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围困【摘要】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虽被誉为自然主义的杰作,但不可否认,其中蕴含着现代主义成分。从哲学角度来考量这部作品,可以发现小说中所折射出来的哲学思考相当超前。本文主要研究了《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围困。【关键词】《红色英勇勋章》;自然主义;围困斯蒂芬·克莱恩在创作《红色英勇勋章》时没有参与和目睹过战争,但在阅读了有关南北战争的故事和人物传记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想象从而使小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小说是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在其前提下作者对其组成因素颜色、声音以及动物的描写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但小说并非关注战争本身,而是以主人公的战斗经历为线索,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并对之进行深刻的描写,深入阐释了作者对人在现实面前的悲观的自然主义印象。一、《红色英勇勋章》内容简介小说中的主人公亨利·弗莱明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军中的一名年轻士兵。参军前,他对战争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幻想自己在战场上会表现得英勇顽强,成为人人敬仰的战斗英雄。因此,他不顾母亲的警告加入军队。参军后的生活却并非像亨利所想象那样,开始是单调乏味的军事训练,紧接着便是残酷的战场生活。在与南军的第一次交锋中,他糊里糊涂地开了枪,碰巧,敌人溃退了,他俨然像个英雄,陶醉在胜利之中。小说到此为止可以说是第一大部分。紧接着南军又发起了第二次冲锋,弗莱明还没有来得及弄清是怎么回事,自己的阵地就垮了。与南军的第二次交锋是弗莱明对自己、对战争所存幻想破灭的开始。他混在伤兵中往后撤,自己却没有一点伤,觉得很不自在,生怕别人发现自己是逃兵。因此,他渴望自己也能负伤,对他来说,伤疤就是一块“红色英勇勋章”。正在这时,后面又涌来一群被战争吓疯而逃跑的伤兵,他拦住其中一人,想问问他为什么逃跑,不料,那人急于赶路,一转身,枪托打破了他的脑袋,给了他渴望已久的那块“红色英勇勋章”。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虚荣心暂时得到了满足。在撤退中,他看到别的部队往前线开,开始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认为别人是特殊人才,自己则不可能成为战斗英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时的弗莱明甚至希望自己所在的北军打败仗,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懦夫行为,使自己的溃逃变得合情合理,甚至使它变成某种具有远见的行为,使自己的虚荣心不至于受到伤害。后来,他回到了自己所属的团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编造谎言,说自己和战友们被打散了,在别处英勇作战,还负了伤,受到了战友们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