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我县东江源水资源保护利用情况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10321

大小:22.84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县 东江 水资源保护 利用 情况 报告
我县东江源水资源保护利用情况报告 XX县区东江源水资源保护利用情况报告 一、寻乌简况 XX县区位于XX省东南边境,居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武平、广东平远,南连广东兴宁、龙川,西接江西安远、定南,北毗江西会昌。全县土地总面积231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79.94万亩,占80.74%,水域面积12.5万亩,占5.39%,耕地18.98万亩。全县有15个乡(镇),17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1万人。寻乌社会经济情况总括为:寻乌是革命老区县,是遥远山区县,是东江源头县,是果业大县,是稀土大县。 寻乌物产富饶,享有“稀土王国〞、“江南水电大县〞、“中国蜜桔之乡〞、“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脐橙出口基地县〞等美誉,全县已探明稀土储量50万吨,远景储量150万吨;全县水电理论蕴藏量13万千瓦,已开发9.5万千瓦,建有大小水电站150座;全县果业面积43.6万亩,产量约38万吨。寻乌是东江源头县,境内的桠髻钵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 寻乌又是红色老区县,发生过毛泽东“寻乌调查〞、长征前夕“罗塘谈判〞、红四军“罗福嶂会议〞等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其中毛泽东在我县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寻乌调查纪念馆成为了XX市干部教育培训的基地。 二、寻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一)河流与水系 1XX县区内水系兴旺,河流众多,全县有大小河流547条,河流总长度1902公里,河网密度为0.823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23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条,大于2023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3条。 县内河流分为三大水系,即珠江流域的东江水系,长江流域的赣湘水系和韩江水系。 东江发源于XX省XX县区三标桠髻钵山,海拨120231.9米。东江水系流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5%,寻乌干流长度153公里占东江河长的22%,寻乌东江水系流域面积占整个东江源流域面积的37.8%,占江西东江流域面积的55.7%,流域面积大于2023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条,流域面积大于2023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0条,境外来水流域面积20235.45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16.7亿m,过境客水0.9亿m,合计水资源总量为17.6亿m。 湘江水系流域面积192.5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3%,分布在本县东北部,流域面积大于2023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条,流域面积大于2023平方公里的河流有8条,境外来水流域面积89.2023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1.64亿m,过境客水0.76亿m,合计水资源总量为2.4亿m。 韩江水系流域面积154.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在县内没有聚集成大的流域,分散在县界边缘出境。水系内河流流域面积较小,没有大于20230平方公里的河流,大于2023平方公里的河流仅有5条,水资源总量为1.32亿m。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1.32亿m(包括过境客水),全县人均占有 33 3333 3 3水量712023立方米/人,耕地亩平均水量为2023351立方米/亩。 (二)水资源开发情况 我县的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全县建有中小型水库51座,山塘559座,各工程合计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18.98万亩的79%,但也老化失修严重,标准很低。建有大小堤防工程76处,堤线长90.17km,保护耕地1.2023万亩,保护人口4.04万人。建有13个自来水厂,其中县城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1.5万吨,可满足县城4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建设乡镇村集中供水点111个,已解决42个行政村饮水问题,累计解决农村人口8.6万人的人口饮水问题。全县建有小水电站150座,总装机容量9.5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 三、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对东江源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采取了不少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根底薄弱,财政困难,很难筹集解决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问题,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仍然繁重,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质水量呈衰减趋势 1、水资源量显递减趋势 据斗晏资料分析,1990年以前寻乌水降雨径流系数为0.55,2022年以后实际数据分析情况是降雨径流系数缺乏0.5,地面径流量约减少2023%以上。 2、水质呈下降趋势 八十年代,1985年有关部门对寻乌水监测显示。ph、硬度、挥发酚、氰、汞、砷、六价铬、氟、镉、铅、锌、铜、高锰酸盐指数、氨氯、砂氮、亚硝氮、悬浮物17项指标,全部到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i类水标准,符合国家源头水的使用目的和保护标准。 九十年代,1991年寻乌水的水质监测17项指标,全年、平、枯水期到达国家(ghb1-1)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1996年全年、平、枯水期寻乌水到达Ⅱ类水质标准。1999年全年、平、枯水期寻乌水到达Ⅲ类水质标准。1999年和2022年寻乌水全年、平、枯水期约50公里长河段到达Ⅲ类水质标准。202223年1-8月水文部门在我县水源、县城2处、斗晏出口共4处每月取水样送检化验一次,结果是水源点根本保持Ⅱ类水标准,县城2个点保持Ⅲ类水标准,斗晏出口根本在Ⅲ-Ⅳ类水标准。因取水时间是确定的,有时刚好合到久旱无雨又突降大雨、暴雨后取水水质会降低。 (二)森林修养水源功能低下 由于我县地处三省交界,林政管理难度大。目前我县的天然林已越来越少。