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地区党委调研综合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14726

大小:18.95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地区 党委 调研 综合 报告
地区党委调研综合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根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当地经济实力、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实践根底上开拓出各具特色的开展之路。这些各具特色的开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局部,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诠释。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入分析全国一些地方的成功开展之路,系统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对于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开展规律,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调研对象选择上,我们既注重具有典型意义、又注意把握地区平衡,主要依据是所选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成功开展之路,积累了重要开展经验,表达了科学开展要求,而不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多少为依据。经过认真综合比较,调研组最后选择了以下18个地方。东部地区2023个:XX省XX县区、XX省XX县区、XX省XX县区、XX省XX县区、XX省XX市、XX省XX市、XX省XX市、XX省XX县区、XX省XX市、XX省XX县区;中部地区3个:XX省XX市、XX省XX市、XX省XX县区;西部地区3个:XX省自治区鄂尔多斯市、XX省丽江市、XX省定西市;东北地区2个:XX省XX市XX县区、XX省XX县区。这18个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开展成就都很突出,走出的开展路子也都有鲜明特色。这18个地方中,有率先改革开放、大力开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有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快速崛起的地区,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埋头苦干实现脱贫致富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有突出重围、实现经济振兴的老工业基地,等等。 调研工作从202223年12月中旬开始,历时88天。调研期间,共召开座谈会76次,其中党政部门座谈会21次、专家学者座谈会14次、企业家座谈会12次、乡村干部座谈会18次、老干部座谈会4次、综合座谈会7次。参加座谈会人员1595人,其中省部级干部19人、地厅级干部168人、县处级干部490人、基层干部和群众572人、专家学者91人、企业家167人、老干部88人。调研人员走访企业、乡村等基层单位共234家。调研组在深入调研、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的根底上,经过屡次讨论、修改,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各具特色的开展之路 调研情况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18个地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开展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已有开展条件,努力挖掘开展潜力,不断创造新的开展优势,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开展成就(见附表),而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开展之路。 (一)XX省XX县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展,抓住历史机遇,用国际化思路探索城市开展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根底设施,高标准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效劳业,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多功能XX县区,创立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成为带动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增长极。 (二)XX省XX县区,利用东依上海的地缘优势,大力实施外向型开展战略,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以国际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跨越式开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走出了共同富裕、和谐开展的“昆山之路〞。 (三)XX省XX县区,从开展乡镇企业起步,因具有民族特色的大企业集团迅猛开展和成批上市而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天下第一村〞华西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闻名全国,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四)XX省XX县区,充分利用市场先发优势,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推进市场化,带开工业化,催生城市化,演进为国际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造就成“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和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创造出“无中生有、无所不有〞的义乌奇观。 (五)XX省XX市,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以市场取向改革激活开展动力,以促进就业推动全民创业,以商贸兴盛带开工业繁荣,以产业集聚支撑城镇崛起,以构建营销网络创新经济业态,以差异化经营打造品牌经济,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从贫穷落后的海港小城开展成为富裕兴旺的沿海大市,形成了独特的温州开展模式。 (六)XX省XX市,着力打好“侨牌〞,以“三来一补〞起步,带动乡镇企业开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众多知名品牌,大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城乡协调开展。 (七)XX省XX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和文化传统优势,以对外开放总揽开展全局,大力开展对韩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带动体制创新和特色产业培育,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实现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XX省XX县区,发挥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和农业共同繁荣、城市和农村协调开展。 (九)XX省XX市,依托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及广阔内陆腹地的独特地缘优势,抓住经济特区开放开发的先机,以大规模引进外资带动对外经济合作,以开展高新技术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以不断扩大开放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开展成为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 (十)XX省XX县区,大力引进外资,扩大劳动力就业,建立加工贸易基地,培育出口产业集群,形成外向型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交相照应和信息产业、现代效劳业互为支撑的开展路子。 (十一)XX省XX市,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了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群,探索出中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成功道路。 (十二)XX省XX市,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开展战略,兴办工业园区,加速工业崛起,支持和带动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推动城市化,实现工业兴、农业稳、群众富,使贫困的革命老区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十三)XX省XX县区,利用毗邻省会和交通便利的条件,吸引外来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开展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坚持以工促农,促进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开展,实现兴工强县、强农富民,成为闻名遐迩的“三湘第一县〞。 (十四)XX省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通过科学利用优越的资源条件,高起点引进和配置生产要素,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集约化的工业和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开展,走出了一条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快速开展的路子。 (十五)XX省丽江市,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开展,从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开展成为富裕繁荣文明和谐的旅游文化名城。 (十六)XX省定西市,弘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精神,发挥比较优势,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模式,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形成种草养畜—开展沼气—沼渣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步走出一条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路子。 (十七)XX省XX市XX县区,通过全面贯彻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抓住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历史机遇,大胆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装备制造业基地焕发勃勃生机。 (十八)XX省XX县区,通过发挥区位优势,以沿边开放为根本战略,大力开展对俄边境贸易,搭建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跨境投资合作三大产业体系,带动农村和城市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开展,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开发的口岸城市开展之路。 三、对各地开展经验的共性认识 这18个地方开展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道路的生动缩影和具体表达。尽管这些地方开展的条件、路径、模式各不相同,做法也不尽相同,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善于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抓住开展机遇。这些地方都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抢抓机遇不松劲,遇到困难不退缩。从国内看,能够自觉顺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开展的新形势,从中寻找机遇、赢得先机,并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从国际上看,能够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抓住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拓宽开展空间,积极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这些地方都能认识到,自己既有相对优势也有相对劣势,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又好又快开展,必须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历史文化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开展突破口。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地方都能坚持把中央精神同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扬长避短,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这些地方都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又高度重视政府的引导、调控、效劳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效劳型政府,为开展创造无障碍、低本钱、高效率的良好环境,努力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各展所长、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展。这些地方都高度重视开放对开展的推动作用,积极主动地通过扩大开放来促进改革、推动开展。在实践中,这些地方既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也积极扩大对内开放;既积极“引进来〞,也主动“走出去〞。通过扩大开放,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转换了理念、创新了思路,有力促进了体制机制障碍的消除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些地方抓住了更多开展机遇、获得了更广开展空间、赢得了更大开展优势。 (五)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这些地方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努力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同时,注重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决策执行的严肃性、连续性,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在实践中形成的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开展实际的战略、规划、目标,坚持不懈抓落实,并且是一张蓝图管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六)以经济开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些地方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深刻认识到经济开展和社会和谐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没有经济开展就不能为社会和谐提供坚实物质根底,没有社会和谐稳定也不能为经济开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地方都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开展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关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开展、社会和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些地方都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及时掌握和有效运用人民群众在开展实践中创造出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各级党政干部能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八)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些地方都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需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来实现。从这些地方的实践看,经济开展成功的地方,都有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一批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一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些独具特色而又与时俱进的党建做法,党组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