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17200

大小:19.57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推进 城乡 供水 一体化 建议 报告
关于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城乡一体化供水是统筹城乡开展,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途径。 一、加快推进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已是当务之急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指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近几年,我市积极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推动乡镇水厂改造扩容、输水管道延伸入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市自来水公司日均供水能力约为2023万立方米,管网覆盖全市建成区和南海XX县区。完全有能力保障全市的供水。但是开发区自来水公司为主的包括局部乡镇自来水公司等小区域分头供水模式的弊端已日益明显,迫切需要按照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要求,彻底消除供水的平安隐患,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1、水源水质状况难以控制,农民群众要求一体化供水的呼声日高。小水厂均自河道取水,由于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水源污染状况相当严重。取水口或被住宅区包围,或离工业园区较近,水源污染更加难以控制。绝大局部水厂粪大肠菌、铁、锰、溶解氧超标,2家水厂氟化物超标。同时大多数小水厂规模小、工艺流程简单、净水设施简陋,供水水质难以保证。近些年,农民对饮用平安卫生水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由市自来水公司统一向城乡供水,就能消除农村用水的平安隐患,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2、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整合优化供水资源迫在眉睫。 多年来,各水厂建设中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及与其相适应的实施机制,造成重复投资,有限的建设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小而全的供水格局造成供水根底设施不能共建共享,设计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水质得不到充分保证。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就可以突破行政区域界限的束缚,有效解决资源制约的问题,防止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3、局部水厂开展后劲缺乏,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刻不容缓。大多数小水厂当初建设主要出于及时解决群众饮用平安水问题,依靠政府行政推动,主要通过集体、个人筹资建成,具有应急性和突击性的特点,较少考虑供水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效益和可持续开展能力。由于规模小、本钱高、管理水平低,难以做到良性运行。同时,由于早期铺设的管道材质低劣,施工安装不到位,管道根底处理不当,经过多年的运行后,管网漏损率普遍较高,而且水压难以达标,给水厂的日常维修保养和及时抢修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少水厂后期维护的必需投入和经营效益不佳投入乏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依靠规模企业的管理手段,就可以有效改善各乡镇的用水环境,优化地方的投资环境,保障各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 4、城乡统一供水相应滞后,推进一体化供水势在必行。 坚持集中集约集聚开展、高端高质高效开展、城乡一体化开展、民生为本和谐开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创先争优开展是我市经济开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全市上下围绕统筹城乡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加快城市根底设施向农村延伸,在村庄整治、城乡公交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城乡一体化供水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单纯强调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而对饮用水平安卫生标准关注较少,虽然早在2022年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供水的目标,但是工程实施进展较慢,已经远远落在了其它地区的后面。据我调查:XX省在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中走在最前面,比方XX市在2022年就对市区农村实行一体化供水;萧山区在1990年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早1999年城乡一体化供水已根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平原乡镇,到2022年对南片山区可通水的村也实行了一体化供水;XX市目前已完成了市区3个镇的一体化供水,到年底可完成5个镇,方案到202223年全面完成;XX县区在2023年完成了7个镇的一体化供水的根底上,目前已全面完成一体化供水任务。平安卫生的饮用水是生活质量要素的第一要求,也是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就应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快实施进程,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饮水水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二、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城乡一体化供水是一项造福于民、恩泽千秋的实事工程,要使工程顺利推进,必须客观正视、着力解决有关技术层面、体制层面、资金层面、社会层面的相关问题。 1、关于区域供水模式选择 实施区域供水与城市供水经营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其供水范围延伸到了乡镇,从我省其它地区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的经验来看,推行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统一直供模式。由市自来水公司对乡镇用户直接供水、直接管理,并按照中心XX县区相同的价格直接向用户收取水费。该模式要求市级供水企业前期投入大、日常管理要求高。二是分层转供模式。由市级供水企业将水输送到乡镇,通过总表计量,按统一价格批发给小水厂(供水效劳站),再由小水厂(供水效劳站)向本区域内用户零售自来水。该模式继续由乡镇水厂对乡镇以下管网实行管理,对市级供水企业压力较小。但小水厂的效益可能降低,也有可能擅自制水,形成混供水。 2、关于小水厂资产、人员的处置。 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必然涉及到市自来水公司与小水厂的关系处理问题。现有乡镇水厂权属性质多种多样,建成时间与经济效益状况各不相同。上下各级必须围绕一体化供水的目标,综合采取行政、经济、法律、舆论等手段加以推进。区、乡镇政府要积极做好水厂间的协调工作;要明确供水管网无论谁建设,统一划归市市自来水公司管理;二级批发供水的,要参照天然气上、下网的方法,对价格介入审查,维护好双方的利益;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平安饮用水的宣传报道,营造推进一体化供水的舆论气氛。要坚持有序推进、有情操作,兼顾收购后乡镇小水厂的利益。小水厂节余资金仍留在各营业所,用于所在区、乡镇管网建设和改造;小水厂的安装队仍然保存,改造和维护保养管网可优先安排其施 工;小水厂的人员由各营业所安排工作,确保人员稳定,职工退休或内退可参照所在区、乡镇统一政策执行。 3、严格依照一体化供水规划执行。 有关部门应在前几年开展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研究的根底上,结合变化了的情况,对规划作进一步论证修改,充分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使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完善后提交市政府批准实施。根据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确定的方案和任务,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不断优化供水管网方案,加快推进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禁随意调整工程,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工程,一律不予审批立项,一律不得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各级财政不给予任何贴息补助。对用水需求上升较快,供需矛盾日趋明显,水质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在近期新上马供水设施工程的乡镇,按照“统一规划,先急后缓,分步推进〞的原那么,优先立项,集中力量,提前推进,切实防止重复建设,杜绝新的投资浪费。 4、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 城乡一体化供水具有社会公益的属性。政府每年应从财政上安排一定资金,或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配套费,专项用于城乡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明确小水厂的闲置土地拍卖所得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通过对工程进行包装,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争取国债和上级专项补助或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工程用地作为公益性建设用地,经批准可以行政划拨,纳入当年建设用地方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一体化供水工程需要架设输电专线的,只收取本钱费, 其运行电费给予优惠。按照“补偿本钱、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那么,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农村居民用水,短期内实行城乡差异政策,不收取污水处理费,但要根据水源状况、供水本钱以及群众承受能力逐步调整,分步到位,最终实现同网同价;实施对居民生活用水采取阶梯收费的方法;使水价问题不致以成为供水一体化的障碍。 2023 委员蔡长青年4月8日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