据统计,全县林分活立木平均每亩蓄积量仅为1.57立方米,低于全市(2.91m/亩)、全省(2.56m/亩)水平。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封山育林和造林,但成熟林、过熟林少,中幼林、纯林偏多,尤其是种属繁多的原始植物,天然阔叶林退化成单一林,灌丛或荒山秃岭的趋势仍在继续。 3 3 (三)水土保持功能低下 一是XX县区水土流失亟待治理。历史上,寻乌是水土流失区,但一直未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县。稀土、铁矿、铅锌矿等矿产资源开采产生的尾沙虽有拦沙坝、挡土墙等予以保护,但大量裸露的泥土遇雨仍有相当局部直接冲入寻乌河。全县水土流失366.52平方公里,仅是稀土XX县区就有水土流失面积58.79平方公里,亟待复垦和治理。二是流域治理开展不平衡,尚有447hm水土流失面积有待治理。由于资金困难,影响小流域治理后的成果管护和后续效益发挥。 (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难度大 由于农村环保执法网络不健全,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果业开发中的无序行为,化肥农药的过滥使用,生活垃圾的无处理,已直接影响农产品平安和饮用水水质,影响人居环境质量。 四、水资源保护措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东江源头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主要有: (一)营造一个气氛 根据XX省第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精神,制定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封山育林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宣传保护开发东江源头的决定、关于切实做好果园戴帽树造林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利用林地开发果业标准审批及施工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 2林地开发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强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实施方案。营造了一个政策气氛和保护气氛。 (二)实施五大工程 1、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每年都组织开展以“保护母亲河,绿化东江源〞全县性大规模的群众性植树造林运动。并先后积极实施了贫困地区世行林业开展工程、国家公益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赣州金太阳林业开展营造工业原料林工程。近年来,已投资4500.89万元,完成世行造林5.2万亩,国家公益林45.48万亩,退耕还林8.9万亩,珠江防护林2.2万亩,金太阳林业开展造林1.5万亩,建立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31.3万亩。我县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45%提高到现在的78%。 2、实施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保工程。近几年,我县认真组织了以东江源区水土流失为重点的治理工程工程。目前,我县实施了长安小流域(2023年国债工程)、大水坑小流域(2023年以工代赈工程)和上都小流域(2023年以工代赈工程)治理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47公顷,并通过了业务部门的检查验收。新建了留车、南桥、稀土XX县区、五里亭等四个水土保持示范基地,使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和治理。 3、实施以采矿迹地、尾矿治理为主的XX县区生活恢复建设的工程。XX县区是个稀土大县。XX县区总面积81.6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58.79平方公里,占XX县区总面积的72%。为有效治理因开采稀土矿造 6成的严重水土流失,2022年1月我县开始了“稀土尾砂区种植脐橙以及种植桉树和混合草的试验〞,通过试验,XX县区群众看到了治理稀土尾砂的希望,充分调动了稀土XX县区群众治理稀土尾砂的积极性。 4、实施以河道清障,饮水卫生为主的防洪、饮水工程。通过加大水环境的治理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每年都对河道进行了清障,积极建设饮水防洪工程,从而保持了河道的行洪和水环境平安。为确保县城居民的饮水平安,投入3400万元兴建了九曲湾水利枢纽工程,确保了县城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利用国债资金328万元,完成了7个乡镇2.2万人4000户人的饮水问题,并且每月对全县13个饮用水取水口进行一次水质监测,电视公布,确保城乡居民饮上放心水;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18座病险水库应急除险任务,使我县防洪减灾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5、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按照东江源生态移民方案,全县共有14个乡镇37个村共4800户23436人,实施生态移民。目前,共投入资金300万元,其中,移民个人补助资金175万元,用于根底设施建设资金125万元。共完成生态移民116户523人。其中源区三标乡共移民37户141人,涉及3个村(东源村、上下坝村、大小湖栋村)、6个村小组。 (三)采取十项措施 1、实行了严格的取水许可制度。①现有取水户登记发证率达20230%;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工程取水,水资源论证率达80%以上;③取水许可年度审验达20230%。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加强了水资源水质的监测。除了水文部门对流域的水质监测外,我局还与县疫控中心签订了全县居民生活饮用水监测协议,按时对13家水厂的出厂水或水源水进行采样、检测,及时掌握饮用水的水质情况,最近 一、二年,省水利厅与珠江水利委员会一直在协调,准备在寻乌建立东江源水文机构,我县非常重视,积极配合,已选好地址,加强对源区水质水量进行有效监控。 3、加强水资源信息管理工作。按时上报水资源年报和取水许可及年审资料的归档,数据信息实行微机管理。 4、加强水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取水许可监督,标准了水事秩序。 5、投资5000万元兴建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万吨,减少了生活污水对东江源的污染。投资4860万元兴建XX县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库容达85.87万立方米,使用年限达19年。投资近2022万元兴建垃圾中转站20个,标准了垃圾处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20230%。 6、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全县建沼气池15000个,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确保水体水质。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