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民营技术创新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96424

大小:23.65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民营 技术创新 调研 报告
民营技术创新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省、市有关自主创新精神,进一步研究和掌握我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情况,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召开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专题座谈会,实地考察了企业;并开展了xx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调查表问卷调查和112家民营企业的抽样调查(以下简称“抽样调查〞)。调查说明: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富民优先不动摇,大力开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开展奉献率到达60%。其中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奉献率逐年提高,民营企业家的自主创新意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群体正在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中心的创新效劳体系正在建立。民营企业已逐步成为我市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我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情况 1、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九五〞以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系列关于加强自主创新的政策,我市也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加快开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假设干规定等多部推进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和实施意见。特别是在xx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市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假设干政策的通知等文件,印发了xx市科技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对“十五〞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其中民营企业(个人)占一半以上。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典型还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新闻媒体作了广泛宣传,社会反响热烈。 2、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多年来,政府及科技部门大力推行火炬、星火方案,并对列入方案的科技工程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实施以来,我市成功获批6个,其中民营企业申报获批4个;扶持资金由第一年的3834万元到第二年的620231万元,增幅高达58%。市工商联通过全国工商联渠道直接帮助民营企业申报的国家级火炬和星火方案也在逐年增多,xx年度申报数占全省工商联系统的20%。我市财政直接用于科技创新的扶持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市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假设干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新增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比例,市财政不得低于3%,县(区)财政不得低于2%〞。 3、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我市民营工业规模企业中普遍明确了负责技术创新的企业负责人,并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和资金投入;以下简称“抽样调查〞显示,xx年底企业平均研发费用达118万元。30%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明确表示他们的主要精力是一手抓产品的市场销售,一手抓新产品的研发;其中2.5%的骨干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特别注重将新产品的开发放在企业开展战略的首位。创新意识的增强,基于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抽样调查显示大专学历的业主所占比例提高了15.1个百分点,大学和研究生的比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一批民营企业家开始结合创业实践,赴清华北大南大等国家知名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提高。 4、创新机制日益完善 一是决策机制。抽样调查显示,私营企业主作为企业重大决策“一人说了算〞的比例相对于2022年和xx年有了明显下降,私营企业中股东大会的决策形式从无到有,董事会的决策影响力也较xx年和2022年分别提升了7.7和26.8个百分点。决策机制的逐步健全,为创新决策的准确性提供了根底,从而推动创新的有效开展。 二是人才机制。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拥有一支创新团队是企业创新成功的重要保证。相当多的民营企业设立了技术研发部门,形成分组别,技术研发方向不同但又相关联,相互间形成协作、竞争的态势,培育了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同时,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有着鲜明的企业人才文化,懂得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鼓励人才。恒瑞医药、天明机械等一批民营企业正在通过薪酬、福利改革、职位、股权等多种方式,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局部民营企业办起了技工学校,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并主动承担起为社会培训和输送技能人才的责任。 三是管理机制。管理是创新的助推器。抽样调查显示45.5%私营企业主选择“聘请职业经理人〞来“促进企业标准经营和持续开展〞,较xx年的抽样调查数据提高了16.7个百分点。说明民营企业已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认同感逐步提高,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推动企业创新。 5、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提升。xx年市工商联对40家规模民营企业进行调查显示,有72.5%的企业在自主开发(包括产学研)关键技术,只有少数局部企业通过购置技术或引进人才带进技术。目前,全市民营企业技术中心已占全市总数的70%,其中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占76%;市民营企业设有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占全市总数的50%。 二是科技攻关能力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局部骨干民营企业已成为国家和省级科技攻关工程的主要承担者。我市重点企业在“十五〞期间承担的121个国家级科技方案工程、32023个省级科技方案工程中,恒瑞医药等13家上规模民营企业就分别承担了85个和219个,均占全市承担工程的70%以上。 三是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增多。仅xx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新产品开发420项,完成新产品鉴定20235项。抽样调查显示,近3年企业产值的增长第一依靠为开发新产品的占37.5%。民营企业获批的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工程数和政府扶持资金均居苏北五市之首。相当多的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并开始专利的研发和申请工作。xx年市工商联对40家规模民营企业进行调查显示,12家企业已获得自有专利。112家被调查的民营企业拥有各项专利405项。 6、创新途径有效拓展 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驱动下,当前相当多的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了合作开发、共建研发实体、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产学研合作,并将其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省市强力推进的“百名专家进百企〞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科技与工程方面的合作,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865项,新产品新技术鉴定193项,专利申请158项。