。在农业收益率下降和农业本钱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农业和工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随着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者转移到非农产业,对农业生产、农户和农村活力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如何防止农业萎缩和产业断裂,促进工农业协调开展;如何防止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引起的农村凋敝和社会分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开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开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开展新农村建设,目前时机已经成熟,具备了较大规模建设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目前人均gdp已突破202300美元大关,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支持的条件。新阶段不能再走剥夺农民、牺牲农业、无视农村的路子,必须摆脱城乡分割、重工轻农的开展模式,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公共财政的安排,必须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和让亿万农民充分分享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成果的根本理念,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真正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广阔的农村,解决政府公共财政长期缺位问题。因此,国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引导和组织亿万农民开展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是完全可能的。近几年来,国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对能够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农村公路、人畜饮水、农村水电、农村沼气等“六小工程〞的支持力度,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XX省XX县区、河北XX市、江西XX市还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各类资金,陆续开展了农村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试点等工作,得到广阔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同时,通过工程建设,在投入、建设和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方面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因此,从总体上看,新农村建设已经根本具备了较好的认识根底和实践根底。紧扣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目前,农村开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村生产力开展,在于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化解“三农〞矛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前提。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怎么定义。现阶段的建设内容和重点是什么。这是一个必须答复和界定清楚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塑造农村新风气、建设和谐农村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应包括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重要方面,即通过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农村水电道路通达、饮水卫生平安、村庄庭院绿化、厕圈卫生整洁、垃圾堆放无害、根底设施完善、教育时机平等、医疗条件良好、文化生活丰富、村民自治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从当前农村建设现状和广阔农民的迫切需要出发,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应突出以下重点和建设内容: 一是从广阔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目前,全国还有8%左右的行政村不通公路,中西部地区大多数村根本没有硬化路;全国2.4亿农户中还有一半没有通自来水,还有数千万农村人口饮用水没有到达卫生平安标准,无电人口也还有几百万户。绝大多数农村根本没有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广阔农村的环境和村容村貌急待改观。要继续加大农村道路特别是村内道路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平安问题,加强以“一池三改〞为根本内容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太阳能、风能和小水电。建设垃圾收集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搞好村庄绿化,实施乡村整治,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建设住宅。 二是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支持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开展。目前农村社会资源占有率低。农村教育方面,农村人口中还有不少的文盲,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比例较高,农民受教育时机大大低于城镇;农村卫生方面,全国80%以上的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在城市,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只享有缺乏20%的公共卫生资源。另外,在社会保障等方面,农民所享有的政府福利存在被边缘化倾向。为此,要优先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卫生所(室)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效劳,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农村播送电视覆盖率,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民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三是健全村民自治。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体制不健全,广阔农民在处理公共事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合作组织还相当缺乏,力量薄弱,导致当前农村基层经济社会运转效率低下。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农民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把握新农村建设中导向性和原那么性问题,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塑造农村新风气,促进农村和谐。 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前应防止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要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一个筐,把有关农村开展的各方面事情都包罗进去,导致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背离了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初衷和目的;二是要防止不分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从农民群众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去开展工作,影响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阻碍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三是要防止重走过去的老路,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一场政治运动,采取层层压指标、搞考核,不切实际盲目攀比的做法,把好事办成坏事。 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妥善处理好当前重点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刚刚跨越温饱线,实现总体小康目标。要实现16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需不懈奋斗,构建和谐社会更需付出长期努力。同时,解决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整体素质和富裕程度差距悬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落后等问题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因此,要克服追求短期政绩、企求在短时间内就想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急躁冒进思想。坚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谋划长远目标,抓好当前急需。既要反对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急性病〞,也要反对畏难不前,消极应付的“慢性病〞。要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坚决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深入。 二是要循序我国城市化演进的客观规律,妥善解决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口逐步向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转移的趋势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的趋势不可防止,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开始,就要充分考虑这一开展趋势对我国未来农村开展演变的影响。在广阔山区和丘陵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农村人口大规模的集聚生产生活不太现实,可以自然村和村民小组为单位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广阔平原地区,要把村镇规划与推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转移有机结合起来,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房舍的拆旧建新结合起来,防止出现的新的“空心村〞和“无人村〞现象。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即使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0%甚至70%,在今后相当的一段历史时间内,仍会有5亿人口居住在农村。为此,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减少农村人口的同时,仍然要始终重视农村建设问题。 三是要正确把握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建设现代农业,开展农村经济,维护国家粮食平安,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任务。从外表上看,开展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落后面貌,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并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有人会问,是不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变了呢。应当看到,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减免农业税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