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华州区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35608

大小:19.60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华 深度 贫困地区 调研 报告
华州区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报告 XX市 深度贫困区域是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脱贫攻坚的推进力度和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全区脱贫攻坚的整体成效和水平。8月2023日—8月12日,我办组织干部对塬区六镇开展了为期3天的深入走访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走访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2023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总量上看,2023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20230万人,越往后脱贫本钱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根底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深度贫困地区在2023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通过对深度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共性制约问题、分析具体致贫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方法和举措,为区委、区政府制定具体扶持政策、落实脱贫举措提供决策参考和实施依据。 二、根本情况 华州区是省定革命老区县,辖1个街道、9个镇,28个社区、121个行政村,面积1139.5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全区分三大板块,南部为秦岭山地和台塬,中部为中心城市,北部为渭河沿岸平原。2023年全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8个,贫困人口1202364户33654人。其XX县区、塬区六镇地处秦岭山地和台塬地区,自然条件差,根底设施落后,贫困基数大,其中贫困户692023户,21899人,分别占63.5%和65%;贫困村43个,占全区的74.1%,相对属我区深度贫困地区。 三、贫困现状 山区、塬区各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相当困难。具体表现为。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二是群众收入来源少,40%的农户对畜产养殖和种植业上投资甚少;劳务输出有80%以上的劳动力靠最根底的劳务输出维持生计。三是根底设施状况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开展。四是群众生活习惯落后,卫生条件差。 四、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 贫困不单纯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现象的综合反映。贫困的原因也有外表原因和深层原因。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 (一)贫困的外表原因 1、根底设施和社会事业开展滞后。深度贫困地区生存条件比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地广人稀,资源贫乏。 2、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深度贫困地区长期封闭,同外界脱节,人口出生率偏高,生病不就医、难就医、乱就医;不少群众安于现状,脱贫内生动力严重缺乏。 3、经济开展滞后,人穷村也穷。深度贫困村开展产业欠根底、少条件、没工程,少有的产业工程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缺乏,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有限。 4、生存条件恶劣,根底设施落后。贫困村的共性是自然条件相对差,如土地贫瘠且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资源贫乏。具体到山区、塬区6个镇,这种情况似乎更为突出,相当一局部贫困户居住在山沟里,可耕地少,农民依然沿用着原始的耕作方式。加之信息闭塞、物流不畅,加大了生产生活本钱的投入。 6、产业结构单一,调整难度大。许多农户只求温饱,不求开展,由于缺乏技术,管理粗放,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对种粮有平安感,而对产业结构调整缺乏信心。 7、资金投入缺乏,阻碍经济开展。各级政府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根底性,公益性的根底设施建设上。贫困农户个体缺乏自我积累,对致富产业的投入甚少,导致产业单一,群众收入增长缓慢。 (二)贫困的深层原因 1、文化贫困。文化贫困隐蔽在经济贫困背后,经济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化上的愚昧。知识水平是人们的一种根本素质和根本技能,有文化的农民,往往能迅速掌握各种新技术与经营手段,从走访调研看,但凡富裕的农民,大多是从事多种经营的,多种经营手段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靠的是文化根底,而贫困者那么于经营管理,这种差异与文化知识程度关系密切。 2、价值观贫困。由文化贫困而产业的价值观贫困是导致经济贫困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贫困人口有根深蒂固的“守常〞观念,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社会参照系过低,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是贫困者特定的思想观念,束缚他们的开展,同时也容易成为导致新贫困的原因。此外,懒惰的人生态度,落后和消费观念等,都是价值观贫困的集中反映。 3、自然经济的束缚。贫困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束缚,有啥种啥,无的放矢,顺其自然,导致产业结构单一,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是贫困户的共性,从走访调研情况看,贫困户光临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抓普通产业,不抓以经济林和劳务输出为主的多种经营。 五、走访调研的对象 调研对象。我区自然条件差、根底设施薄弱、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的塬区六镇。 六、工作措施 自2023年来,我区扎实开展十大工程,全力以赴拔穷根,十大工程:一是实施特色产业开展工程。探索打造“支部+“三变〞+公司+贫困户〞模式,积极开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每个贫困村均成立集体公司,制定了华州区产业扶持方法产业脱贫示范点创立工作方案,明确了农口部门以及各街镇的工作任务。二是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开展“春风送岗位〞“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就业援助活动8场;2023年方案开展就业培训20次,培训人数1515人,目前已完成培训17次,培训人数1167人;方案安排公益性专岗202个,目前已落实52个。三是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区方案安置贫困户1798户6202人。四是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向贫困群众发放生态补偿补助资金,将局部贫困群众安排在护林员、防火员等生态公益岗位上,同时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中优先招用贫困群众,解决局部人就业问题。五是实施教育扶持工程。组建学校开展共同体,采取“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方式推动薄弱学校“脱贫〞。六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开展“千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家庭〞活动,组织医疗机构779名医生结对包联因病致贫家庭,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缓解了贫困户住院的经济压力。七是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按照“应兜尽兜、应保尽保〞的原那么,将特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五保〞,对无劳动能力的特困群体实现兜底脱贫。八是实施社会关爱工程。摸排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等底数,逐户建立家庭信息档案,搭建家庭、学校、街镇衔接互动的关爱效劳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工作。九是实施财政专项扶贫工程。严格标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参与脱贫攻坚,重点实施产业开发与产业开展。十是实施贫困村根底设施提升工程。将山区、塬区43个贫困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进行根底设施及公共效劳类工程建设。同时,大力开展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实行“五堆〞清理、“六项〞整治,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的旧貌。 我们将围绕我区深度贫困地区,紧盯脱贫目标任务,进一步夯实责任,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真抓实干,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水平,如期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XX市华州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8月14日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