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1.100.30 CCS Q 1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 业 标 准
JC/T 2603—2021
生态型混凝土鱼礁
Ecological concrete reef
2021-03-05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JC/T 260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7)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嘉兴学院、苏州市兴邦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嘉兴市方圆公正检验行。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浙江中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舟山市大昌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 学、大连恒翔粉煤灰综合利用有限公司、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舟山恒尊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 苏州科技大学、宁波新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德州学院粉煤灰研究所、青岛理工大学、浙江广天构件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工程技术研究院、舟山市毅正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威海 中恒管桩有限公司、浙江海洋大学、海盐广益建材有限公司、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青岛绿帆再 生建材有限公司、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大连路安建材有 限公司、威海文登慧文绿色材料国际合作创新中心、河北工业大学、文登市恒润管业有限公司、青岛三 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唐山北极熊建材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嘉兴市科拓 科技服务中心、大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盐城工学院、日照市顺风阳光海洋牧场有限公司、青岛昊河建 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红飞、吴国祥、吴党中、蒋元海、毛荣良、水中和、全洪珠、李锋、黄殿武、 陈应华、翟冠杰、姜正平、顾芳艇、万小梅、户广旗、于洪阳、陈嘉奇、宋宇名、桂福坤、郭学武、韩 宇栋、何建明、陈勇、丁忠、陶海波、刘刚、李海涛、李艳、沈焱、方建、周先卿、韦华、刘泽、王恩 茂、周健、薛力梨、刘远祥、宋伟华、韩晓雪、董磊、陈智丰、郑芬、苏照元、张长森、田斌。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工
JC/T 2603—2021
生态型混凝土鱼礁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型混凝土鱼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一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标志、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海洋牧场建设用生态型混凝土鱼礁(以下简称鱼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201 铝酸盐水泥
GB/T 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T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1596—2017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8588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GB/T 14684 建设用砂
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T 17138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8046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 18588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GB/T 20472 硫铝酸盐水泥
GB/T 204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
GB/T 21120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
GB/T 22105.1 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GB/T 22105.2 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GB/T 22105.3 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3部分:土壤中总铅的测定 GB/T 23265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短切玄武岩纤维
GB/T 25176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 25177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GB/T 26743 结构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JC/T 2603—2021
GB/T 27690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 29423 用于耐腐蚀水泥制品的碱矿渣粉煤灰混凝土
