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校园规划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49270

大小:30.55KB

页数:2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校园 规划 调研 报告
校园规划调研报告 班级:114651姓名:韩淑娟学号:120234725039调研时间:2023/11/16调研地点:南阳理工学院调研目的: 了解和认识高校校区规划设计的布局方式、功能分区布局、道路交通组织等手法以及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增加对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工作的认识,为接下来好的校园规划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工程概况: 学院前身是1986年底为适应南阳科技进步和人才战略需要而创办的南阳大学。1992年底经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审通过,由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校,定名为南阳理工学院。2022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南阳理工学院升格为本科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拥有工、管、文、理、法、医、经济、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开展的普通本科院校 校园一角 工程基地区位调研分析: 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多少个世纪前,她向世界奉献了张衡、诸葛亮、张仲景、范蠡等历史文化名人;二十世纪,她以千年积淀的深厚文化,滋养了南阳理工学院这所新兴的高校。南阳理工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白河南岸,环境幽雅,花木葱茏北临长江路,交通便利,远离嘈杂的市区,地理位置优越。 工程规划组织结构调研分析: 运动区域学生生活区紧密连接,方便学生课余活动锻炼;另一方面,运动区域教学区相隔离,保证了合理的动静分区。 . 工程道路交通调研分析: 主要道路穿过教学区,道路宽敞、顺直,满足车行与人行要求。学生生活区区内通过曲折执行道路连接,保证学生生活效劳,有彰显校园内部曲径通幽,增加生活情趣。 工程绿化景观调研分析: 集中布置,像幅幅画卷,东南校区如毓秀园,亭子,植物,荷塘….完美的融合到一起;齐贤苑主要运用中轴线对称的手法将广场回廊布置,梦溪湖及假山有将曲径通幽作了另一番的解释;药植园配合广场,石像和太极形道路相照应,使景观的布置具有了人文气息;书香园的道路曲折蜿蜒又不失通畅,水美景美,处处都让人留恋。。。。总之,南阳理工学院不仅给人以精神的熏陶,又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作为南工的一份子,我倍感骄傲。 3基地内空间形态调研: 行走在校园中,绿色是主打色,马路很宽,教学楼很工整的放置在主干道两侧,视野很开阔。 基地内建筑意象、风风格研分析: 南工校园的建筑新建的实验大楼和图书馆在造型色彩及观感上给人一种与众不同外,大气,的享受。但教学区的教学楼在风格上就略显低调了,太过统一,无法很好的突出各院系的特色特征。 结束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认识到,做一个校园规划首先要全面了解基地所在位置的区位条件,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特点,利用地势地貌组织结构布局。了解校园功能,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另外环境是校园功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规划校园时,要协调建筑与人和环境的关系,更有利于创造力的释放与迸发。更让我深刻的意识到一个学校给人带来的印象由它的各个方面影响的,所以想做好这次的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的规划,我们必须发现利弊,扬长避短,为创造美好的校园生活而努力。 第二篇:范校园规划调研报告大学校园规划调研报告 建筑学041范军辉 【】 本文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找出一条“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关键字: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 引言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开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开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对于我们来说,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开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平安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局部,占地总面积约80公顷。东临邰城路,南接XX省饲料厂,北靠渭汇渠,西面为大片的绿地。整个规划地被城市主干道划分为三局部。 在规划的指导思想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校区运用生态学原理,力图在有限的环境空间中解决功能与形式美的矛盾,通过规划设计改善生态条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宜人的校园生存环境。 构建生态校园的内涵 校园环境生态美学是一项包括生态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建筑学、教育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是生态美学在校园环境中的具体运用,其最高层面的价值在于在满足环境根本使用功能前提下的素质教育价值。校园环境是承载文化精神,展现其美的意境的客体,审美是学生心灵和校园环境沟通的中介。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因此,校园环境追求生态美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的实现,它构筑并丰富着校园的审美空间。 (1)生态校园环境的本质是“生态平衡〞。生态失调的环境,都是生机窒息的环境,都是不美的环境。为此,学校要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白有责任、义务去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此外,在保持外在环境的同时注重营构内在人文生态环境,做到真正的内生态平衡。 (2)生态校园环境的特征是“秀外慧中〞。校园生态系统是生态结构与系统功能的统一。结构是内在的,功能是外在的。理想的学校生态环境,应该有良好的结构机制,和充满美感的外在生态表现,从而使校园成为学生的天堂。 (3)生态校园环境的根底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对校园环境的审美,可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对它的形式,即形象、空间组合、装饰、质地、色彩等等;二是对它的内容,如生态性、功能性、实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等。前者是由建造法那么所创造出来的美,是一种能通过视觉直接感知的“形式美〞。后者是一种内在涵蕴的美。我们既要成认“形式美〞和“内容美〞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必须做到二者的统一——统一于校园环境的生态美。 在布局手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校区采用的是条带加组团的布局方式。 道路交通 设东北两主入口,并有60m的景观道通入校园;连接两次入口的自然环路为车行道(14m),引导车流;教学实验区道路采用规那么式棋盘式布局(7m);学生生活区道路自成体系,各组团均有或纵或横主路(20m)引向自然式环路;体育运动区道路将各场地整齐分割成各功能小区,相互联接,并有道路引向主环路。 建筑楼群 教学实验楼建筑群成条带状布置,为东西走向;宿舍楼为组团式布局。 总体布局可用“一心三带四区〞来概括。 一心: 为核心生态区。其内绿地连片布置,形成整个校区的中心绿岛,并与其它各功能区的条带状、环状、团片状绿地共同组成纵横交错的校园绿色网络系统。它由树木园、植物园、苗圃三局部组成。树木园、植物园内树种繁多,内置花架、铺装步道、坐凳;苗圃内设一大型温室。此区不仅满足了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而且方便学生课余休息和晨读。 三带。全院三条主干道构成一横一纵一斜三带。一横一纵为东、北主入口各宽60m的景观带,其两侧配置高大乔木,构成林荫道,中间为宽20m的绿地,两景观带交汇处为一圆形广场,其内设置有升旗台、雕塑以及一圆形礼堂,产生对景的效果。此种设计使入院者视野开阔,心情不受压抑,并且高大乔木与绿地的规那么式条带状布局充分表达了高等学府的严谨、有序、端庄、优雅的高品位、高质量。斜向景观带采用节点照应手法,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信息交流中心分别位于其起点、中点和端点处,遥相照应。大学生活动中心有建筑组合成麦克风型,内设影剧院、咖啡厅等活动场所,意寓此为大学生文化传播地,提高了学生文化生活质量。在信息交流中心旁边,为园林园艺和校园特色(植物标本馆、昆虫博物馆、校史馆等)两大展示大厅,供人参观欣赏并可由此加深对本校的了解。斜向景观带为步行道,植物配置采用渐变式,到达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校园景色具有较高的园林艺术水平。 四区:按用地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 教学区 由条带状的公共实验区、公共教学区、各院系楼群和图书信息中心组成。其中以教学楼、办公楼为主体,并配置雪松和彩色植物图案。植物配置丰富,装饰性较强,其目的在于为全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体育活动区 分为对内对外两局部。对内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西面,连片集中布局,通过其间道路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小区。以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运动场为主体,适当配置耐践踏的草坪、生命力强的植物,供活动后短暂休息。对外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规划地的东北角,由于此地濒临城市主干道,交通方便而设在此处。 学生生活区 采用组团式布局,各个组团镶嵌于大片绿地之间,通过道路、公共绿地,运用艺术手法将其内的建筑和大大小小的空地有机的组合,到达和谐的境界。从建筑的通风、采光、用材,植物的遮荫、减噪等方面充分表达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型设计规划理念。组团内又分别包括商业效劳中心、食堂、浴室和休息运动广场,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教师生活区 连接两次入口的车行环道将对外体育运动区、教师生活区与其它功能区联系起来形成一统一的整体,保持了整个校园的完整性。 通过这次调研,让我对大学校园规划有了理性的思考,大学校园建筑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作为生态性校园,它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开展、循环的功能; ◆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到达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生活效劳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第三篇:校园规划调研校园规划调研 ——山东建筑大学与山东师范大学校园规划分析 自2023年6月19日起,我们小组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分别对山东建筑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这两所较有建筑规划特色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得出以下成果; 山东建筑大学校园规划分析: 1、场地条件与周边环境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XX市东部产业带,西靠临港科技开发区,距济 南市中心约15公里。地块的南面和东面为绿化用地,北面为区域规划中心和住宅区。南临84米宽的城市快速路经十东路,东、北两侧临60米的城市干道泉港路和十图表1山东建筑大学总平面图 号路,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校园自然环境较好,地势起伏有致,西南高东北低,东西高差约20m,中南部有植被茂盛的雪山镶嵌其中,成为该区的环境景观中心。东部有一呈南北走向的冲沟,形成天然小谷地,根本特征为一山一谷。大局部用地为荒地和局部农业用地。 2、调研尊重原有地形地貌下的生态廊道建设与功能组团规划技术; 新校区校园规划设计依据自然地势、大学校园功能的要求以及与城市规划衔接考虑,利用基地中相对平缓开阔的地段建设成相对独立的办公、教研、生活、体育、开发等区。由于功能面积要求较大,用地有限,各功能建筑布局紧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