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社会救助调研报告范文范本日前,xx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城乡困难群众“救急难〞工作试点,以有效保障困难群众根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全区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那么,通过做好各项制度和救助资源的衔接配合,补短板、托底线,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要求得到满足,逐步建立健全“救急难〞工作长效机制。一、“救急难〞试点工作初步成效1、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xx区“救急难〞工作实行区、镇(街道办)两级负责制。依托区、镇(街道办)便民效劳中心,由民政部门牵头,在原民政窗口上,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窗口,搭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明确部门职责及分办、转办流程和办理时限,建立化解急难问题的“绿色通道〞。民政、教体、人社、住建、卫生、计生等部门除办理社会救助窗口转介救助外,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直接受理群众的急难救助申请。建立社会救助网络信息平台,实行市、区、镇(街道)、三级联网,做到救助信息三级共享,并借助信息化手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防止重复救助、多头救助和救助遗漏,形成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社会救助网络平台。2023年对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体进行了临时救助,1-2023月共为630人次,救助20235.59万元。2、设立“xx市xx区‘救急难’备用金〞。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万元,并吸收社会捐助资金,设立“xx市xx区‘救急难’备用金〞,实行专账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用于救助我区在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它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仍有困难的家庭。今年以来我区共救助丁佳馨等11名患白血病、肾病的重病患者,各救助1万元,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3、建立急难对象发现报告机制。村(居)民委员会是主动发现急难救助对象的责任主体。发挥辖区城乡村(社区)党组第2页共4页织、村(居)民委员会,驻村(社区)干部、城乡社区效劳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意外事故、家庭成员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提出救助申请。在每一个部门、镇(街道办)、村(社区)确立1名专职信息员,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确保困难家庭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实现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4、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救急难〞专项基金。通过社会捐赠、赞助方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