GB 31040 混凝土外加剂中残留甲醛的限量
GB/T 35164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石灰石粉
GB/T 50081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HJ/T 412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
HJ 491 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JC/T 474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JC/T 572 耐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JC/T 949 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
JG/T 35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T 152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 206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JGJ/T 384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JTG 3450—2019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SC/T 9416 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SC/T 9416 和 GB/T 858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型混凝土鱼礁 ecological concrete reef
以混凝土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生态性的人工鱼礁。
3.2
空方 hollow stere
鱼礁外部结构几何面轮廓所包围的体积。
单位用“空m³” 表示。
3.3
生态空间率 ecological space rate
鱼礁中,能与水气交流互通,为动植物生存繁衍提供的生态空间占混凝土体积的比例。 3.4
空方率(e)empty rate
单体鱼礁空方体积与混凝土体积的比例。
3.5
表面积率(η) surface area ratio
单体鱼礁表面积与混凝土体积的比例。
4 分类和标记
JC/T 2603—2021
4.1 分类
4.1.1 产品按单体规格分为:小型鱼礁(代号X); 中型鱼礁(代号Z); 大型鱼礁(代号D)。单体鱼礁体 积不大于3(空m³)为小型鱼礁;单体鱼礁体积不小于27(空m³)为大型鱼礁;介于小型鱼礁和大型鱼礁之 间的为中型鱼礁。
4.1.2 产品按配筋类型分为A型 、B 型 、C 型:
——A型为配置无防护层钢筋作为增强材料的混凝土鱼礁,如钢筋混凝土鱼礁;
——B型为配置有防护层钢筋的混凝土鱼礁,包括涂层钢筋混凝土鱼礁,包覆钢筋混凝土鱼礁等;
——C型为配置无金属筋混凝土鱼礁,包括玄武岩筋混凝土鱼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混凝土鱼礁、 植物筋混凝土鱼礁、无筋混凝土鱼礁等。
4.1.3 按鱼礁建设主要目的分类:休闲型鱼礁(XX)、鱼获型鱼礁(YH)、增殖型鱼礁(ZZ) 、资源保护型 鱼礁(ZY)。
4.2 标记
产品按下列顺序进行标记:单体规格、配筋类型、建设目的、产品生产编号和标准号。
示例:单体规格为中型、配筋类型为A型、建设目的为休闲型、产品生产编号为190408(03)的鱼礁标记为:
Z-A-XX-190408(03)-JC/T 2603
5 一般要求
5.1 原材料
5.1.1 一般规定
鱼礁使用的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混凝土增强材料等原材料应对水质无污染,对混凝土生 态性无危害,重金属、甲醛、可释放氨、放射性物质等不超标。
5.1.2 水泥
5.1.2.1 通用硅酸盐水泥应符合GB 175 的规定。
5.1.2.2 硫铝酸盐水泥应符合GB/T 20472的规定。
5.1.2.3 铝酸盐水泥应符合GB/T 201的规定。
5.1.2.4 其他水泥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1.3 骨料
5.1.3.1 细骨料应符合GB/T 14684的规定,海砂应符合JGJ 206的规定。
5.1.3.2 粗骨料应符合GB/T 14685的规定,最大公称粒级不宜超过25mm。
5.1.3.3 再生细骨料应符合GB/T 25176的规定。
5.1.3.4 再生粗骨料应符合GB/T 25177的规定。
5.1.3.5 其他骨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2 掺合料
5.2.1 粉煤灰应符合 GB/T 1596—2017 中Ⅱ级以上等级的要求,且释放氨的量不大于0.02%(质量分 数)。释放氨的测试按GB 18588执行。
5.2.2 石灰石粉应符合GB/T 35164的规定。
5.2.3 矿渣粉应符合GB/T 18046的规定。
5.2.4 钢渣粉应符合GB/T 20491的规定。
5.2.5 硅灰应符合GB/T 27690的规定。
5.2.6 采用其他掺合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在使用前进行试验验证。
5.2.7 外加剂应符合:
a) 外加剂应符合GB 8076的规定;
b) 防水剂应符合JC/T 474的规定;
c) 外加剂残留甲醛量应符合GB 31040的规定;
d) 外加剂释放氨的量应符合GB 18588的规定;
e) 宜选用水性脱模剂,脱模剂质量应符合JC/T 949的规定;
f) 其他外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2.8 水应符合JGJ 63的规定。
5.2.9 混凝土增强材料应符合:
a) 钢筋应符合GB/T 1499.1和GB/T 1499.2的规定;
b) 无机非金属筋应符合JG/T 351 、GB/T 26743的规定,在混凝土中具有30年以上的耐久性;
c) 玄武岩纤维应符合GB/T 23265的规定;
d) 合成纤维应符合GB/T 21120的规定;
e) 耐碱玻璃纤维应符合JC/T 572的规定;
f) 其他混凝土增强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3 混凝土
5.3.1 碱激发混凝土应符合GB/T 29423的规定。
5.3.2 混凝土拌合物应符合GB 50164的规定,预拌混凝土应符合GB/T 14902 和 HJ/T 412的规定。
