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41682

大小:20.54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职业教育 发展 情况 调研 报告
关于县职业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是建设美丽富裕新旬阳的现实需要。为进一步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开展,根据市政协安排,我们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局部镇xx县教体局、人社局、职中等单位,就职业教育开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结合县情实际,抢抓政策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借助社会力量,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开展,创出了特色,树立了标杆,为加快全市职业教育开展作出了积极奉献。 (一)办学起步早,职教规格高。我县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适应经济社会人才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学科设置。1996年,为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科教兴旬〞战略,成立了县职业教育中心。2023年,创立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2023年1月,县职教中心通过了教育部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开展示范学校的验收,是陕南最大的县级职教中心,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居全省县级职教中心前列,被省教育厅专家和领导誉为全省县域职业教育的领头羊。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主、民办职教机构为辅的职业教育体系,拥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023所,其中公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2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8所。 (二)硬件设施全,办学规模大。县职业技术中等学校占地223亩,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拥有各类实训室50余个,校内外实训基地55个,各类实训设备设施2200余台,总价值5000余万元。现有教职工168名,全日制在校生3000余人,年短训学员超过5000人,招生范围已逐步辐射到岚皋、紫阳、白河、汉滨、汉阴等周边县区。学校开设汽修、建筑、电子商务、机电数控、农林牧类等专业,是我县乃至周边县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培训基地和摇篮。 (三)培训模式活,学用结合好。学校依托“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就业再就业〞,积极为工业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开展职业素养、平安教育、技能提升等培训效劳,为经济社会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十几年来,县职教中心先后与安康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理工学院等知名职业院校,采取“2+1〞、“1.5+1.5〞、“3+2〞等模式联合教学。据统计,近二十年来,有15%的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开展,相当数量人员已成为行业中的精英,近2万名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已深深扎根深圳、珠海、苏州、上海等经济兴旺地区。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开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但与上级要求和社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教招生较难。受重视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一局部家长和学生将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作为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认为上职中低人一等,即使进入职中,也不是自觉自愿,而是无奈之选,在同事和同学面前没有面子。另一局部家长还存在“读书无用论〞,只要子女能识字会算账就行,对依靠科技致富认识缺乏,认为在家种地和外出打工照样能生活。致使职中招生困难,学生在校思想波动较大,转学、退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职中招生存在依靠政府下达指标任务完成的问题。 (二)师资力量薄弱。由于我县地处交通闭塞的山区,职教高学历、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导致我县职教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教师呈老龄化,教育教学中既带有很大的普教化成份,又很难摆脱普通教育方式,教育理念跟不上形势开展要求,“双师型〞专业师资力量缺乏,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开展需求。另外,引入企事业单位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兼职授课的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即使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到学校授课,也因浅层的校企合作而未成常态。 (三)专业开展滞后。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逐步加快,以及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企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虽然适时对一些学科专业进行了一些改进和调整,但因市场信息与学校之间灵敏性的差异,一个成熟专业建立周期长、经费投入大、师资力量跟不上等原因,致使职业教育专业调整往往滞后于经济结构变化,专业调整跟不上社会用人的需求。由于县职中历史债务和经费紧张,难以满足新开专业和学科配套经费,致使后续建设资金严重缺乏,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和基地拓展,严重影响教育培训质量。 (四)产教融合不紧。由于当前经济利益格局发生变化,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紧密性还不够好,仅停留在教育教学订单培养上,没有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去与相关企业对接,导致局部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或就业不稳定。由于我县地处内陆山区,在市场信息特别是对沿海经济兴旺地区人才需求的捕捉和掌握上相对滞后,即使及时跟进培养,也会落后于市场人才需求。同时,个别教育工作者思想不够解放,不敢大胆创新,认为只要倾囊传授知识即可,没有深入分析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开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常态。 三、工作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政策机遇,采取得力措施,妥善解决职业教育开展中面临的问题,确保职业教育科学健康持续开展。 (一)加大宣传引导,树立全新理念。一是营造浓厚气氛。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深入总结推广职业教育开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大力倡导新的求学就业观念,不断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同,努力消除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开展职业教育的浓厚气氛,推动职业教育步入科学化良性开展轨道。二是转变思想观念。持续强化正确人才观和择业观,树立“人人皆可成才〞、“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气,引导社会各界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荣耀、技能珍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气,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性人才。三是深化体制改革。打破传统观念,消除思想禁锢,跳出条条框框,牢牢把握效劳开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努力建设旬阳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二)整合优势资源,培育职教龙头。一是争取政策支持,实施培训工程整合。将各类培训工程集中整合到县职教中心,由县职教中心对培训工程进行统筹安排,分别下达年度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方案,再由各培训机构有序组织实施,最后将实施完成情况统一汇总到县职教中心,实行县职教中心调控管理制度。二是积极协作配合,搞好培训机构整合。将县职业中学、县行政学校、县农广校和各类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以及各镇农民技术培训学校集中整合到县职教中心,使各公办民办培训机构成为职教中心的教学点,由县职教中心根据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任务和各培训机构实际培训能力,统一进行力量调配。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培训资金整合。将各类培训工程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那么进行整合,实施资金捆绑打包,统一安排协调,奋力打造旬阳职教品牌。 (三)创新办学模式,提升教育水平。一是搞好县市结合。依托我县职业教育的良好根底,抢抓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机遇,争取市上把我县列入全市资源整合的重点予以倾斜。积极推进职中与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一体开展,形成中职与高职互相促进、互相衔接、优势互补的办学机制,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根据县域主导产业开展规划,在稳固强化现有优势特色专业的根底上,主动跟进转型升级,合理设置急需专业,重点建设一些资源共享、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让学生更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加强名师培养。通过公开考聘、特聘兼职等方式,不断改善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和力量。加大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培训力度,完善“双师型〞教师成长机制,打造一批中、省、市名师。三是努力扩大招生。打破行政区划,制定符合需求、切实可行的招生政策,争取面向全市乃至全省招生,确保学校有稳定的生源。按照“学校原有特色专业保持连续性,坚持与经济社会开展需求密切结合〞的原那么,科学合理设置教学专业,因时施教,因势施教,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推进联合办学,为县域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 (四)积极搭建平台,推动校企融合。首先是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通过成立校企联席会制度、校企联谊活动、创办校企供求信息网等形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广泛开展社会化效劳,积极构建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与就业衔接、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专业社会效劳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其次是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职中的专业优势,探索推行职中毕业证、企业实习合格证的“双证书〞和学徒制培养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实习与就业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引导职业学校与企业“结对子〞、“一对一〞联姻,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实习实训活动,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奋力实现校企双赢。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