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促优势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98136

大小:29.58KB

页数:1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实施 一村一品 工程 优势产业 发展 调研 报告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促优势产业开展调研报告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开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榆次区自2022年提出并倡导以来,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开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今年以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优化开展环境,完善开展机制,提高开展质量,拓展开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开展,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根底。下面就我区开展“一村一品〞的根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困难及开展意见等,报告如下: 一、我区开展“一村一品〞的主要成效 从2022年开始,在省、市的直接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围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按照“平川蔬菜上设施、丘陵红枣加果仁、畜牧特色抓奶牛、水果科技增效益〞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开展“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效。据统计,从2022年实施“一村一品〞以来,全区开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余家,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近20230个(其中蔬菜专业村21个,水果专业村2023个),带动近3万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农民从中获得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60%以上。农业产业化进程进程加快,蔬菜、红枣、养殖、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步入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区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22年开始,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保持在2023%以上,打破了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在5%左右低水平徘徊的落后局面,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历史性跨越。先后被授予省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区)、省级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区)称号。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2年以来,我区把开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开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从2022年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4万亩左右。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到达了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1万亩,年总产各类蔬菜到达11.63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24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2023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由2022年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全部进入盛果期,红枣总产量可达6.64万吨,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可增收460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到达4万吨左右,总产值3.5亿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到达764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22年以来,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一村一品〞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的建设“两区三带〞特色产业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形成了“三线四片〞优势区域,即,12023国道沿线18万亩、榆长公路沿线2023万亩、太旧高速公路沿线6万亩,茄果类蔬菜优势区15万亩、结球叶菜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设施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优势区面积到达25万亩,有11万亩进入挂果期。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靠拢,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开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白象方便面12万吨工程,年消耗面粉就达8万吨。紫晨醋爽苹果汁、葡萄汁、红枣汁加工工程,可带动红枣等产业的开展。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去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 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工程,年产值可达2023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根底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23万亩节水工程全面铺开,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方案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工程,去年新开展达标节水面积6.5万亩,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开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2022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开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总投资12023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水土保持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1500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3000亩土地复垦工程。去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工程,总面积122023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工程。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的成长过程中,我区十分重视本地资源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嫁接,高度重视科技推广和应用。市政府提出的以12023国道为轴线,打造“绿色科技园区〞的规划,我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重点建设好1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就是榆次区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目前前期规划已经制定。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根底上,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2023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根据XX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园区建设安排,今年我区新增4个科技示范园区(东赵乡石羊坂温室蔬菜示范园区、东阳镇彭村无公害农业示范园区、张庆优质玉米示范区、什贴优质谷子示范区),总数累计到达了16个。在东阳镇东阳、彭村建立了5000亩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示范区,辐射带动区2023000亩。在6月份XX省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示范现场会上,全省11个市20多个重点县农业植保部门近百名专家参观了该示范区,一致认为我区无公害蔬菜病虫无害化建设全省领先,值得全省各市推广和借鉴。石羊坂温室园区去年种出了百余年来第一荐蔬菜,实现棚均收入1万元以上,纯收入比种粮翻番50倍以上,尝到甜头的石羊坂人更坚决了开展致富产业的信心,今年在原有31套温室的根底上,又上马了29套温室。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2022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比2022年增加2023.6万亩,增长31%,被市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第一名的荣誉称号。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总播种面积48.12万亩,比去年增加3.52万亩,增7.8%。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效劳活动。如2022年的“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2022年的全区乡镇技术骨干综合培训、今年组织的“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效劳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2023信息效劳工程〞等系列活动。仅近三年来就培训农民达58万余人次。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去年5月,我区组织6个乡镇和重点村参观了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以前我区农民对种植核桃有误解,认为“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要等十五年〞,通过参观速生核桃(三年生),农民开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方案用三年时间开展扁桃、核桃3万亩。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把农产品质量平安管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平安监督检测体系和平安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成为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2023年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工程,是全省6个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截至目前,全区新认定产地23万亩,累计到达35万亩,使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到达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71.8%;新认证番茄、黄瓜、苹果、梨、枣、小米等产品21个,累计到达38个。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榆次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已编写完成,将向全区广阔农户免费发放1万册,进一步标准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实践证 明,开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跳出农业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跳出农村抓开展,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二、我区开展“一村一品〞的几点体会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关键在于抓好“四个重点〞。 1、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决心。 “一村一品〞工作能否有效地推进,首先取决于领导认识的高度和工作推进的力度。我区一开始学习推广“一村一品〞经验,区委、区政府领导就高度重视,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来抓。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一村一品〞工作专项列入了我区“十一五〞规划。实践证明,没有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决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