5.3.3 用于A型 、B型鱼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 抗折强度应不小于3.2 MPa, 用于C 型鱼 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5, 抗折强度应不小于3.0 MPa。
5.4 结构性能
鱼礁的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30年,适宜海洋生物的生长,具有较好的生态性。能发挥设计预定效
果,产生良好生态效益。
6 技术要求
6.1 外观质量和表面状态
6.1.1 外观质量
不应有可见裂缝、空洞、蜂窝、油污等缺陷。
6.1.2 表面状态
表面状态包括尺寸偏差、表面粗糙度,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状态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表面状态指标
单位为毫米
序号 |
项 目 |
指标 |
|
A型、B型 |
C型 |
||
1 |
外形尺寸偏差 |
±20 |
|
2 |
断面尺寸偏差 |
±10 |
|
3 |
表面粗糙度 |
≥0.5 |
≥2 |
6.2 生态空间率
生态空间率按产品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宜按下列要求:
a) 休闲型鱼礁:ε≥5.0m³/m³,η≥13.0m²/m³;
b) 增殖型鱼礁、鱼获型鱼礁:ε≥3.0m³/m³,n≥15.0m²/m³;
c) 资源保护型鱼礁:ε≥3.0m³/m³,η≥13.0m²/m³。
6.3 性能指标
鱼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性能指标
序号 |
项 目 |
指标 |
|||
A型 |
B型 |
C型 |
|||
1 |
抗压强度等级 |
≥C30 |
≥C30 |
≥C25 |
|
2 |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
≥40 |
≥25 |
一 |
|
3 |
抗氯离子渗透性* |
电通量法/C |
≤2000 |
≤2000 |
- |
交流电测量方法, 电阻率/Ω ·m |
≥180 |
≥180 |
一 |
||
4 |
抗硫酸盐侵蚀性/% |
≥KS90 |
|||
5 |
鱼礁混凝土抗冻性 |
≥D50 |
|||
6 |
鱼礁混凝土pH值 |
溶出液pH值 |
≤8.8 |
≤8.8 |
≤8.5 |
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试验方法有2种,电通量法是常用方法,交流电测量方法是代用方法。 鱼礁有抗冻性要求时,应检测鱼礁混凝土抗冻性。 |
6.4 有害物质限量
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JC/T 2603—2021
表3 有害物质限量
单位为毫克每千克
序号 |
项 目 |
技术要求 |
1 |
砷(As) |
≤4.0 |
2 |
镉(Cd) |
≤0.25 |
3 |
铬(Cr) |
≤80.0 |
4 |
铜(Cu) |
≤35.0 |
5 |
汞(Hg) |
≤0.15 |
6 |
铅(Pb) |
≤35.0 |
7 |
锌(Zn) |
≤80.0 |
6.5 放射性核素限量
应符合GB 6566的规定,IRₙ≤1.0,I≤1.0。
7 试验方法
7.1 外观质量 目测。
7.2 表面状态
7.2.1 尺寸偏差
用分度值不大于1mm, 量程不小于鱼礁最大尺寸的钢卷尺或其他等精度仪器,测量鱼礁的外形尺寸 和断面尺寸,精确至1mm, 计算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偏差。
7.2.2 表面粗糙度
按JTG 3450—2019的手工铺砂法测定表面构造深度TD。
7.3 生态空间率
7.3.1 用分度值不大于1mm, 量程不小于鱼礁最大尺寸的钢卷尺或其他等精度仪器,测量鱼礁尺寸, 结果精确至1mm, 计算鱼礁的空方体积、表面积、混凝土体积;按公式(1)计算空方率,精确至0.1m³/m³:
………
式中:
e——空方率,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E——空方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³);
V——混凝土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³)。
7.3.2 按公式(2)计算表面积率,精确至0.1m²/m³:
…
…. (1)
…(2)
式 中 :
η——表面积率,单位为平方米每立方米(m²/m³);
S——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V——混凝土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³)。
7.4 混凝土抗压强度
7.4.1 试件的制备
每班或每拌制不大于100m³同配比的混凝土拌和物应制作不少于3组试件,用于测定混凝土的脱 模强度、起吊强度、28d 抗压强度或备用。
7.4.2 试验方法
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按GB/T 5008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检验的28d 抗压强度 试件,应采用标准养护的方式养护;用于检验混凝土脱模强度和起吊强度试件的养护条件应与鱼礁相同。
当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不足时,应按JGJ/T 384的规定检测鱼礁实体强度。
7.5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按JGJ/T 152检测鱼礁产品的保护层厚度。
7.6 抗氯离子渗透性
7.6.1 电通量法
按GB/T 50082的规定检测混凝土试件的电通量。
7.6.2 交流电测量方法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7.7 抗硫酸盐侵蚀性
制作边长100mm×100mm×100mm 的立方体试件,按GB/T 50082的规定进行试验。
7.8 鱼礁混凝土抗冻性
按GB/T 50082的规定进行。
7.9 鱼礁混凝土pH 值
7.9.1 试验环境温度为(20±3)℃。人工海水以1L蒸馏水加分析纯的氯化钠26.730g, 氯化镁2.260g, 氯化钙1.153g, 氯化钾0.721g, 硫酸镁3.248g, 碳酸氢钠0.198g 配制而成。
7.9.2 制作边长为100mm×100mm×100mm 鱼礁混凝土试件6块,采用标准养护的方式养护28d; 取 2 块试件分别放入尺寸为150mm×150mm×150mm的洁净容器中,加入人工海水,液面应高于混凝土试件 20 mm,浸泡3d 后,更换新的人工海水,继续浸泡7d.
