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设施农业与光伏电站一体化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26929

大小:17.70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设施 农业 电站 一体化 调研 报告
设施农业与光伏电站一体化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与光伏电站一体化 调研报告 一、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优势 1、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土地早已成为稀缺资源,土地瓶颈已成为制约光伏工程建设的首要因素之一。兴盛日电在空间上做文章,把光伏电站架上大棚棚顶,棚顶发电,棚下进行农业种植,搞土地综合利用。这样既不占用珍贵的土地资源,又没有改变原有土地的用地性质,一举两得。 2、降低了农业大棚的投资本钱 在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由于光伏电站与农业共用局部根底和支架,在本钱上形成了分摊,使得农业局部的建设本钱每亩减少2023000元以上,大棚使用寿命从3到5年延长到25年,提升了农业设施的建设水平,同时降低了建设本钱,有力支持了农业设施化的生产。 3、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显著增加 在光伏与农业相结合,在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以山东即墨20mw光伏农业工程为例,传统种植模式下,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每亩毛收入3000多元,纯收入不过202300元;而将土地流转给兴盛建设光伏农业工程,在土地进行设施化后,在棚内可进行食用菌、茶叶、苗木等多种经营。以种植食用菌为例,每亩毛收入可达16万元,农民纯增收3~6万元。 此外,农用地上原本不产生工业收入,建上光伏大棚以后,202300亩地工程每年可发电2400万度,25年利税总额到达4亿元,对地方政府税收做出奉献。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效益造就了农民增收、企业获利、政府受益的多赢局面。 4、引导金融资本进入农业 融资难是农业经营者普遍遇到的问题,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兴盛日电凭借光伏农业模式的创新性和收益的稳定性,获得了诸如诸多金融机构的认可,成功获得了12年基准利率的长期稳定的贷款用于光伏农业工程开发。 5、迅速形成规模化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一大特征,而我国开展现代农业的难题在于如何快速突破“小农业〞圈子,成就“大农业〞格局。光伏工程由于其自身特点,占地面积大,动辄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因此每建设一个光伏农业工程,就相当于建成了一个千亩级的现代农业园区。而且随着光伏农业工程的不断建设,短短数年内就会形成一个成区连片、规模到达上万亩的光伏农业聚集区。这种规模优势为后续农业的工业化适度经营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二、光伏与扶贫工作结合的优势 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开展,兴盛日电已经将光伏设施农业开展成为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的方式开展现代农业的新型业态。以光伏设施大棚为载体,实现了集新能源综合应用模式、造血式扶贫模式、农业“创新、创业、创客〞三创模式、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一二三产产联动的第六产业模式,五位一体的新型光伏农业产业综合体。 1、光伏设施农业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共赢开展 国家扶持光伏在应用端开展,政策性银行可以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设施大棚作为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实现工业资金进入农业设施建设问题。光伏上网电价,可实现并网就有稳定收益和现金流,解决了开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投入期长,前几年没有现金流的问题,而现代农业作为朝阳产业,产品是在上升通道里,又解决了光伏发电,效益下行曲线的问题,实现两者共赢。 2、光伏设施农业实现产业化开展现代农业 光伏设施农业按一个根本单元20兆瓦规模,可建设202300亩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农业,解决农民自建大棚没有规模,许多先进农业技术及设备无法应用的问题。光伏设施农业由于和并网电站一体,因此采用是封闭园区管理模式,解决原有一家一户农民生产自备生产工具,和配套产业链冷链、储运、加工能力缺乏问题,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落地。 3、光伏设施农业可实现造血式扶贫 贫困地区经济开展根本靠招商引资,但由于其产业开展环境不配套,招商引资困难,特别是现代农业招商引资更加困难。光伏设施农业不受配套环境限制,同时可以实现在农业用地上实现工业税收支持当地经济。农民租赁土地、获得资产性收益,同时雇佣农民进棚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使其收入提高最低2倍以上。 4、光伏设施农业提供“创业、创新、创客〞三创平台 光伏设施农业为农业现代化开展,提供硬件建设完备的园区平台及配套设施,使农业创业人员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返乡农民工、以种植为生的农民、大学毕业生、城市白领及转型的大中企业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资源的聚集,这种结构组合小到一个大棚租赁,一种农作物生产,大到一个农业产业链的形成,真正实现了“群众创业、万众创新〞。 5、光伏设施农业实现三产联动,开展第六产业 园区在开展农业产业的同时,还将开展休闲农业,进行农业旅游建设。这样一来形成以农业(农业种植,第一产业)、工业(光伏发电,第二产业)、效劳业(农业旅游,第三产业),三产联动的模式。整合产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丰富产业结构,增加生产产值。 第4页 共4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