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北京故宫导游词介绍5篇.docx
下载文档

ID:799798

大小:23.25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北京故宫 导游 介绍
北京故宫导游词介绍5篇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北京故宫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协助。   北京故宫导游词介绍(1)   各位朋友,穿过午门,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故宫中这进院落确实是太和门广场。首先我们看到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曲折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确实是内金水桥。它们意味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妙的质量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后流入午门东侧筒子河,全长2100米。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宫中营建用水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分隔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壮中不失秀美。   跨过金水桥,这片广场曾经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点。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即前朝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到百日,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处理国家朝政。清朝人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和“。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分别为昭德门和贞度门。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故宫中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太和殿广场根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敞,气概非凡。中间御路铺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包容近7万人。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严重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盛大的大朝礼。   大家请看,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高台基,呈土“字形,俗称三台“。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特别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些小龙头实际上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假设细心看会觉察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特别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三重台基承托着雄伟的三大殿,这确实是故宫的中   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南部,各位能够先在这里留个影,然后我们就去参观太和殿。好!如今我们面前这座高台上的雄伟建筑确实是太和殿,也确实是民间所说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皇权的意味。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重建后改称皇极殿。清初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改造,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传中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面积约2377平方米。它是紫禁城乃至全国现存的、、尊贵的宫殿,也是现存的中国宫殿建筑中规模的一座。太和殿在明清两代是举行大朝礼的地点。   每逢元旦、冬至、万寿,即皇帝生日这三大节及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金殿传胪等严重活动都要在太和殿举行盛大的庆典。此外,冬至圜丘坛大祀、孟春圜丘坛常雩礼、孟春祁谷坛前一日,皇帝也都要在太和殿阅视祭祀祝版。大家请抬头看太和殿的屋顶,太和殿屋顶是采纳古建筑中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屋顶正脊上两头的这两大琉璃构件叫大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的意思。除了装饰性,它的有用功能是密合殿顶正脊和垂脊的交会处,以防风雨侵蚀。   这两个大吻高3.4米,宽2.68米,重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是现存古建中的吻。太和殿殿顶四面坡的筒子瓦上镶有琉璃帽钉两排,垂脊上还有10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前是骑凤仙人。脊兽和帽钉既有装饰性又有有用性,它们起着固定屋顶琉璃瓦的作用。在我国古代,脊兽的数量按照建筑物的等级上下而不同,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太和殿的脊兽共有10只,全国只有故宫的太和殿是如此。此外,太和殿装饰用的彩绘也是等级的金龙和玺。   如今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登上高台来看看太和殿的内部陈设。太和殿由72根巨柱支撑,其中66根大红漆柱分布两侧,6根沥粉贴金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大殿内的地上是金砖漫地“,这种金砖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是专门为皇宫烧造的细料方砖。之因此叫金砖,是由于这种砖烧制时间130天,质地细密,敲之有金石之声。太和殿内的主要陈设是皇帝的宝座。宝座位于二米高的须弥式地平床上,通体雕以金龙,椅子后面是雕龙金漆的七扇屏风。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接着使用。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西式靠背坐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库房内觉察了宝座的残件,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整修,终于恢复了宝座原貌。   如今请大家抬头看,宝座的上方是蟠龙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局部组成,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井内蟠龙俯首向下,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寓意下面宝座上的皇帝是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人。