7.9.3 取出鱼礁混凝土试件,搅拌容器中的浸泡液15s, 静置30s, 用 pH 计检测每个容器中浸泡液 的 pH 值。
7.9.4 取两个平行样品进行测定,两个平行样品的测定结果允许差值不应超过0.2,否则应重新取样测 定;当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取两个平行样品的pH 值平均值作为检测值,结果精确至0.1。
JC/T 2603—2021
7.10 有害物质限量
7.10.1 样品制备
在鱼礁表面钻取直径为100 mm 的芯样10个,取其距外表面(50±5)mm 的样品,风干后粉碎、研磨 并通过0.149mm孔径尼龙筛,混匀后作为试样,试样数量不少于100g。
7.10.2 砷
按GB/T 22105.2的规定进行。
7.10.3 镉
按GB/T 17141的规定进行。
7.10.4 铬
按HJ 491的规定进行。
7.10.5 铜
按GB/T 17138的规定进行。
7.10.6 汞
按GB/T 22105.1的规定进行。
7.10.7 铅
按GB/T 22105.3的规定进行。
7.10.8 锌
按GB/T 17138的规定进行。
7.11 放射性核素限量
按GB 6566的规定进行。
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外形尺寸偏差、断面尺寸偏差,表面粗糙度、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
8.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6章技术要求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
b) 正常生产后,原材料、配合比及生产工艺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d) 常规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停产6个月后,恢复生产时;
f)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8.3 抽样
8.3.1 出厂检验抽样:以连续生产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鱼礁产品或部件100件为一批,不足100件 时也以一批计。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5件,其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数量为1件,其他项目检验数 量为5件。
8.3.2 型式检验抽样:以1000件产品或部件为一批随机抽取,不足1000件时也以一批计;抽样数量 按表4进行。
表4 抽样数量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抽样数量 件 |
1 |
外观质量和表面状态 |
5 |
2 |
生态空间率 |
1 |
3 |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1 |
4 |
有害物质限量 |
1 |
5 |
放射性核素限量 |
1 |
8.4 判定规则
8.4.1 混凝土抗压强度
检查同批次鱼礁抗压强度检验的原始记录,评定按GB/T 50107的有关规定执行。若混凝土抗压强 度原始记录不充分,应按JGJ/T 384检测鱼礁实体强度。
8.4.2 外观质量和表面状态
外形尺寸偏差、断面尺寸偏差、表面粗糙度的检验结果符合本文件要求,判该项目合格,若有一项 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本文件要求,可加倍取样,对不符合项目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符合本文件要求,则 判该项目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8.4.3 鱼礁混凝土pH 值
所检项目符合本文件要求,判该项目合格。若不符合本文件要求,可加倍取样,对不符合项目进行 复验,复验结果若符合本文件要求,则判该项目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8.4.4 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硫酸盐侵蚀性、鱼礁混凝土抗冻性
所检项目符合本文件要求,判该项目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8.4.5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所检项目符合本文件要求,则判该项目合格。若不符合本文件要求,可加倍取样复验,复验结果若 符合本文件要求,判该项目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8.4.6 有害物质限量、放射性核素限量