鹰游纺机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从中获益,活动深受民营企业的欢迎。除此,局部民营企业已注重在企业内部组织开展管理建议、小改小革、小创造、小创造的岗位创新工作,如太阳雨公司把技术创新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车间和班组。 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创新环境的优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政府及职能部门对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不够。当前政府推动企业创新出台了不少政策、文件,但贯彻落实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有时还停留在文件和一般号召上。长期性、系统性的引导、宣传、表彰和考核体系还不够健全,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鼓励措施的覆盖面还不宽广,面广量大的非规模企业的创新活动没有得到有效调动和积极支持,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还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二是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营造浓烈气氛还不够。政策的宣传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对创新典型的挖掘和展示的主动性和热情度不够,有时过于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宣传事宜。三是企业创新意识和理念没有到位。企业内部创新气氛、创新驱动力不够强,组织开展岗位创新工作还没有全面形成气候。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家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理念上,对技术创新工作缺少长远眼光和认真的谋划,特别是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开展带来的新挑战,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 2、创新要素的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研发投入缺乏。就政府而言,我市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低于全省2.2023%的平均水平;就企业而言,全市企业平均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就融资环境而言,有42.9%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认为资金短缺是企业技术创新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有45.5%企业的技术第一来源仍是传统工艺,企业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 二是缺乏人才支撑。抽样调查显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中,技术开发人员占36.6%,管理人员占40.2%;有38.4%的企业把缺乏人才选择为企业技术创新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截止xx年底,全市人才总量213787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6600人,但中级职称只有38174人,高级职称仅有5692人。且直接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才仅占总量的5.4%,高层次人才占全市人口1.5‰,近半技术人才集中在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直接投身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的严重缺乏。此外,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从市外引进困难,而企业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地区收入的差异而常常外流不停。 三是技术效劳平台建设滞后。我市研发机构的规模,与企业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共建实验室较少,共性技术的公共效劳平台少。同时,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仍须完善。大量的民营企业因为人、财、物的限制以及信息、意识相对闭塞,而无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且在产学研的合作中,往往只有企业的积极和主动性,大多数高校研究机构还处于被动状态,求稳、求利心态比较重,不愿共担风险。 3、创新成果的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不少民营企业的创新专利遭他人窃用,由于企业实力、繁琐的法律诉讼程序和昂贵的诉讼费用等原因,许多企业常常只能无奈接受知识产权被盗带来的损失,影响了企业继续创新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强力推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在于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应全面贯彻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和人才大会精神,坚决落实大会出台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引导广阔民营企业自觉的开展各类自主创新活动,推动创新型港城建设。 1、强化对民营企业是自主创新主体力量的认识 当前,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开展奉献率到达60%。无论是从民营企业数量、规模、科技创新能力,还是从对自主创新的自觉意识和内在要求来看,民营企业都应该并逐渐成为我市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必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应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层面的理论研究,大力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并就政府扶持创新政策、资金如何向创新主体倾斜等方面积极探索。各级政府要根据民营企业不同的开展阶段、行业特点、开展方向等进行分类指导,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包括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 2、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一是宣传表彰平台。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或借助会议、开办培训班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报道,让民营企业最大限度的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依靠政策。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牵头,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为政策宣传、企业展示搭建免费推广平台,大力宣扬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开展中的关键作用和技术创新的好经验、好典型。同时,应对科技创新成绩突出的民营企业和个人分行业、分层次的进行大范围内的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宣传,激发广阔民营企业持续自主创新的激情和社会责任。 二是人才支撑平台。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进创新型港城建设的根本保证。(1)大力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和组织民营企业家走出去,参加高等院校学习培训,深入知名企业考察交流,远赴兴旺国家和地区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和管理素质,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领企业走科技开展之路。(2)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育工程〞。扩大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技术人员进修班,并提供补助金。同时引导企业“以人为本〞,采取各种鼓励机制,重用好、培养好、善待好现有的人才。(3)采取人才倾斜政策。政府牵头,与企业联手提供优越的研发环境、生活环境,鼓励我市现有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全力引进市外高素质人才。(4)推进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