藻井的设置一方面是衬托帝王的尊严,另一方面还有镇火的含义。   好,再来看宝座前方,大家能够看到宝座前设有脚踏、香筒、角端、仙鹤、宝象等。香筒是皇帝上朝的时候用于放置檀香的,通过燃烧着的袅袅的香烟,衬托出一种神奇的气氛。再来看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那么意味社会和政权的稳定,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意味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看作是一种长寿鸟,意味着江山长存。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如今,让我们转过头来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龙头乌龟和一只铜鹤。龟鹤都是祥瑞长寿的动物,摆在这里有千秋万代的含义。再细心观察一下,大家可能会觉察,龟鹤实际上是香炉,龟鹤背上有一块能够开启的盖子,里面能够放香料,上大朝时燃香用,届时香烟从龟鹤口中逸出,衬托了一种神奇庄严的气氛。此外,在太和殿丹陛的东南角还设有日晷。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从晷盘中心垂直穿过。自古以来,皇帝就有向天下公布历书的责任,因此日晷的设置是国家的重器之一。太和殿西南角设有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放置在这里意味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这两件陈设意味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此外,在太和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每口重约2吨。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听说这么大的太平缸需要用黄金100两。不幸的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如今我们还能够明晰地看到缸身上留下的刀刮痕迹。太平缸的主要用处是储水,以备日常洒扫庭院、防火之用。据记载明朝时有热水处太监在每年的小雪季节,便给缸加盖,缸座底下加铁屉,用来生火,以防止缸内的水结冰,清朝时也是如此。紫禁城内如今共有明清两朝遗留下来的铜质及铁质太平缸308口,其中鎏金铜缸18口。   以上确实是太和殿的情况。我刚刚说了,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点,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要选良辰吉时,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降临呢确实是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那我们如今就去看看!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正处于土“字形须弥座的中部。殿为方形,四角攒尖,鎏金宝顶。中和殿在明朝初年称为华盖殿,嘉靖年间改称中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表达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在明清两代,凡遇到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内阁、内大臣、都察院、翰林院官员及侍卫人员的朝贺。假设遇到皇帝亲身参加方泽、太庙、社稷及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等严重祭典的时候,皇帝还要提早一天在中和殿阅览祝文以表示尊敬慎重。每年仲春时节皇帝在去先农坛行耕礼时,也会亲身到中和殿阅览祝文,检查种子和农具。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它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后部,为重檐歇山顶。明初永乐年间这里叫做谨身殿,嘉靖时改为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保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一样,意思是统治者应该保持天人合一,维护万物的平衡。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处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时,每逢除夕,皇帝在这里举行宴会,宴请外藩王公。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到了乾隆皇帝以后,保和殿又多了一个用处,成为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地点。   大家随我往后走,大家看,在保和殿后的台阶上的这块石雕丹陛,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造特别精巧,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这是紫禁城内的一块石雕丹陛,采自北京房山境内的大石窝。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完毕,如今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作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感谢大家!   北京故宫导游词介绍(2)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宁寿全宫。明朝时这里是一个面积特别大的空阔区域,只零星分布着几组供养已经去世皇帝的妃嫔的宫殿。清朝时对这里进展了大规模的改造。初是康熙皇帝为了给皇太后养老,把这里改建成了比拟完备的宫殿区。乾隆年间,清高宗弘历为了归政后有个地点养老,又对这里进展了大规模的修葺,增建了宁寿宫等建筑。但乾隆归政后并没有过来居住,此后,这组宫殿空置了百余年。直到光绪年间,为了给慈禧养老,花了60万两白银对宁寿全宫进展了修缮。慈禧晚年大局部时间都住在这里。宁寿全宫这组建筑实际上确实是微缩的紫禁城。皇极殿、宁寿宫为前朝;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为后廷;宁寿宫花园为御花园。而且,宁寿全宫的东路有紫禁城内的戏台畅音阁。   九龙壁位于皇极门前,是宁寿全宫的照壁。这座九龙壁宽29.4米,通高3.9米,由270块各色琉璃拼接成的九条巨龙,跃海腾波、形态各异。从东面数第三条白龙腹部的一块构件是用木头钉上去的,听说这块琉璃当时烧坏了,工匠想出了这种补救方法瞒过了检查的官员,防止了一场灾害。如今国内共有3座明清时期遗留的九龙壁,另外两座分别在山西大同和北海公园,而皇极门前的这座是三座中精巧的。   穿过皇极门,我们就来到了皇极殿。皇极殿始建于康熙年间,初名宁寿宫“。乾隆年间仿乾清宫规制改建,并改名为皇极殿“。这里是乾隆皇帝预备等本人当太上皇时,接受百官朝贺或举行典礼的地点。乾隆六十一年,即嘉庆元年,在这里举行了的一次,也是后一次千叟宴。当时乾隆已经退位,实为嘉庆元年,但在紫禁城内仍适应用乾隆的年号,直到乾隆去世。清代前后共举行过4次千叟宴。次是在康熙五十二年,清圣祖玄烨60大寿,地点在畅春园;第二次是康熙六十一年,地点在乾清宫;第三次是乾隆五十年,地点在乾清宫;第四次是乾隆六十一年,地点在皇极殿。   皇极殿后面是宁寿宫,建于明代,康熙年间修葺,乾隆年间仿坤宁宫重建。   宁寿宫再往北是养性殿。养性殿建于乾隆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