JC/T 2603—2021
所检项目符合本文件要求,判该项目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8.4.7 判定
出厂检验所检项目全部符合本文件要求,判该批产品合格。若检验项目中外形尺寸偏差、断面尺寸 偏差、表面粗糙度不符合本文件要求,可加倍取样,对不符合项目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符合本文件要 求,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型式检验所检项目全部符合本本文件要求,判产品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9 标志、运输
9.1 出厂产品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标记等出厂证明文件,应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类别、执行标准、 生产厂名、地址、产品合格证、安全说明、生产日期或产品生产编号、运输与投放注意事项(参见附 录 B)。
9.2 运输可采用车、船等运输工具装运,运输时应固定,不得碰撞、倾斜。鱼礁吊运强度不小于设计 强度等级的70%。
附 录 A
( 规 范 性 )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交流电测量方法
A.1 概述
本方法适用于以高频低压交流电测量混凝土试件电阻性能来快速确定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本方法不适用于掺有导电纤维和导电填料等良导电材料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测量。
A.2 测量装置、试剂和用品
A.2.1 测量装置
A.2.1.1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交流电测量装置组成应符合图A.1 的要求。
标引序号说明:
1——交流电测量装置主机[(1000±50)Hz,(1.0±0.1)V];
2——导线;
3——试验槽;
4--—混凝土试件;
5——3.0%NaCl 溶液;
6——铜电极;
7——注液口(排气口)。
图 A.1 混 凝 土 抗 氯 离 子 渗 透 性 交 流 电 测 量 装 置 组 成 示 意 图
A.2.1.2 试验装置主机的交流信号源应能稳定输出中心频率(1000±50)Hz, 电压幅值(1 . 0±0 . 1)V 的 正弦交流信号 。
A.2.1.3 耐热塑料或耐热有机玻璃试验槽(图A.2) 的边长应为150m, 厚度应为50mm。试验槽的设计 应便于安装试件和铜电极,并应有利于保证试件与试验槽之间的密封效果。
正立面图
单位为毫米
侧立面图
俯视图
图A.2 试验槽结构图
A.2.1.4 铜垫板的厚度应为(0.50±0.05)mm。铜垫板上的孔径宜为1mm~4mm。
A.2.1.5 切割试件的设备应符合GB/T 50082中“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的相关规定。
A.2.1.6 测量试件尺寸的游标卡尺精度应不低于0.1mm。
A.2.1.7 抽真空设备可由真空容器、真空泵、分液装置、真空表等组合而成。真空容器、真空泵和真 空表应符合GB/T 50082的相关规定。
A.2.2 试剂和用品
A.2.2.1 应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尺寸。
A.2.2.2 试件两侧的试验槽内溶液应采用化学纯试剂配制的质量浓度为3.0%的NaCl 溶液。
A.2.2.3 垫圈材料可采用硫化橡胶垫圈或硅橡胶垫圈。
A.3 试件制作
A.3.1 试件规格
宜采用直径(100±1)mm, 厚度(50±2)mm 的圆柱体试件。
A.3.2 试件要求
当试件表面有涂料等附加材料时,应预先去除。在试件移送试验室前,应避免冻伤或其他物理伤害。
A.3.3 实验室制作的试件
A.3.3.1 试件的制作和养护应按GB/T 50081的有关要求执行。
A.3.3.2 宜使用Φ100mm×50mm 、Φ100mm×100mm或φ100mm×200mm 圆柱形试模。骨料最大公称粒 径不宜大于20mm。
A.3.3.3 实验室制作试件的养护龄期宜为28d 。也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56d 或 8 4d 养护龄期,或选用 设计要求规定的其他龄期。
A.3.4 从实体结构中钻取的试件
A.3.4.1 由直径为100 mm 的混凝土芯样表面向内切割出试件,试件的厚度宜为100mm或200mm。
A.3.4.2 当使用Φ100mm×100mm试件时,应从试件中部切取厚度为(50±2)mm 的圆柱体作为试验用试 件。当使用φ100mm×200mm 试件时,应先将试件从正中间切成相同尺寸的两部分,然后从两部分的切 口处计,各切取一个厚度为(50±2)mm 的试件。
