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杂志浅谈小学书法课程的阶段设计书法艺术足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被称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虽然在中国人书写汉字的历程中出现了硬笔代替毛笔、键盘代替手写的进步,但几千年的书法传统并没有消逝,相反那么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代中国的书法教育空前繁荣,全国近50多所高校有了书法专业,并出现了书法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写字教育,并将写字教育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全国有局部中小学相继开设了书法课,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市级书法特色学校,学生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都要接受书法教育。由于学生接受毛笔教学非常早,要让儿童能够喜欢书法,从启蒙到入门、从入门到写得出色并非易事。通过多年书法教学,我认为学生在小学六年的阶段成长中,书法教育的课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一、一二年级隶书入门,儿童启蒙阶段传统的书法教育观认为,书法应从楷书入门,但实际情况是:楷书要求甚高,低龄儿童难以入门,久之会失去对书法的兴趣。我们认为很小的学生可以从隶书入手,隶书本身也是一种不易学好的书体,但对于新手初学毛笔书法却是容易上手的。原因在于隶书的笔法较楷书简洁,结体横平竖直,小学生一学就有几分像,因此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兴趣的驱动下一个孩子可以将原本以为的枯燥单调的书法学得津津有味。启蒙教育首先要解决学生书写姿势的问题。练字先练姿,没有正确、标准的习字姿势,是不可能写好字的。因此儿童书法启蒙阶段教师要想尽一切方法来教好执笔。待学生将执笔姿势正确掌握后才进行简单的运笔技巧训练,通过拉直线、画圆圈等线条的训练使学生的毛笔能够竖立运行,也就是加强学生对中锋运笔的体验。只有中锋运笔的习惯建立,才有可能为以后侧锋运笔的扩展打下根底,而篆隶类书法无疑是训练线条“中实〞的最好教材。篆书是古文字,难以识记,不宜在学校大面积教学。隶书是今文字,易认易学,可以成为一种入门教材。教学中教师从每个笔画的根本写法人手,结合笔画较少的例字临摹学习,学生会在没有过多困难阻挡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熟悉毛笔的性能,并熟练地掌握起、行、收的书写过程。两年中教师可教学生搞几次集字对联,进行字数较少的古诗集字创作,这样学生会在书写作品的过程中深深热爱上书法学科。至于硬笔,考虑到让孩子接受严谨的楷书造型有违孩子的生理特点,所以暂不作过多的严格要求,学生能做到干净、整齐、平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