A.3.4.3 试件加工后应采用水砂纸、细挫刀或机械磨具将试件两侧的圆形端面打磨光滑。
A.3.4.4 取得的芯样如果不能立即试验,应暂时在标准养护室中或在(20±2)℃的不流动的氢氧化钙饱
和水溶液中保存,但保存不应超过3d(含加工试件的时间)。
A.4 测量步骤
A.4.1 尺寸测量和饱水处理
A.4.1.1 将试件从养护室中取出来,刷洗干净试件表面的碎屑。将试件暴露于空气中,至表面干燥。 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直径和厚度,测量应精确到0.1mm。
A.4.1.2 按GB/T 50082方法将试件进行真空饱水处理。真空饱水过程应符合GB/T 50082的相关规定。 对于成型后一直在氢氧化钙水溶液中养护的试件,可不经真空饱水。
A.4.1.3 真空饱水结束后,从水中取出试件,并使其达到饱和面干状态。真空饱水后从水中取出的试 件或从养护室饱和氢氧化钙水溶液中取出的试件,均应暴露于空气中,晾至面干,且从取出试件到开始 交流电测量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h。
A.4.2 交流电阻率测量
A.4.2.1 交流电测量试验应在20℃~25℃的室内进行。
A.4.2.2 将试件安装于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交流电测量装置的试验槽内,采用螺杆将试验槽与内密 封垫圈、铜电极、外密封垫圈和试件依次固定夹紧。在两侧试验槽内注入适量的质量浓度为3.0%的
NaCl 溶液,检查试件和试验槽之间密封效果,如有漏液,应调整夹紧后才能开始后续试验。
A.4.2.3 将质量浓度为3.0%的NaCl 溶液分别注满试件两侧的试验槽。
A.4.2.4 接通电源,对上述两铜电极施加符合A.2.1.2 要求的交流电压,然后在主机上直接读取稳定
显示的电阻率值。测量应在1min 内完成。
JC/T 2603—2021
A.4.2.5 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排出试验槽内的溶液,并用洗涤剂和蒸馏水清洗干净试验槽,再用电吹 风冷风档吹干试验槽。
A.5 测量结果评定
每组3个试件,应取3个试件的电阻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电阻率代表值。当最大值或最 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舍去最大值或最小值,取其余两个试件的电阻率值的算术 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测定值;当有两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都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取中间值作为测 定值。评定标准见表A.1。
表A.1 交流电测量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评定标准
电阻率 Ω ·m |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
<100 |
高 |
180~100 |
中 |
280~180 |
低 |
580~280 |
很低 |
>580 |
极低(可忽略) |
附 录 B
(资料性)
生态型混凝土鱼礁投放
B.1 投放程序
投放程序分为投放准备,鱼礁投放,投放记录,设置礁区标志。投放前,应编制鱼礁投放方案,获 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准许投放文件。
B.2 投放定位
投放地点应按照规划和设计要求选择,定位准确,定位应有明显的陆标可依,划定鱼礁区域,投放 前,在海域按设定位置用定位仪定位,并安放浮标;在单位鱼礁的主鱼礁上面安装浮筒等标志物后,运 载至预定位置。
B.3 鱼礁投放
单体鱼礁投放时,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吊装宜采用4点吊,吊点应使鱼礁受弯矩 最小。投放时防止与其他物体的碰撞。根据鱼礁的尺寸、重量、形状、密度和重心的位置等特点,选择 适当的投礁方式,如吊放式、自由投放式,以保证鱼礁到海底的聚集性,对于浅水区,可采用从船台直 接投放,或用吊机把礁体吊至海面脱钩投放;对于深水区,宜使用吊机从海面吊至海底再脱钩投放,以 提高投放位置的精度和礁体稳定性。
B.4 投放记录
礁体投放时,记录各单位鱼礁的编号和投放位置。
B.5 投放检验和设置礁区标志
礁体投放完毕后,应当准确测量礁体的位置,绘制礁型示意图、礁群平面布局示意图,注明礁区边
角位置和中心位置的经纬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